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玉龙
2000年2月,我进入哥弟,当时面试我的是施先生。
仍记得面试时的场景,那是在广州市广园新村松柏东街某办公楼二楼,看着前面几个应聘者掏出一摞证件对着面试官侃侃而谈,一旁等候的我焦灼不安,因为除了身份证,我没有任何证件。我想,机会肯定不会垂青于我。
终于轮到我,坐在对面的面试官满脸微笑,递上一杯温水,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渐渐平缓下来。我诚恳地告诉面试官,我只是中师学历,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如果给我机会,我一定用心工作,也一定能做好!
面试官没问我要任何证件,就连身份证都没看一下,我竟然就这样通过了面试。后来我才知道,这次有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前来应聘的都是行业佼佼者,幸运的是,面试我的人竟然是企业创办者——我的老板施先生。
进公司不到两个月,我被调去新市分厂做市场开拓者,从装修到运营,包括每一台机车安装、每一车布料到库及每一位员工入职,我都一一见证和参与。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对待每一个人,我努力做到尽职尽责。
公司是台企,当时台湾个别同胞对大陆还存在歧视,感觉是过来帮助大陆,所以在大陆人面前总是高高在上,即便是一个普通岗位的台湾人,也总是一副趾高气扬的姿态,尤其在处理工作上,这些人根本不尊重事情本质,只是以人情疏密衡量事情的对错,这让我无法忍受。你大可以无视我,但不可以无视事情的本质,终于,我在所难免地和这样的人发生冲突。结果毫不例外,我被公司开除。
我曾在从化生活多年,这里有很多要好的朋友,我不缺工作,也不缺快乐,心里却时常惦记一个人,就是对我信任和认可的施先生。不知是心有灵犀,还是冥冥注定,离职的两个月后,我接到施先生打来的电话。
“这个电话很难打通啊!你平时都不回家的吗?”施先生略带责备地说。我这才想到,当时我入职时只留了家里的固话,不敢想象,施先生究竟打了多少次才能和我连线,那时候我一个人生活,整天贪玩,把家当成旅馆,至今我都很感恩他的真诚与耐心。
施先生问我:“你在家做些什么?玩够没有?什么时候回来工作?”语气虽和气,却胜似雷霆,我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不敢有任何反抗,第二天便回到心爱的哥弟。后来才知道,哥弟不轻易辞退任何一名员工,如果有员工离职或辞退,公司一概不再录用,而我,却是一个例外。
回来哥弟后,我的新工作是负责企业文化,和施先生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公司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我距离公司近,又有早起的习惯,所以每天早上七点半便来到公司。每每走进办公室,都会看到先生手握书本静静坐在那里,我礼貌地打声招呼,轻轻坐下来,像先生一样看书。我可以肯定,我的早到不是刻意,这是我以往的习惯,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习惯,先生发现了我的执着和毅力,为后来的委以重任奠定基础。
施先生出生于台北,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更是有着极浓的兴趣与一颗深入研究的心。企业方面,他借鉴日本、德国等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同时与深邃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睿智经营着他的企业与人生。
2003年,在先生的鼓励下,我创办了哥弟的企业内刊——《深呼吸》。
“深呼吸”是一本刊物的名称,也是一项健康运动,深长呼吸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体内杂气,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气长命长是科学定律。施先生心怀大爱,崇尚健康,这也是他不遗余力推广“深呼吸”的原因。
《深呼吸》以刊登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哥弟人的情感分享为主导,也会刊发有关健康与时尚的新闻资讯,包括服装面料辅料、穿着搭配方面的小贴士,发送群体为各部门、分公司、分厂及全国各地的服装专柜。在我所经历的鼎盛时期,哥弟包括阿玛施专卖店合起来有8000余家,生产、销售及管理人员加起来近13万人,回头细想,《深呼吸》不说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内刊,至少也是为数不多的。
交版之前,《深呼吸》每一篇文章包括每一个字,都需要施先生的审核与确认。没过多久,施先生省去了这道“工序”,直接由我决定便可交版印刷。其实在此之前和他的每次沟通,都是学习的过程,当施先生告诉我无须再经他过审的那一刻,我知道,他认可了我。
每次和施先生在一起都战战兢兢,却也迫不及待,因为总能学到很多,无论做人做事或从事管理,他都在用事实教导我们,诲而不倦。他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所以在有关哥弟的介绍中,他特意强调“哥弟,源于中国台湾”,这不仅是拳拳的爱国热情,更是民族大义,感召天下。
2000年初期,中国人对着装的普遍观念,刚从“穿得暖”到“穿得俏”的思维中转换过来,并开始有了品牌自主的意识,这也成就了诸如哥弟这样的民族品牌的崛起。当然,那时的国产品牌毕竟少,大多人耳熟能详的都是国外大牌,所以无论是商家或者消费者,都注重款式而不在乎品名,因而广州的白马、天马两家批发商大厦盛极一时,占据中国服装批发市场的大半江山。
随着公司的壮大,哥弟办公总部几经搬迁,2009年,总部由金汇大厦搬到火车东站的中泰国际广场。这个时候的中国服装已经进入百花争艳的时代,整个国家的各项领域已全方位迅速崛起,各类品牌同场竞技并很快跨入优胜劣汰的赛车道。
初心不改,始终如一。在设计上,哥弟追求简约;在品质上,哥弟塑造永恒。穿着哥弟的人都知道,哥弟的衣服穿不皱也穿不烂;购买哥弟的人都知道,哥弟服装不花哨也不过时,见到喜欢的款马上入手,因为哥弟没有清货也不打折。创立至今三十多年来,从不做广告,也不请代言。哥弟把主要精力用在服装的款式与品质上,用信誉和口碑与消费者“以身相许”,钟爱一生。
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消费者协会曾经发布一个数据,哥弟服装销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曾有哥弟的管理者或设计师另起炉灶,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品牌,都取得了惊人的佳绩;也曾有品牌从品名LOGO到销售模式上模仿哥弟,也都成了国内知名商家。但哥弟印证了人们惯说的一句话:一直被人模仿,从没有人超越!
哥弟没有股东,只有老板和员工;哥弟没有决策层,只有决策人。有人把哥弟比作服装界的黄埔军校,那施先生无疑是终身校长兼总教习。
能者多劳,多劳者多能。施先生经常教导我先做到独善其身。哥弟的今天在他看来是来自社会,应当回馈于社会。虽说从不给媒体报道或曝光,但哥弟自2000年起,在花都赞助了两家颐养院,无偿赡养二百多位孤寡老人,直到今天。所有老人的生前及身后都由哥弟无偿供奉。南方医院多少失聪儿童的人工耳蜗,也是由哥弟公司慈善基金会直接捐赠,花都区唯一一家三甲医院也是由哥弟公司无偿且无冠名捐建。这是哥弟的义举,更是施先生的义举,印证了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富则兼善天下!
2019年是哥弟的巅峰时期。这一年,哥弟总部搬迁到广州珠江新城的核心区域。因为信任,我一路追随施先生,尽力负责他安排的每个岗位,尽心完成他交代的每项任务。这一年,由于身体不适,我向公司请辞,施先生最终批准了。至2019年2月,细细算来,我在哥弟已经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间,忘不掉的事情太多太多,记得施先生知我爱酒,带我去酒馆,我们一起摇骰子,起初我一直输,反复多次,我便一直赢。后来我才明白,成就一个人就要给予鼓励,让他大胆尝试,哪怕是错了也给他掌声和机会,最终他一定能成为你想要的人。
施先生问过我感情上的事情,我告诉他,我曾经谈过一个女友,但她人在香港,我已和她中断联系,先生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是一个穷人,而她出生在富家。先生说,“你们不是真心,如果真心就不会有穷富这种想法。”这句话,现在我懂了!
但凡有人离职,施先生从不设席。而对我,又是一个破例,并且摆了两次。席上,施先生喝了酒,郑重地对我说:“想回来你就回来,有什么需要我帮助,尽管回来找我。”说到这里,他又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刚才说的不只你李玉龙一个人听到,在场所有人都可以作证。”那一刻我泪水盈眶,这泪水既是对施先生的感恩,也是对我二十年来无愧于心的坦然告别。
从2019年到2024年,又是5年过去,可在我心里,我依然是哥弟人,每当说起身份,我仍然以哥弟人自称。太久了,真的太久了,在哥弟的这份工作或者说这份情义已经入骨。就在春节前,我与施先生见面时仍然这样告诉他,他听后笑笑说:“你就是哥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