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翠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团圆之夜,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洒下一片银辉,照亮了千家万户。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这皎洁的月光,抒发心中的情思。让我们循着诗词的韵律,走进那些凝结着岁月痕迹的字里行间,感受古人笔下的诗韵月色。
中秋夜色,离不开那一轮圆月。“海光潋滟月团圆,一颗明珠落玉盘。”诗人蒲寿宬笔下的夜色潋滟,月亮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一颗明珠坠入玉盘。李朴的描写则更为壮丽:“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浩瀚夜空中,万籁无声,月亮如宝镜般升起,这一轮满月在夜空就足以平分秋色,映照千里光明。林光朝在《中秋月夜》中写的就更直接了:“玉露金风满桂枝,清光因此更华滋。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月华之美、丹桂与普天同庆的盛景,尽现笔端。皓月的清辉今夜分外明亮,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千里共婵娟”。
而这皎洁的月光,不仅照亮了山河,也点亮了诗人的内心,勾起了无限遐思。“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山一盏灯。”李绿园的《歧路灯》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他乡的月亮再皎洁,始终都抵不上家乡那盏温暖的孤灯。“秋来偏忆故人约,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天的到来本就勾起了诗人无可对故人的思念,而中秋的明月,更是将这思念放大了无数倍。天上的明月照着离人,屋前的灯光等着归人。同样的情感在王建《十五夜望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光如水,寒露如珠,桂花飘香,诗人凝望着天上的明月,感受到的不仅是秋夜的寒意,更是那份触动心弦绵绵怀念。此刻月亮的光辉仿佛穿透了时空,将天各一方的亲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月亮的圆满更象征着团圆,这是中秋节最本质的意义。早在《诗经》里,月亮就被赋予了美好与圆满的象征。“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在《诗经·陈风·月出》中,月亮的光辉不仅照亮了夜空,也驱散了心中的忧愁。月光下相会的恋人,流露出对团圆的渴望。
诗人殷文圭一句“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更是道出了月圆满,人团圆,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圆满愿景。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轮明月。王阳明《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无论世事变迁,只要我心怀圆月,那这份圆满便千古无缺。
中秋之夜,月光如水,洒遍人间。古人的诗词,如同一座座桥梁,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那些曾经在月下流连、吟咏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