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紫湘
弯弯曲曲的山路从岭脚延伸到岭脊,数百级的青石板磴道被往来的脚步踩踏得锃光放亮。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修筑的,从记事起我就常在这条山路上攀爬,跟我的祖父辈一样,把汗水和艰辛洒在一级一级递升的青石板上。
真的应该感谢那些前辈,他们太了解攀登的艰辛了,所以倡议在半岭上修建凉亭供路人歇息。这座山名叫水岭,凉亭自然就叫水岭石亭,修筑于民国八年,是我家乡的人文标志。发起修建石亭的乡贤文光普老先生是前清退职县令,对本土的景致烂熟于心,石亭竣工之时写了一篇亭记刻在亭围方石上:“斯地也,山上有水,其象为蹇,往来连然,悬流飞瀑,声若洪钟,聆之而色喜。北望大岭出没云雾间,俄顷而开数面,九龙诸峰,如九老遥瞩斯亭。溪水蜿然而来,灌万顷平畴,迤南汇逆流之涧曲折。而俯示群山环拱,屯落基布于山麓。炊烟起,缓风引为长雾,则群山上拥青螺,下披白练,争献美于斯亭。”真的美似图画!不用说,在经历了艰难的攀爬之后,在这里停下脚步,骋怀游目,肯定“足以使劳者舒其筋力,而忧者一涤其胸襟。”
除了这篇亭记,石亭的柱桩上还刻有四副楹联,皆出自当时乡贤之手。登山入门一联:“峻岭急湍兴怀犹昔,旗亭画壁高唱入云。”不知何故,撰联者之名被后人凿掉,留下残迹。西向一联:“风景似兰亭藻饰江山须隽笔,道途无樾木苏恬饥渴待何人。”文光普先生所撰。东向一联:“问山水清奇可有醉翁来此,唱云河远上且看诗客是谁?”文光普的发蒙教师陈文光所撰。南门联:“扩大胸怀捷足快登绝顶上,放开眼界回头已见众山低。”据说亦是陈文光所撰。陈是水岭乡上河水枧田村人,下河水人觉其联寓有低看轻视之意,故颇不认可,后经我曾祖父等众位首事协调,署名“众首事”平息纷争。细读这几副楹联,皆融情入景,立意深远,特别是最末一联堪称励志佳作,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激励着家乡子弟奋发向上。
文光普亭记中描绘的那一脉山泉之水,叫云溪。傍着石板路从岭上一路垂挂下来,春讯水发以后,激湍如注,响若操琴,给一条寂寞山路带来无穷野趣。往上走,云河远上,不知源深几许;往下走,溪水拖蓝,一路逶迤,绕来拐去地穿过岭脚田峒,汇入到河谷深涧紫水河中。这一条河水,荡漾着山光水色、诗情画意,荡漾着一方水土的绵长文脉,最终汇入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我年少时求学,一位乡贤老师用“岭高水长”四个字来概括家乡山水地名之美,描绘的就是这奇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寓含着地方文脉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之意蕴,给我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攀登家乡的石板路,每一次都会在水岭石亭里歇息流连,放眼远山近水、无限风光,一遍又一遍地诵读亭柱上的楹联和碑铭,将一方山水文字烂熟于心,融入血脉。虽然岁月流逝,道途荒废,亭屋颓败,风光不再,但是魂里梦里,我还是常在这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山路上攀登。这一条洒满乡愁的石板路早已锲入我的心灵,延伸为我生命中永恒的精神之路。
作者简介:文紫湘,男,1965年出生,湖南省作协会员,永州市作协副主席。在《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诗刊》《人民文学》《创作》《文学界》《湖南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作品,著有诗文集《摇来荡去的荷塘》《莲开潇湘》《水抱潇湘》《世界的诗意》《卷帘见潇湘》《一个人的山水盛宴》等多部,现供职于湖南省永州市旅游外事侨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