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树源
雪峰山名称是怎样来的?这是许多人的疑问。笔者作为这山里人,于十多年前写过《雪峰山地思想家的乐园》诗,且经常接触雪峰山这名字,总觉得名字怪怪的,便一直想弄清楚怎么就取了这样的名字。
1933年傅角今《湖南地理志》第32页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雪峰山脉”关于雪峰山脉名称由来是有错误的:“雪峰山脉,亦自越城岭北走。而为资沅二水之分水岭。至新宁(应该是绥宁,作者抄错了)黔阳会同三县界交处,始起顶为雪峰山,高一三八〇尺,魏了翁诗‘雪峰高大冲霄汉’是也。以下群山络绎,岭谷崎岖,故资沅二水多高滩怪石。而武冈之云山,桃源之壶台山,皆此脉巨岭之一也。”
这则文字描述的地域跨度较大且有点乱,中央地学社1923年出版白眉初先生编著、黎元洪总统题词《中华民国省区全志·鄂湘赣三省志》(第三册)湖南省志第五章《山水湖泊》第一节《志山》(第135页)与之大同小异:“雪峰山脉:按雪峰山,在绥宁县城东北百八十里之地,即会同县东北四十里之地,盖跨踞绥宁县,而西临乎会同之境者也,高千三百八十尺,魏了翁诗‘雪峰高大冲霄汉’是也。此脉介居沅资二水之间,西南接苗岭,东南接越城,长冈巨岭,迤逦相望,此沅资二水之所以多滩流,而壶头山此脉中之巨岭之一也。东北极于益阳之北,洞庭湖南岸而止。”
笔者见到过的最早雪峰山名称出现在乾隆《绥宁县志》中,这部县志写于乾隆十八(1753)年。魏了翁的诗被《清一统志·靖州》说成是雪峰山名称由来,并不被大家认可。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收录的魏诗中没有“雪峰”字样的诗,书中也没有录入雪峰山。
《绥宁县志》卷之三疆域第1页:“至武冈城一百八十里……至城步城一百五十里……北至绥属雪峰界极顶处与会同县属鸡脚界与会同分界二百六十里。”(下面1905年《大清帝国全图》有宝鼎山和金华山位置)这个位置与现在的苏宝顶位置重合。这说明苏宝顶在清前期就叫雪峰山,太平天国起事时期这里仍称雪峰山。看下面地图:
不过,清末光绪《湖南舆图》和1905年《大清帝国全图》不见今苏宝顶附近有“雪峰山”标注与记录,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清初的湘西一度成为湖湘政治中心,这里争战不断,最高政治机构偏沅巡抚便驻跸于此,其绘制的地图记录了在某个冬季关注过的此处最高峰并命名为“雪峰山”。光绪《湖南舆图》是田野操作,当地人并不知其山称雪峰山(这一带总是战争不断),就是一些志书作者也可能不知道“雪峰山”名称(当然,“东南河图”知道,《中华帝国全图》还用其给山脉命名)。
萧体刚先生著《武冈古史钩沉》(湘EY20210704)第19页:“雪峰山这一地理名称直到当代才出现……雪峰山之名可能源自雪风界,(道光)《宝庆府志》第四十九卷载‘旧志城绥九峝图’,标有地名‘雪风界’……应在绥宁青坡里。青坡里,大致包括现在的河口、麻塘、枫木团、联民等少数民族乡。”这应该是不对的。这个雪风界一直叫这个名,直到抗日时期的军用地图都如此。
青坡里这里还有青坡山,这里的雪风界名称似乎源远流长,到了能够画出精确地图的近现代还是使用“雪风界”这个名字。看1944年中国军队为了抗日绘制的军用地图,精致绘制出了这古道边的海拔和地名状况:
古代的地图发展到了清末才有比较科学的山脉状表示法,笔者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这种地图是1905年《大清帝国全图》,以下截图表现了现在绥宁、洞口和武冈三县交界处的地理状态。
《中华帝国舆图》截图:
日本人的书籍也证明,袁世凯之前是没有雪峰山脉这个名称的(还有人说1916年前《辞海》无此山)。1900年开始至1945年,日本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会组织四千学生分成七百多个小组在中国实地旅行考察,于1917年编纂发行的《中国省别全志》第十卷(湖南省)第一篇第三章(地势及河川)第12-14页,没有发现雪峰山脉的名称(他们成书时没能看到当时刚编成的中华帝国地图),把湖南西部的山列入巴山系,而其它的山系则比较准确。
“雪峰山”这个名称虽然有据可依甚至不止一处,但对这列山来说是不伦不类的。峰雪本不多见,更不久见,根本不是本列山的最显著特征。本列山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呢?大家只要多了解这列山,多察看一下山中出现的名称,就会发现带金字与龙字的地名出现最多。
笔者的《资水淘金兼谈鄂君启节“澬”》援引王勋安《我国最早的黄金货币——郢爰》:“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先秦时期的金币无一例外概为楚物,事实说明,楚国是我国最先铸造和使用黄金货币的方国……是因为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笔者认为,楚国的黄金应该主要是沙金,雪峰山脉的贡献巨大。
从《水经注》发现古代大型采金场:“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然此县之左右,处处有深潭,渔者咸轻舟委浪,谣咏相和。罗君章所谓其声绵邈者也。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浅者四五尺或三五丈,深者亦不测其深。古老相传,昔人以杖撞地,辄便成井。或云古人采金沙处,莫详其实也。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这一处现代人都难以企及的深井淘金场,就不知会淘出多少黄金。
唐宋以后的史志中,对雪峰山一带的淘金记载不断,到了当代,这里的金矿和黄金探测成果还方兴未艾。含金的地名也很多,如道光《宝庆府志》发现盛金山、金竹山、黄金岭、金山、金子山、金子柴、金紫柴、金紫山、黄金坳、大金山、金家、金同溪、金同山、金宝顶、金凤村、金凤山、金凤坳、金壁村、金场、金滩、金坑头、扁金场、金沙亭、金柴庙……含龙的地名更多,笔者的长篇神话小说《龙去龙回》开篇就列举了周边二十多处含龙字的地名。特别是“金龙山”也在道光《宝庆府志》上发现两处,一在洞口中部,一在绥宁武二里。
雪峰山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亿万年来,她如一条巨龙带着诸多小龙,饮龙洞庭云梦,腾飞湖湘大地。“金龙山脉”正当其势、正中其怀。虽然沅江隔河也有金龙山脉,但那是小山脉,并不影响雪峰山脉叫金龙山脉,而且沅江两岸,一大带一小金龙遨游,不是更具意趣吗?
雪峰山并不见得风雅,金龙山也并不俗气,因为这才是这列山的真实。
金龙山脉也不愧为中华神山,侵略中华民族最险恶的侵略者的铁蹄在此止步,他们无法逾越神山前的绥宁、洞口、溆浦的要点。侵略者在他们失败的前夜来到这里用他们的污血把我们中华神山的山神祭祀!英雄的金龙山脉军民在此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最壮丽的诗篇!
再告诉您一个中华神奇,这里发现了三处“中华山”(武冈县1928年地图的中华山在袁隆平兴业的安江附近、乾隆《绥宁县志》卷之四的中华山“治北七十地名下大冻”、《昭和二十年中国派遣军》第76页中华山在通道县),还有几十处与“神、仙、祖”有关的地名,您说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