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雪强
去年春天,读了萧红散文集《又是春天》,书名给人以温暖,但内容恰恰相反,散文集中《商市街》部分读来简直令人心如刀绞,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和萧军在商市街过着那么贫寒的日子, 艰难程度难以想象。哪里是什么春天?简直是三九天掉进了冰窟窿,读到最后不禁令人心神黯然。今年春天读《呼兰河传》,像二月,三月,四月的天气似的,人心暖起来了。
呼兰河城,萧红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呼兰河传》, 一部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坦率地说, 我是把《呼兰河传》当作回忆录来读的。没有人知道,《呼兰河传》面世两年之后,萧红病体日渐不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火纷飞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31 岁。
令人感到新奇的是,系列散文《商市街》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 世纪30 年代异常新颖, 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而《呼兰河传》却是有着散文化的叙述结构、语言和情调, 它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 除了回忆中的“我”以外,连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没有。因而, 描写火烧云那一章可以很轻易地很自然地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当中。
在萧红的笔下,尽管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们盲目、愚昧、麻木、残忍,但那时的“我” 才五岁,正是无忧无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童年的时光是那么美好,有优美的小城风情画卷,有广阔的后花园, 有对祖父的无限依恋……我很庆幸先读了《商市街》,再读《呼兰河传》,因为这样心里会有些许的安慰。萧红毕竟有过让她难以忘怀的童年,有过疼爱她的祖父,她与这世界、与自己的灵魂终于是平等而善意的,是自由的。我也替作家能有这样一个丰富的、五彩的童年而感到庆幸,相信她的所有经典作品都会有童年生活的滋养。
“我”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因为要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 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在大花园里,总有“我”和祖父的笑声在荡漾。大花园是自由、温暖与满足的象征,也许,短短的一生, 萧红在祖父那里感受到的温暖是最厚重最博大的,也是最无限的。祖父铲地,但“我”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野草割掉了。割掉了就割掉了,爷爷也不吵。“我”看见祖父在浇菜,抢过来浇,但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慈祥、和蔼、幽默、学识渊博的祖父,活泼、可爱、天真、无拘无束的萧红,跃然纸上。
当然,这还不是完整的《呼兰河传》,后面还写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等一系列悲惨人物的故事。这是一座小城,同时,也是20 世纪10 年代中期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生活的缩影。《呼兰河传》,萧红,叫人欣慰,也叫人满心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