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水平
已过古稀之年的陈茂青,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了却一桩多年心愿——2021年1月,其历经十年时间精心打磨而成的著作《十年一剑》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为建党100周年献上的一份贺礼。
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陈茂青,曾在寮步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二十年,2010年正式退休后定居松山湖潜心著述,乐此不疲。
“十年一剑,无须应付、无须敷衍,有的只是责任——总觉得人有幸来到世间,不能白走一趟,应该留下些许痕迹,应该记下自己对人生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应该为脚下这片土地挥洒些许汗水和热血。”对这部字字珠玑的心血之作,陈茂青如是说。
从小对文字有着天然的爱好
对文字,陈茂青有着天然的爱好。早在老家汕头潮阳上小学时,他便似懂非懂、囫囵吞枣地读起课外书来,甚至连哥哥借来的长篇小说也不放过。至今,陈茂青仍清楚记得,他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曲波的代表作《林海雪原》。
在那个娱乐活动尚不丰富的年代,看书成了陈茂青最大的爱好,因大哥有县图书馆的借书证,小学和中学期间,他把县图书馆里的长篇小说翻了个遍,阅读成了他人生的一大乐事。
1991年,陈茂青从海南调来东莞,在寮步镇科教办一直工作到退休。在单位,文字功底扎实的他是有名的笔杆子,各种材料都经他手,备受认可。
2010年正式退休时,有同事建议:“老陈,你退休以后,写写东西,反正在行。”陈茂青坚决表示不会再写了,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冷暖自知,该歇歇了。
然而,陈茂青最终还是食言了。
从“疲于应付”到乐在其中
退休后,因写家族志的缘故,需要写一些关于家风方面的文章,陈茂青渐渐又干起了老本行。不同的是,和写材料相比,此时的写作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在单位当写手确实很辛苦、很艰难,常常是绞尽脑汁、疲于应付。使我意想不到的是,退休后,没有了任务、没有了压力,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写作竟成了我退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享受。”陈茂青说。
于是,除打球、下棋之外,陈茂青又多了一项爱好——写作。从2010年开始,他便开始酝酿、构思出书。在他看来,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留下些什么。
有了动力和目标之后,重拾写作激情的陈茂青,一发不可收,十年来笔耕不辍,写了上百万文字,“每一篇都是有感而发”。
献给朋友们的一份礼物和心意
数易其稿之后,这部陈茂青的心血之作《十年一剑》于今年1月出版面世。《十年一剑》是一部关于人生感悟方面的作品,由296篇散文组成,洋洋洒洒65万字,包括“至诚至善,坚守正道”“登高望远,志在四方”“把握人生,活出精彩”等9个篇章,正能量满满。该书扉页推介语,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精准概括:这是一部激荡心灵、震撼人心、振奋人生的力作;这是一部清新秀美、富含哲理、回味无穷的佳作;这是一位在教育战线奋斗了三十多年,至今仍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默默奉献的老同志写给青少年朋友的新作。
陈茂青谦称,所谓“力作”,只是自己的尽力之作而已,“这把费时费力磨出来的‘剑’不一定好使,也不一定能派上用场。但无论如何,我总算完成了自己的一大心愿,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不赶进度、不为功利、精益求精
成如容易却艰辛。几易其稿,从上百万字到65万字,字斟句酌,反复琢磨。“写这本书比生小孩还难,别人是十月怀胎,我是十年。”正因如此,陈茂青愈发仔细、认真,不希望有任何瑕疵,总想改得完美一点。
写作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喜悦和快乐,“每写完一篇,都是有成就感的。”如他所言,“十年一剑,不赶进度、不为功利,也就不必粗制滥造、急于求成。这样的写作既可以丰富生活、充实自我,更可以怡情养性、滋润心灵,岂不乐乎!”
创作《十年一剑》期间,陈茂青曾因肠道问题,动过一次手术。手术前那晚,他很镇静,首先想到的是很遗憾这本书可能没办法完成了,足见该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立意高雅,注重哲理,讲究文采
“这部书立意高雅,注重哲理,讲究文采,传递的是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值得下功夫用心阅读。”有读者评价。
“写一本书不易,写一本几十万字的好书更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松泰认为,陈茂青花十年时间磨出的这一“剑”,清新秀美,充满正能量,读来滋润心灵,尤其适合青少年阅读。
陈茂青的一位邻居认真拜读之后,直言会让自己的孩子也读一下这本书,“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把一生所有的经历和感悟都倾注于书中,字字珠玑,催人向善向上,细细品读,受益匪浅。书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生命,对年青一代的爱。”
接下来,陈茂青还计划把该书赠送给市、镇各图书馆和各学校图书室,供有兴趣的读者和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