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凯俊
东莞本土学者杨宝霖老师为了寻找熊飞将军墓,曾经三次踏遍铜岭而不得,后来得牧牛妇指点在榴花新围后面的蛇头山上找到。现在熊飞将军墓开辟为墓园,成为东莞市保护文物单位。
从新围村的一条小巷进去,地势渐高,到了尽头,是峡口篮球场。转左就是熊飞将军墓园。墓园有一对联,为明代袁崇祚为纪念熊飞所建的劝忠堂对联:“公毓乾坤正气,史垂忠义英风。”
进去后,只见里面有两座大墓,一边为熊飞和妻子李氏合葬墓,另一个为熊飞父亲竹侣公和妻子曹氏合葬墓,都有两个享堂。原是砖石灰砂墓,经现代1982年、1999年两次维修,现墓上铺上水泥。从《熊氏家谱》墓图来看,在两墓之间还有一座录兰司祖的墓,可现在却一点痕迹也没有。在顶端新添了一座新坟,为熊母李氏墓。据说本来是在南城白马,后来迁到这里,形制为现代洋式。这墓地本来是熊氏家族墓地,后来被刘氏侵葬,从乾隆五十七年打官司打到嘉庆二十二年,才由县令判归。
往上原来是峡口小学。后来峡口小学和附近几间小学合并,迁到余屋和其他学校合并成为东城二小。原址现在成为榴花公园的宿舍和食堂。
熊飞,榴花村人,自少喜欢骑射。南宋德佑二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熊飞召集义军北上勤王。妻舅李春叟写了首《送熊飞将军赴文丞相麾下》激励他:
龙泉出匣鬼神惊,猎猎霜风送客程。
白发垂堂千里别,丹心报国一身轻。
划开云路冲牛斗,挽落天河洗甲兵。
马革裹屍真壮士,阳关莫作断肠声。
义军遇到元将黄世雄、梁雄飞的军队,熊飞的兵都是没有什么作战经验的,全靠部将伍凤奋战。激战下不敌,伍凤力尽被俘牺牲。熊飞诈降,以为元兵守潮州为名经惠州回东莞。在东莞想强夺民间财物作军用以图再起。东莞的宋皇室赵秋晓劝阻了他,并劝他尊奉宋室,又捐出自己的家财助军用。东莞的义士纷纷来投靠。城西的许之鉴率千余人来,京山的叶刚三兄弟……
黄世雄败广州摧锋军,广东安抚使徐直谅逃跑,通判李性道投降,广州沦陷。黄世雄得知熊飞再起,派部将姚文虎攻占莞城,直逼榴花村。两军在铜岭展开大战,姚文虎不敌,被斩于马下。熊飞乘胜收复莞城。再攻广州,黄世雄和梁雄飞逃跑,李性道投降,收复广州、韶州。这时新会令曾逢龙率兵来会合,两人数了李性道的罪状后把他杀掉。江西制置使赵溍也来到广州制置广东。景炎元年六月,元将吕师夔和张荣带兵渡梅岭。赵溍以熊飞、夏正炎为将,与曾逢龙、刘自立领军北上。十月,两军相遇大庚岭,熊飞战败,曾逢龙阵亡。熊飞退守韶州。十一月十四日元兵围城。熊飞晚上夜出劫营不克,夏正炎中箭身亡。熊飞日夜在城头督战。到二十一日,刘自立开南门降元。熊飞巷战不支,投芙蓉江而死。
东莞明代榜眼刘存业过韶关时写下《过韶阳吊熊义士》一诗以纪念熊飞:
天骄杀气中原下,孺子龙舟海上来。
庾岭征师云阵捲,曲江降将夜城开。
山河有恨忠魂激,日月无光壮士摧。
感慨芙蓉津下水,至今犹动路人哀。
熊飞死在芙蓉江中,无从收尸,这里埋葬着他的衣冠。那座原来在白马的熊母李氏墓可能是他妻子的真身墓,和他合葬的也许只是他妻子的衣冠。竹侣公墓旁还有一座新建的纪念亭,作城楼状,据说是依宋代形制。在纪念亭所对的山下,还有一个放满金塔的墓穴。这里原是满是坟墓的熊氏墓地,可能是当年建墓园时集中起来的吧。
熊飞为了民族独立不惜以身殉国的节气受后人万代尊崇,明末清初屈大均诗赞道:“东官自古英雄地,熊飞将军首建威。”人们甚至认为在他墓附近的蟋蟀最为勇猛。清代解元何仁山《草草草堂诗草》卷上《龙溪竹枝词》诗:“铜岭银塘一水通,山川终古带雄风。将军墓道余秋草,过客争携蟋蟀笼。”
何仁山更在同治六年,倡议全县绅民重修熊飞墓并公祭。祭文如下:
莲峰降神,笃生将军。布衣勤王,为宋义民。大书特书,纲目一人。当其赴难,誓扫仇氛。间关韶广,叱咤风云。挫雄歼虎,百战一身。偕龙御夔,公曰我能。岂期将叛,师溃而奔。生辞丞相,死逐波臣。天公至此,成败休论。我来铜岭,金鼓如闻。榴火吹红,皆战血痕。越六百年,载拜公坟。繄昔柳下,禁其樵薪。况同桑梓,忍委荆榛?欲妥公灵,无滋鬼邻。佥曰表墓,宜寿贞珉。花溪之滨,银塘之唇。塔笔插天,其高莫伦。公名并峙,万古千春。更有义侣,城西许君。糜躯五坡,步公后尘。同浇杯酒,共尊忠魂。
竹侣公的墓也是在同治六年重修过,为七大房同修,和熊飞墓一起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