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山
导读
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大九湖曾是汪洋大海,因燕山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抬升隆起,在大九湖东南面形成了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道溪、九块平地、九个湖。
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的大九湖又名九湖坪、高山平原,这里群山环绕,最高峰海拔2800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一条小溪串着九个湖泊,大九湖由此而得名。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大九湖曾是汪洋大海,因燕山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抬升隆起,在大九湖东南面形成了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道溪、九块平地、九个湖。大九湖也自此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的绝妙景观,除金丝猴、华南虎等珍稀动物外,还建有人工养鹿场和洗马池、薛仁贵后裔、薛刚反周(武则天国号)的十字号、娘娘坟、卸甲套等遗址古迹。
“九湖九溪九道河,九山九梁九字号,九孔九洞九坎坪,九湾九坝九重天。”清晨,骤雨初歇,大九湖山峰间萦绕着薄薄的雾气,氤氲成一幅水墨画。 群山怀抱里,草甸开阔,9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镶嵌其中,错落有致,波光如镜。湖畔,不知名的各色野花迎风摇曳,虫儿在草丛中浅吟低唱。
大九湖盆地周围低洼部位有41个神奇的落水洞,其中在北侧落水洞最多,形成落水洞群,整个盆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汇集到这里,通过落水洞流到竹山境内,注入堵河,即为堵河源头。游人沿着湿地栈道蜿蜒前行,心旷神怡。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风光绝美的湿地曾经伤痕累累,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
20世纪60年代,神农架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林木采伐区,大九湖也被轰鸣的伐木机器惊醒,众多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大自然上千百年积蓄的森林,遭到破坏。之后,大九湖变身高山牧场。1986年至1992年间,通过开挖深沟大渠,大面积开垦人工草场,兴建了梅花鹿场、细毛羊场。但畜牧业未能像当时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支撑起大九湖的经济发展。
大九湖虽地处北亚热带,但海拔较高,这里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7.4℃,最热平均气温不过19℃。日照时间短,气候温凉,无霜期短,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是典型的亚高山沼泽型湿地气候。区域内原有陆生脊椎动物7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鹳、林麝、云豹、梅花鹿,二级保护动物29种。新观察记录到鸟类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黑鹳,二级保护动物有鸳鸯、灰鹤等。
2001年初,迫于生存,当地人喊出“让湖泊腾地,让湖水让路”的口号,开始进军湿地。通过围湖造田、引水出山,大九湖建起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几经风雨,人们发现大九湖仅适宜种植萝卜白菜,碍于交通,往往丰年也难卖出好价钱,而面源污染与日俱增。
一次次的开发活动在当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增产增收的作用,但同时重创了大九湖的湿地生态。作为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大九湖湿地水面一度消失殆尽,各类珍稀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痛定思痛,林区意识到大九湖湿地生态系统包括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紫茅沼泽以及河塘水渠等湿地类型,在中国湿地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和特殊性。湿地内共有高等植物145科474属98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其中浮毛茛和圆叶茅膏菜均为湖北省首次记载,黄花狸藻和圆叶茅膏菜2种食虫植物也是神农架地区的首次记载,我们不能“身在宝山不识宝,错把灵芝当蒿草”,便着手把大九湖保护与利用纳入重要日程,确立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2006年9月,大九湖成为全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10年6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10月,跻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恢复性保护进行时,大九湖7万亩湿地、草甸及灌木丛重现天地间,迅速成为全国游客的“打卡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夜宿大九湖”成为神农架旅游新时尚,更带火了当地农民自办的农家乐。仅此一项,即使不擅长烹饪的农户,年收入几万元甚至十多万元都不稀奇。
然而,污染也随之而来。大九湖地处盆地,湿地生态的自净能力有限。为排除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染和干扰,2012年盛夏,湖北省委、省政府在神农架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继续支持大九湖实施湿地生态移民搬迁”。按照规划,1400多名大九湖村民将整体搬迁到20公里外的坪阡村一组,政府在这里集中建设一个旅游小镇。
可搬迁计划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村民莫如阶一家,原来住在大九湖湿地1号湖附近,拥有10多亩地,靠种蔬菜年收入3万多元,得知要搬迁征地,一家人坚决不同意。夫妻俩担心坪阡发展不起来,不好做生意,自己又失去了土地,生活没有着落。热土难舍,故乡难离,没有谁愿意离开祖祖辈辈辛苦创业的家园。更何况,面对湿地旅游吹来的富民春风,他们还没来得及沐浴其中,便要匆匆离去,大家都难以割舍。
大九湖镇在坚持统一的移民搬迁山林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通过详细调查各移民户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困难和问题,分类施策、一户一策,制定详细的扶贫方案,确保所有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由镇领导出面,帮莫如阶夫妇介绍工作,坚定了莫如阶一家搬迁的决心,“钉子户”渐渐被融化,莫如阶一家在坪阡小镇拥有一栋4层楼的民宿酒店,仅靠租金一年就可收入六七万元,夫妇二人还被安排到当地旅游企业工作,每月按时拿工资,收入稳定。
为解除村民搬迁的后顾之忧,从2015年伊始,他们又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将大九湖村和坪阡村一组符合条件的移民搬迁对象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及时为移民搬迁户办理入保手续。镇里还争取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造及生态移民建设资金政策,将争取到的建设资金用于统规统建房,以此降低成本,减轻移民搬迁户负担。
换位思考,把搬迁户当家人。6年时间,448户1377名土生土长在大九湖湿地的老百姓,离别故土,陆续搬迁到山下20公里外的坪阡小镇。大九湖核心景区内停止一切住宿、餐饮等经营活动,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的破坏全部停止,把大九湖还给自然植物、野生动物;游客亲近自然、对生态的扰动也控制在国家公园限定的标准以内,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和谐、进化。
大九湖是那片来自远古的“诗和远方”,坪阡小镇则承载着当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近5年时间,林区加快步伐,高标准建设集旅游度假、避暑养生、文化创意、商业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将其打造成与大九湖世界级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的知名旅游目的地,街道“三纵两横”整齐排列在盐溪河两岸,明清川鄂风格的房屋宽阔明亮;吊廊、翘檐、清一色土家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旅拍、酒吧、画廊、茶社一应俱全。穿镇而过的盐溪河缓淌轻歌,街面停满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盐道”“水街”文化贯穿其中。置身于此,仿佛走入了历史画廊。去年,该镇接待中外游客6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2.4亿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75%,人均旅游业收入过万元。
陈切松是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曾经为生计发愁的他在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后,出租了自己的酒楼,拿着租金创办了“非遗”传习所和演出公司,一门心思宣传、表演和传承《黑暗传》。
一泓清水,四围青山,云间湿地,世外桃源。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在神农架天地间尽情舒展。如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徜徉神农架,为其恬静之美而震撼不已,为大九湖畔的诗意而流连忘返,惊呼这是人类“梦中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