文/甘应鑫
住在东莞东城,仰头便见旗峰山上那盏巨型灯笼。
入夜亮了灯,偷眼望去,红通通的,红得让人眼明心亮。延绵的墨绿染一点血红,恰如这座城里热乎乎的一颗心脏。
山水之间,总有相逢。在这一方净土,我遇到的那些人,眼睛里总闪出欢喜之光。我常听人笑侃,到此要上香登顶,沾点福气,才算没白来。
自古名山多古刹,东莞黄旗山,又名祖山、黄岭,外拙内秀、平中见奇,是南粤福地,民间有传说“黄旗山上挂灯笼”乃祥瑞之兆。主峰旗峰山庙观虽小,可已穿越数百年烽烟,谁又能够忽略呢?那僧众居士的梵唱,那四季如洗的道路,那探出院墙听风的枝丫,无不透着一种静穆。
这种静,少有矫情,而更像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随着岁月此消彼长。这种静,从黄历中翻出来,从旗峰山里延展出来,撑起东城的脉络。
在平日,旗峰山很安静。我喜欢沿着古道,穿过古林,攀顶去看烟霞。轻云蔽日,草木生长随风摇摆,我与草木对视,与夕阳道别,看山下黄旗观音古寺摇曳的香火,狠吸一口,才觉得自己尚在人间。
山下小区居民,每天来山里晨练遛狗、慢跑骑行、彼此寒暄,晃晃悠悠,满是闲情。或三三两两围着“阅报栏”各抒已见,笑谈古今;或临湖沏一壶茶,茗香四溢,且饮且聊。每逢初一、十五的特殊日子,居民匆匆走过,遇见高僧大德也不稀奇,撞见住持自度法师,更会多一份老友相逢的微笑,嘴里叨念一句,阿弥陀佛。自度法师的法相庄严,唇方口正,年近六旬,却容光焕发;他穿一袭土黄僧袍、佩一串玛瑙佛珠,坐定如钟,走动如风。他随缘寄居山里,研习禅宗已十五个春秋,且还种下一院兰花和石斛。
一院草木如一轴水墨画,兰花养眼,石斛治病又养身,都属艳丽之花,都守着善根,沾着灵气,散发着幽香。第一次拜见法师,我是在山门外,碰面他便说,走,吃茶去。我双手合十,向他深深地鞠了躬,就尾随进院门去。他带我入院先饮一杯浓茶,茶香弥漫,我瞬即尘念全消。在那一方庭院,一道楼角,煮一壶好茶,焚一炉檀香,但听茶语、闻花香,不问悲喜,心思完全被人和花攫住。
“有友如花、有友如山。”他说,山养人,人护花,山友修行,靠潜心顿悟,也要靠诸般善缘护持。这一院小小生命,得法师护持,才得以枝繁叶茂。而那些往来于此的有情众生,多亏法师苦口婆心的解惑,才放下烦恼。
法师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幸福是什么?”自度法师说,幸福是“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幸福是心中没有挂碍,圆融通达,既能安静地面对一切,又能安静地看空一切,远离人生种种颠倒和执迷,才能走在安宁清净的人生道路上。
在山间行走,与有德者共驻畅谈,我竟不觉在一座山上,更像在一座云城里,半醒、半醉,半俗、半禅。
不论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天,我都上旗峰山,看一看、静一静、聊一聊,就像回故乡一样自然,一样放松。信仰,才是故乡,在此,我愿化作一粒种子,深埋入泥土中,穿破种壳,静静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