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理文
关于罗洪邹氏舆地世家的历史和过往,笔者已经有多篇文章做了详尽的阐述,也有诸如《湖湘文库》中的《邹叔子遗书七种》《西征纪程中俄界记》《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新化邹氏卷》等浩如烟海的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找。这些年,我一直关注家乡的教育、文化和乡村振兴,有些心得和感悟,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
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我们的作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时代和环境影响着我们,我们也影响着时代和环境。综观舆地世家历史,涌现出7代人46位舆地学家,从邹文苏与吴珊夫妇,居罗洪山中,生汉池、汉章、汉嘉、汉勋、汉璜、汉纪六子,通过“聚灰画山”等方式悉心培养,严格教育,每一位均成舆地大家始,至邹世诒、邹代钧将舆地学术发挥至巅峰,特别是创办了第一家中国地图出版机构亚新地学社,完成了从学术到产业的华丽转身。再到邹兴巨、邹新垓,公私合营成中国地图出版社后,舆地世家断代传承,完成历史使命。前后200余年,从清朝巅峰的乾隆时期,到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再到民国,最后直至共和国成立,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节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邹汉勋投笔从戎并于1854年与时任安徽巡抚江忠源一道殉难庐州(今合肥),与湘军统帅结下了深厚的渊源。27年后,也就是1881年,邹汉勋嫡孙邹代钧背负爷爷遗稿赴甘肃酒泉军营拜谒左宗棠。左公忆起40年前与汉勋公于长沙碧湘宫畔彻夜长谈的情景,又见到故人之后,知其家学渊源,不胜唏嘘感慨,欣然为其作序,即《邹叔子遗书七种》。推荐其随曾纪泽出使沙俄,参与中俄《伊犁条约》的谈判和签订,后来所著《中俄界记》为中俄领土边界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后又随时任太常寺卿刘瑞芬出使英国,过程中所见所闻均载于《西征纪程》,邹代钧细心地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地图及相应的绘制技术带回中国,并在1898年于湖北武昌创办亚新地学社,创造性地应用铜版彩色地图技术。1908年,邹代钧卒于湖北武昌,亚新地学社由族侄邹永煊继承,传邹兴巨、邹新垓三代。至1975年后,邹新垓于中国地图出版社第一任社长位上离世。
激荡的时代风云,这段创业和传承史,令人不胜唏嘘感慨。在时代和环境面前,任何个人或组织的力量是薄弱的。事业兴起于偶然,成就于深厚的文化积淀,顺应时代潮流,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于国于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观当今时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过程中,中华民族正崛起于复兴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人民翻身解放,推翻“三座大山”,号召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出了“两弹一星”,奠定国家的工业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和国第二代领导人,实行“韬光养晦”,开展改革开放,拥抱全世界,把国家打造成“世界工厂”,实现了“富起来、强起来”的目标。从1978年第一届三中全会算起,至今短短46年,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跃居世界第二,已初步具备与欧美资本主义强国掰掰手腕的能力。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和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创办“亚投行”,紧密联系俄罗斯,携手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气急败坏,对国家实行“贸易战”“舆论战”,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招摇撞骗,污蔑攻击,搞“颜色革命”,暗中支持“港独”“台独”“疆独”,搞颠覆分裂,意图扼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之路于摇篮。
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春秋战国史中“远交近攻,纵横捭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层出不穷的智慧,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和指引。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中,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首开睁眼看世界的先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精神,更是“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湖南人书就”的核心原因。中国的历史和命运,一直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危亡时刻,挺身而出,英勇献身;兴盛时刻,百舸争流,万家灯火。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民族复兴之路上会有曲折坎坷,“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的丛林法则一直没有变过,看起来一片大好的和平繁荣,背后有太多的人,包括往哲先贤,在为我们遮风挡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伴随着民族复兴之路,我们这一代人及未来若干代人,需要有更多的人,顺应历史潮流,学贯古今中外,从古典文化到数理西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未来世界。特别是罗洪、高平的青年一代,需继承舆地世家文化,发扬舆地世家精神,紧扣时代的脉搏,把视野投向全世界乃至宇宙深空,积极作为,在历史下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的教育作用探讨
家乡的教育问题,已进入笔者的视野多年。笔者于1995—1999年就读于芭蕉山希望小学(一至四年级),1999—2001年就读于罗洪中心小学(五至六年级),2001—2003年就读于罗洪中学(初一、初二年级),2003—2004年就读于隆回城西中学(初三年级),2004—2007年就读于隆回一中,2007—2011年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2001年小学六年级时,以全乡统考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初中,初一、初二面临数学、物理等多科成绩不及格的问题,但就是这个成绩,仍保持在全校十名左右,直到初中三年级转学至县城城西中学,才逐步提升成绩,最终有机会进入隆回一中。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巨大差异,已是社会共识,农村教育之殇,痛彻心扉,非个人力量可以扭转。这样的特殊经历,笔者感触颇深,曾于2018年2月22日在罗洪人网上发布《罗洪教育的这道题,何解?》,抛砖引玉,引发过父老乡亲的广泛探讨并凝成共识。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袁吉松先生以“促文化大发展,推教育上台阶”,凝聚有识之士,在高罗大地吹响了冲锋的集结号。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综观罗洪的教育发展史,以邹氏舆地世家第一代邹文苏、吴珊夫妇,创办的私塾古经堂为先,古经堂以“教育乡中子弟知书识礼,培养其为人处世、治国齐家之志”为办学宗旨,以教授识字蒙童为主,通过“聚灰画山”,自制古礼器、马车、浑天仪、古礼服等方式,开“直观教学”之先河,奠定了舆地世家人才培养的深厚基础。1896年,邹代藩与谭人凤创办“福田义学”(鸭田中学前身)。1904年,邹代钧与邹代藩联合新化士绅创办中国第一所新式中学——新化速成学堂(新化一中前身)和罗洪三村公校(罗洪中学前身)。1932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教育,罗洪先后创办百昌小学、久敬小学、罗家凼小学、芭蕉山小学、孟公小学、巴油小学、采莲小学等。值得一提的是,1897年,邹代钧、江林、谭嗣同、梁启超、李格维等人创办湖南时务学堂。1913年,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成立,应校长陈润霖的邀请,袁吉六先生任该校教师,1914年并入省第一师范学校。层出不穷的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教师资源。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道出了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如工厂流水线一般批量灌输知识,忽略了针对个人特点的“因材施教”,忽略了思想品德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培养,诸如理想抱负、家国情怀等。而这一切,需要家庭教育和民间力量去弥补。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有巨大的发挥空间。至于如何做,需要关心家乡教育、关注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的众位乡贤,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去研究和探讨,这不仅关乎罗洪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关乎我们每一位对于自己子孙后代的培养和教育。
创业之思和产业发展探讨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有产业支撑,有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机缘巧合,笔者在大学期间便走上了创业之路,并持之以恒折腾十几年。到如今,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每每于工作闲暇之余,构思战略,舆地世家亚新地学社创办、发展传承和最终被公私合营成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经历,萦绕脑海。七代人,四十六位舆地学家的故事,是一个可供参考的经典案例和优秀示范。
1898年,邹代钧于湖北武昌创办中国第一家专业地图出版机构亚新地学社,首创铜版彩印地图,把中国地图从黑白时代带进彩色时代并完成从学术到产业的转变。亚新地学社一方面带动了身边人睁眼看世界,特别是邹代藩、邹永成、邹作盛等人,在救亡图存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另一方面带动了身边的人致富,当时出版印刷的亚新地图和编纂的地方志,一时洛阳纸贵,部分族人利用农闲时节,用扁担挑着地图、方志等上云贵川,通过销售积累资财,回家购地,一跃成为“地主之家”,随着资财的积累,也有更多人通过“耕读”的方式,掌握了文化知识,成为栋梁之材。1908年,邹代钧病逝于武昌,其儿安图、安众无意于继承亚新地学,后邹安图走向金融领域并成为上海交通银行行长。当时族侄邹永煊(涵川公房下)在武昌拉黄包车,偶然认识了邹代钧并被其纳入麾下,从此改变一生命运,后来更是辗转继承了亚新地学社,传至其儿邹兴巨、孙邹新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罗洪、高平人在“皮具箱包”领域有着深厚的建树,也有部分乡贤伴随着新化文印产业的发展,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在建筑工地,有部分人从“搬砖”开始,慢慢地承包其中某个小分项的施工,再到施工总承包,从“包工头”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大老板”;在其他专业和领域,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批独有建树创业者,比如笔者认识的郑州金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高尔德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亨瑞同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的优秀企业家。
机缘巧合,笔者进入的新能源产业和领域是新兴战略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用新能源逐步削减和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储能的发展,将重塑国家电力网络体系,进一步形成“智能电网”,完成能源消费革命。产业体系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做大做强做成某种程度支柱产业,并成为可传承家族企业的可能,是时代给予了我们创新创业的机会。
创业之难,需历九死一生,做大做强、代际传承,更是需要历经时代的大浪淘沙与行业的浮浮沉沉。苦于没有有效的信息平台和沟通渠道,没有良好的教育基础,没有直观地了解工商业及服务业等社会行业,以及没有与社会、时代的发展进行有效衔接,很多罗洪、高平的年轻一代迷茫、懒惰、堕落,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择何人成家,择何业立业,以奠定自己一生、糊家养口甚至实现梦想的基础?及至小孩出生,嗷嗷待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被迫为生存和生活而工作。这是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需要研究院持之以恒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为培养各种脚踏实地的实用型人才、高屋建瓴的战略型人才而努力。
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我们要睁眼看世界,用心观察和钻研,善于接触和了解各类传统或新生的事物及产业,比如机器人、人工智能、AI等。抓住机会,创新创业,做大做强,为自己及一家人脱贫攻坚,更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和施展平台,未来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