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生峰
在南方已经春暖花开的烟花三月,一个春风化雨的上午,我来到了家乡的靖远大庙村。这个狭窄逼仄而又满眼苍翠的小村子,在一座座脊骨嶙峋的群山中蜿蜒地顺着黄河延伸,活像一枚锈满历史斑驳记忆的册页,夹在山河岁月的书中。山河缠绕前行,大山躬身弯脊侧卧在岸边,大庙如臂弯里的婴儿在山河母亲的襁褓中入梦。
河风清柔,阳光炽烈,我这远道而来的审读者,顺着黄河,一寸寸去读懂大庙的每一方土地。黄河上最后一个未被开发的大峡谷黑山峡张着黑黢黢的虎口,张望着每一个来此探访的人。
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环拥的万亩古梨树,碧绿温润。每到春季,来自南方的春风绿了黄河两岸,花开时节,梨花胜雪,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如一块巨大的棉被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白光。享有“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梨花小镇”三项国家级殊荣的甘肃省白银市大庙村,就包裹在这块白被的腹部。
大庙以盛产香水梨而闻名,梨树种植历史悠久,600多年前就有群众开始种植,大庙及周边村落百年以上的古梨树有3600余棵,辐射带动种植香水梨面积达3000亩以上,年产量达7000多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特色产品,大庙成为靖远历史文化发祥地之一,“大庙香水梨”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梨树和梨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香水梨树的种植历史在黄河边非常悠久,梨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200多年的老树,仍能开花结果,这样的老果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老寿星”。
大庙奇梨一大怪,果实冻黑不变坏。在盛产瓜果的黄河两岸,软儿梨可是最奇特的存在。它是由香水梨的梨子,经过数九寒天的冰冻之后形成的美味。清朝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重修皋兰县志》有载,“香水梨俗名软儿,秋时色青黄,味微酸,藏至冬末春初变软变黑,肉悉成浆,甘如蜜。”于右任先生还曾为软儿梨赋诗《河西道中》:“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软儿梨在每年立冬时节成熟,但刚摘下来时没什么人吃,因为这时的梨又酸又硬。然而,由于软儿梨宜久存不易腐烂、不怕严寒冷冻的特点,所以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随便置放,或入箱存于冷室,或在院内、房上打麦草盛装。经过冰箱冷冻或自然冷藏,软儿梨变黑,就会看到一种冰冻如石、黑褐晶亮的水果。经40多天,果肉细胞发酵软化,果皮变褐返砂,果味变甜,此期称为“化心”或“糖心”。
软儿梨冻着吃是有讲究的,在冬天的大庙,软儿梨早成了冰球,刚拿出来的软儿梨,自带仙气。将颗颗“冰球”投入冰水中,冻结的冰屑在梨子表面形成了一层冰壳。此时,你可以敲碎冰壳体验绵密细软、如冰淇淋一样的果肉;或者再耐心等等,待到梨子全部融化成一包略带酒香的梨水,便可以畅饮而尽。
若存至翌年二、三月间食用,其味更佳。随着气候变冷,果子冻结如石,吃时仓促不能消融,需置于温暖处自然化开或将它浸泡于冰冷的水中,约莫十多分钟后,冰壳凝其表面。捞出后去掉冰壳,梨软如泥,浆液充盈,味甜胜似蜂蜜,且富酒味。吃时撕破表皮,用嘴吸吮,一包如糖似蜜的果汁顿时溶入口中,饮之甜津津、凉丝丝,清香无比,沁人肺腑,余味久久不绝。所谓“皮薄一包水,化肉一团泥”。
大庙历来以商贸重镇、崇文重教著称,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丝路重镇。大庙村又名大庙堡,早在汉唐时期,大庙就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要驿站,黄河水道运输和东西古道驼运交汇于此,素有“大庙古堡、丝路古渡”之美誉。
大庙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出土彩陶印证黄河五千年文明,创建于1882年的文峰书院誉满河陇,民国年间大庙堡为红色革命摇篮,培养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文化及村落民居原生态现保存良好,自然村散落在梨园之中,大庙堡鼓楼、城隍庙、戏楼做工精致,秦腔、社火表演出众,百年古梨园、梨苑春色、九曲黄河、古庙晨钟、霜染红叶、古道遗风、万树银装等景观令人神往。
经过前夜一场春雨的滋润,村里的大庙学校校园里绿意盎然,格桑花、牵牛花、马兰花开得正好。一座高大的教学楼立在村口,这就是今日的大庙学校,大庙学校的前身就是文峰书院。光绪八年,当地人魏武烈在大庙白衣寺创办文峰书院,后改为“靖北高等小学堂”,为靖远乡村自办的第一所学堂,于右任曾为他题写“耕读传家”匾额。
在这梨花芳菲的季节,来到梨花林隐没的大庙学校,文峰教学楼上的对联:“作育人才凤阁先声红烂漫,修齐事业文峰弦诵岳峥嵘”,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凤阁先声”四个字就是取自于老百姓送给文峰书院第一任校长冯德明的一片匾额。文峰书院作为靖远县内第一所乡村书院,它的遗迹荡然无存,但是时至今天我们仍旧能想象到,这片热土上曾经风景秀丽、崇文重教、承载文明和思想,也仿佛还能看见络绎不绝的名人志士聚众讲学。
在文峰书院旧址上成立的大庙学堂历经风雨,这里的学者一波一波,书院对面的文峰山尤在,大部分学成之人却散落在五湖四海。
黄河水慢悠悠流淌,向游客讲述着大庙村的悠久历史。如今,大庙是白银的网红打卡点。祠堂、书舍、边墙、堡子、民居……清一色的明清建筑沿着河涌一字铺排,一座接着一座,一进连着一进,参差错落,鳞次栉比。
碧水环绕,青石巷陌,古树参天,时花绽放,耕读传家……村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诗一样的意境,每一个到访大庙村的人都忍不住感叹:真是生态宜居、底蕴深厚的好地方!
过去,大庙村也曾沉寂过。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西北大地,村村镇镇大力发展农副产业、乡镇企业,很多地方富了起来,单靠农耕经济的大庙村却因为交通闭塞、河道阻隔渐渐落后。河对岸的村子临近城镇交通便利,农户从山东寿光引进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家家户户种的瓜果蔬菜销路畅通,个个家底殷实、日子红火。大庙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没有外出通道,农户只能看着烂在地里的瓜果蔬菜望河兴叹,只有个别几户家里能买得起渡船的还能划船到河对岸去赶集售卖果蔬。
近年来,大庙村抓住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全村及周边共有耕地、林地、滩涂地面积4204亩,这里种植香水梨、大枣、核桃、枸杞、玉米、胡麻等多元经济作物。特色林果种植、务工收入和旅游收入为全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当地属于经济发展潜力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最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村。2015年被列为“市级环境整洁村”,2017年先后被列为住建部第二批特色小镇大庙“梨花小镇”建设和甘肃省农牧厅“千合农庄”项目试点村。2018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选为“全国生态文化村”。近年来举办的“大庙梨花节”提档升级,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精准脱贫,振兴美丽乡村”为主线,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报道,万树梨花繁花胜雪的美景、百年梨树美妙传奇的故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的壮观画面、丝路古镇悠久醇厚的历史、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味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商人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创旅游收入新高。
如今,旅游观光、餐饮、民宿成为大庙村的闪亮名片,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打卡寻幽。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浸润着数百年耕读传家的悠悠儒风,大庙村这幅鸟语花香、文化灿然的黄河边恰似江南水乡的写意画卷,铺展在陇原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