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巍
一
潘艳荔老师的书即将出版之际,嘱我作序,我倍感荣幸。我想借潘老师的书来谈谈我所主张的“知行语文”。
我理解的初中语文是“知与行”的结合——知行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阶段的语文是“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不断积累和迭代的过程。为此,我一直在思索,能否在初中创设有别于课堂语文学习的别样世界,拓宽孩子们学习的视野,知语文、行天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和实践语文,学好语文创造更好的生活,活学活用,知行合一!
我理解的知行语文,还要由“知行”到“智行”。在“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的、合宜的、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孩子们在信息时代开展个性化、跨界式的语文学习,开展由低阶的识记理解到高阶的创新思辨的语文学习。我们不应也不能盲目灌输应试所需的那种语文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在情境中充分尊重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动性,关注、引导并培养孩子们逐步形成严谨的思维、独特的审美表达,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为此,我想探索的“知行语文”,基于真实或虚拟的生活情境,尝试建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体系,尝试构建一种本真的、别样的、认知与实践合一的语文学习世界: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故事中渗透语文,在情境中熏陶语文,在知与行的别样世界中畅游语文。让语文学习无处不在,让学习语文无时不可。
二
潘艳荔老师这本书着眼于初中生课堂以外的诗歌学习。
少年情怀总是诗!这本书既是诗歌的学习专题,更是少年精神世界的诗意成长。我非常认可全书的划分。第一辑:古典的韵味;第二辑:新韵的迷惘;第三辑:外国的月亮。总共四十章,另附有诗歌阅读推荐。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这本书或是对课内诗歌学习的延伸,或是对诗词知识的补充拓展,孩子们在整体精神上的成长也暗含其中。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贯穿了成长的烦恼、困扰、矛盾和冲突等,包括好友间、少男少女间、亲子间、师生间。此为暗线,没有刻意为之。
从知行语文书系的整体角度,这本书的特色也是故事。既有学习的故事,也有成长的故事。情节上、情境上的安排,是为了增添语文学习兴趣而创设。在这读诗的别样时光里,该书以“专题”为经线,串起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穿插各种诗词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持续学习诗歌的兴趣,呵护理性思考;以“素养”为纬线,紧扣“必备人文品格和关键语文能力”,创设每一章的情境,不仅想引导孩子们如何读诗与鉴赏,更想引领孩子们学会做人和立身处世,具备温暖的心、智慧的脑。
从知行语文书系的整体角度,这本书的主角也是孩子。书里的孩子都是虚构的,笔下的他们积极、正直、善良,有悲悯之心……是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书里的孩子又是真实的,他们与所有初中生一样,与教师、与家长自生长、共生长,做到言传身教,知行合一。
从知行语文书系的整体角度,这本书的宗旨一样是尊重童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书中孩子的学校一样为“知行中学”,学校的理念为“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追求知与行、生活与实践合一的语文叫“知行语文”。
在“知行语文”教研探索的路上,我们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希望初中生朋友们喜欢。一起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