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建云
《潇湘文化》杂志出版了,全国很多读者与作者给我写信,或加我微信为好友,表扬的话很多,感激的话不少,在此不多言。但有一位小朋友母亲与我的聊天,似乎让我回到从前。
一位叫李嘉琪的小朋友在我们杂志《小小作家》栏目发表一篇题为《咱家那些事》的文章,因为我们支付稿酬首选微信支付,所以小朋友的母亲加我为好友。该小朋友的母亲说,她小孩拿回样刊的那一刻,激动得几乎跳起来,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当然,最后感谢我们这本杂志,让名不见经传的小朋友有了发表作品的机会。
老实讲,我们杂志虽是企业刊物,但每天来稿不低于1000人次,全年累计投稿不少于40万篇(首),而我们纵使改版,每期采用文章不多于100篇(首),一年4期,全年选用文章不多于400篇(首)。也就是说,文章采用率不足千分之一。加上部分文章是约稿,自由来稿采用率就更低了。当然,对一个学生朋友来说,文章能被选上,也如中彩票,很不容易。
我们的杂志之所以设立《小小作家》栏目,其实与我走文学之路有关。在我小时候,初中开始投稿,直到高一,才在《邵阳日报》发表百余字的豆腐块,而那高兴劲,也跟李嘉琪小朋友差不多。后来写作水平有所提高,《邵阳晚报》《三湘都市报》《江门文艺》等众多报刊编辑回信给我。纵使多次搬家,我仍保存当年的信件。现在家庭条件好了,有了舒适、宽敞、堪称图书馆一样的藏书楼,我依然将那些回信摆得整整齐齐,擦得干干净净。
很多人说,人的潜能是需要激发的。我坚持到今天,依然爱好写作,其实与当年的编辑鼓励与激发有关。如今条件成熟了,我也期望通过《潇湘文化》杂志这个平台给更多小朋友温暖的力量。也许我们轻轻一推,将来培育出一个莫言一样的作家。纵使将来不从事写作,爱好文学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夜深人静了,我想跟李嘉琪小朋友说,当年,我也如此走过。只是期望今天,我能扮演伯乐,发现更多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