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 蕴
影片《一个人的皮影戏》由张唯导演,李军、王亚军、周安乐、包贝尔等演员联袂演绎,讲述了第五代皮影戏传承人马千里的申遗之路。影片通过纪实的方式,呈现了皮影戏传承人对这一陕西古老民间艺术持续发扬的精神态度,同时揭露了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表达了他们对这种民间艺术可能会被淘汰的担忧。
一、对民间艺术传承问题的思考
马千里,一位生活在宁静小山村的皮影戏传承人,他的一生都在演绎皮影戏,然而他的观众却只有几头院子里的牛。在贫困的大山里,皮影戏已鲜有人问津。然而,老人为了将这一传统艺术传承下去,不仅自愿教导学生,还亲自四处邀请人们来学习。
一天,村长带着一位大学教授和一个法国女人前来拜访,他们计划为皮影戏拍摄纪录片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马老头原本平静的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际遇,也唤起了这位泰山皮影戏第五代传人久蛰的梦想。而张教授带来的申遗消息,更挑动了村长高喜全的别样心思。
起初,马千里坚定地拒绝为申遗而进城演出,因为他年轻时曾到城里演出,所有的皮影人被文革份子一把火烧毁。但当法国女人索菲亚提出城里有舞台、观众和掌声,以及每场演出都有800元的出场费时,他动摇了。马老头受到村长的野心与自身梦想的双重驱使,忙于授课、表演、开设讲座及收徒。法国女孩索菲亚用镜头记录他的点滴生活,捕捉他的起起伏伏。在申遗的过程中,马千里早已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不起的艺术家,深藏在人性中的名利心被唤醒。一场场的演出换来的不只是掌声和名气,更多的是愚蠢而狂野的功利心和自我膨胀,至为重要的是,原本纯真的文化受到了商业气息的猥亵。
进城后,合作商要求马千里与变形金刚合体拍摄宣传海报,并将皮影戏搬进酒吧。与之前的大型演出一样,这实质上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商业炒作,没有人会去真心体会这一陕西古民间艺术背后的美,人们关心的是能不能利用皮影戏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就在马千里即将在舞台上演绎人生中最精彩的皮影戏之际,申遗失败的噩耗传来,迫使他不得不回归自己的舞台,独自一人传唱着无人喝彩的皮影戏。经历了由乡村到城市再到乡村,一连串的幻影破灭,马千里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遭受了许多冷眼和羞辱。这使他开始怀疑皮影戏的价值,以及自己为皮影戏而活的意义。导演通过这部电影,深入探究了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二、不以文化保护的名义进行文化伤害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单只是皮影戏,有不少商家利用“创新”之名对京剧、中国功夫乃至传统的古建筑进行恶意的文化伤害。所谓的文化传承,并非是以文化保护之名,对民族精髓进行文化猥亵、商业炒作、过分包装,甚至勾兑文化的本真浓度,这些行为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亵渎与不尊重。传统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深厚的历史底蕴正是其价值所在,现代文明能够做的就是为其传承与宣传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而不是将其强制性地夹杂在商业文明的腋下。
影片中的村长始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申遗成功了就能得到国家的资金与政策扶持,从而带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乡村经济发展。卡里·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申遗的初衷是加强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借此推动外在事物的进步。喊着文化保护的旗号,却做着与文化精神背道而驰的营销,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敬。
三、从电影中反思如何对待民间艺术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多样化现代娱乐的涌现,民间艺术的观众数量与演出市场逐渐萎缩。在现代影视艺术的冲击下,皮影戏的传承人陷入民间艺术保护的困境,皮影戏正逐渐面临着濒危的尴尬局面,急需得到抢救与保护。该如何留住这类民间艺术,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似乎能有所感悟。
文化保护的核心措施不在于是否能给其冠以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更不在于像你我这样的言论者和看戏人,究其根本,真正需要的是一群热爱文化艺术并且甘愿为之作出自我牺牲的本真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起到外在的保障和推动作用,真正的力量还是在于艺术本身。而艺术本身的创造就需要把关人自己保持真诚、谨慎的艺术态度。
进城前的马千里是乡村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他沉醉于自我表演中,不为名利所动,唯有一颗热爱艺术的赤子之心。那个时候,他不是什么“马老师”“马教授”,只是一位沉稳、踏实而专注的手艺人。后来,在城市名利的诱导与申遗荣光的照耀下,人性之中的名利心被唤醒,他愈发浮躁,丢失了最真实的自己。这时的马千里不再是那个和蔼可亲的老头,而是自视为了不起的艺术家。令人叹息的是,申遗失败了,不仅钱没挣到,名也没出成功,一个又一个的幻影破灭,受了许多冷眼。但他反而因此回归了“自我”,并达到“超我”的境界。他不再在乎观众,只专注于自我表演。在片尾的时候,连村里的牛也从观众席消失了,申遗风波过后的他平静地说:“没人看,我也要唱。”
对文化进行商业炒作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静心品味、欣赏并继承文化,则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追求文化、享受艺术,我们都应该保持本真的创作态度,用心去体会文化艺术的美与质感。沉心静气,恪守本职,不为名利所惑。我们应该去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借传统或文化之名造势,为自己创作虚伪的享受,只有这样文化的浓度才会纯真,才会有味道、有意义。
我们绝不能以文化保护之名,行文化伤害之实。文化保护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确实是每个热爱艺术、热爱文化的手艺人乃至全体国民都需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