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仕贵
前几天,回老家过中秋节,在和父亲整理楼板上的杂物时,蓦然间发现了墙壁上悬挂着几个自行车轮胎,早已布满灰尘,取下来抖几下,三岁多的儿子便迅冲冲拿着到院坝里滚着玩去了。看着儿子玩得不亦乐乎,桐梓滚滚车、蛋子辊板板车、马车、手扶拖拉机、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在我的思绪里串成一个个故事情节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出来。
还记得童年的时候,那时我也就五六岁,还没有上小学(那时候农村没有幼儿园)。每年到夏天时,在农村的这个季节,正是庄稼生长旺盛的时候,小伙伴们没有什么玩具,三五成群邀约去地里砍来几根玉米杆,用镰刀剃去枝叶保留主杆部分,再把两头修剪平整光滑,再爬上山坡上矮趴趴的桐梓树上,摘下几个又圆又大的桐梓,找来一根尖利的小木条,特别是吃冰棍故意留下来的那个竹条就比较好,穿插到之前休整好穿好小孔的玉米杆下端,形成一个简单的十字架,挑选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桐梓插在横插在玉米杆的小木条的左右两端,这样一辆简单的滚滚车就组装完成了。
夏季,可以说是一个被雨水浸透的季节,经常下雨,走在山乡的泥泞小路上,会留下一串串鲜明的足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伴们,不畏惧风雨,携带上自己制作的心爱的桐梓滚滚车,串行在山间小道,还不时大声欢呼,让本来很安静的山野多了一些生机。大家推着桐梓滚滚车走过的小路上,除了有一串串的小脚丫的印迹,还有一串串连续不断的桐梓滚滚车车轮的痕迹,有时是去山上采摘野生蘑菇,有时是去山上放牛。
过了两三年,那时我已经七八岁,开始上村小的一二年级了。寨子里出现了一种蛋子辊板板车,这种车很稀少,因为它组装的程序就比桐梓滚滚车要复杂一些,特别是需要找到一个铁弹子辊,不过一般都是一些磨面机或者柴油机机器上用坏了的铁弹子辊,也是要去山上砍来两根粗细差不多的木棒,用蔑刀剃去枝叶,再把两根木棒修平整架成一个剪刀型的形状,上面部分间隔一小段距离就用一根细木条固定好,大约需要五根左右,在两根木根的下端凿上两个洞,把一根从弹子辊中间的圆孔穿过的横轴用钉子固定好,这样一辆板板车就组装好了。
相对来说,蛋子辊板板车的作用就比较大了,小伙伴们可以轮流坐在上面推着走,是一种很时髦的儿童娱乐玩具,不过到了收庄稼的时候,还可以把玉米棒子或者稻谷用蛇皮口袋装好扎好口用一小段绳子捆绑在蛋子辊板板车上,推着就可以回家了。在铺满小石子的山路上,铁弹子辊与地面上的石头接触,发出一串串轱辘声穿行在山间小道上,渐行渐远,可给一些不愿意背或担的小伙伴们省了大力。
又过了三四年,那时我十一二岁,在村小学快毕业了。寨子里出现了马车,这个主要是以马为动力,车身也大得多了,还有两个大轮子支撑着车兜,用马鞍把马套住,来带动后面车兜下面的轮子运动。车兜里能够承载的东西也更多了,可以载人也可以载货物,拉几百斤是一点没有问题的。有时要到一个乡村到集镇或者到更远的地方,“路遥知马力”可能在那个时候用就比较合适了。有时候我们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马车拉着一车芭蕉芋爬不上坡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就跑上去帮忙推,一路跟着小跑,一到下坡的地段,车夫就会叫我们一起坐上去,感觉辛苦付出了同时也得享受了一番,心里乐滋滋的。村子里哪一家修房建屋,都需要找一架马车去转运砌墙的石头和沙子,主人家不仅要供应赶马车人的伙食,还要负责把马喂饱喂好,那样才能更好的为主人家卖力干活。
也就是在接下来的那几年,二十世纪末,我十三四岁,上镇中学初一二年级了。农村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景象。寨子里出现了自行车(我们地方叫单车),特别是一些富裕的家庭,为小孩买来一辆自行车上下学用,还记得有什么的,还有凤凰牌的。拥有一辆自行车,那在整个寨子里都是很有面子的了。依稀还记得大概是1999年,一个堂叔家买了一辆上海永久牌自行车,花去了三百多块钱,我们一个学期的学费也就一百多块钱,加下来要两个学期的学费呢!二姐好奇赶时髦去借堂叔家的自行车来学,由于个子矮小蹬三角架,不小心摔倒在路坎下,把自行车链条弄断了,父母赔了二十多块钱。那个时候在乡村路上能骑上自行车,如果后面再载上一个人,从众多步行上学的小伙伴们中间穿过,大老远就按着“叮当当”响的铃铛,大家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赶紧站在路的两边让行,真的觉得很幸福。上学或者去集镇上买东西都不用步行走着去了,来去自如,方便了很多。有的还在自行车的龙头上还安装了一个兜子,方便装东西,比如买的小菜啊,学生用的书啊。
2002年,我十七岁,考上高中读书。村里组织群众出资出力,把泥巴路进行了拓宽,开山炸石,把路基筑牢,村子里逐渐出现了摩托车。这个相比之前的自行车要就方便得更多,因为不用人费力的去蹬踏脚板来带动车轮的转动,反而还可以加减油门调挡控制摩托车的速度,后座还可以载上两三个人,也可以开到田间地头去搬运收获的庄稼,到集镇上买化肥等,有的摩托车还配置了音响设备,在行进的过程中播放音乐。还记得寨子里面的张二喜出去打工挣钱了回来买了一辆“钱江”牌的摩托车,花了五千多块钱。有时候周末回家为了忙赶去村口乘坐班车去学校上周日的晚自习,在寨子里有顺路的摩托车经过,都会搭载一程,下得车来,我连连道谢。我们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这样一条广告:“摩托、摩托,钱江摩托。”可见,这在当时还是很好的品牌呢!新一轮改革开放启动,发展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地处西南的贵州山区,摩托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乡村公路上。
2006年,我二十一岁,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到外地读书。当年,国家出台新政策,从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很快,村里通了能走汽车的乡村公路。寨子里有很少一部分人家有经济头脑做一点小生意的,买上了面包车,主要是用来拉赶集的货物。有时候,寨子里某家亲戚朋友办喜酒什么的,也会包上一辆面包车拉上客人前去道贺。这个车是四个轮子,还有密封美观的车身,如果会晕车,还可以打开车窗透透气,风里去雨里来,来去自如,不受天晴下雨的气候条件限制,而且坐上去宽敞又舒适,跑的距离也更远了。
2010年,我二十五岁,大学毕业了,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参加工作。还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一年,领到手的工资也只有1800多。家里的堂哥为了做小生意,用了之前好久的积蓄并向亲戚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五菱宏光面包车,花去了七万来块钱。几年生意做下来赚了不少钱,不仅把之前的瓦房翻新成两层的楼房,还为儿子娶了媳妇添了孙子。2018年,又换了一辆新的面包车继续做生意,还添置了一辆“大众牌”小轿车来接送孙孙到镇上上下学。现在,寨子里有的男人都50来岁了,还赶着去学小车驾照,都想着一定要开上小轿车,好生体验一番。逢年过节回老家,看到每家每户的院坝里基本都停着小轿车,有的人家是一辆,还有的人家不止一辆,品牌众多,有大众、奇瑞等,便宜的也最少值五六万,贵的就得值十多万甚或几十万的。
车越换越好,车越跑越快,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好。从儿童玩具的桐梓滚滚车,到骑着上下学的自行车,到不用人力蹬的摩托车,再到舒适度极高的小汽车,家乡的车轮丈量着时代变迁的年轮。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普通家庭,我的家乡车轮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相信,将来人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