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运喜
2017年3月26日,对于我来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文化人罗建云。
罗建云是东莞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潇湘文化》主编,有“内刊之父”美称。他既是作家,也是商人;既是文化人,也是企业家,著有人生传记《人生四十年》,堪比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
我与罗建云此前虽有过交流却无面对面的交往,即使交流也应当感谢老朋友石世桢。石世桢下海创办《邵阳日报·新指媒》,先是QQ群,后是微信群,是他把我拉进了QQ群和微信群,让我有了与罗建云交流的机会。
有一次,罗建云在群里发布《潇湘文化》杂志最新出版的消息,石世桢要求给他寄一本,还有其他几位也索寄,罗建云都答应了。罗建云还在群里公告,希望得到《潇湘文化》杂志的,可以把详细邮寄地址发邮件给他。于是我也不揣浅陋,不惧拒绝,斗胆问罗建云要一本学习,没想到罗建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随后罗建云还主动加我微信,没几天就接到快递电话,罗建云从东莞发来的《潇湘文化》杂志2017年第1期收到,我在心里暗暗为罗建云的诚信待人和办事效率点赞。
收到杂志后,我利用晚上下班和双休日在家的闲暇时间,翻阅杂志并认真仔细拜读了其中几篇文章,真心觉得不错。无论选题、内容、质量还是设计、纸张、印刷,都没得话说,堪称上品。作为一份企业刊物,一份内部出版物,能有如此质量,真的很了不起。不愧是文化人办刊,拿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正是因为翻阅杂志,才让我对罗建云有了更多了解,知道他早些年打工、打拼的经历,这些年他一直怀揣梦想铿锵前行。并且了解到《潇湘文化》原为报,后为刊,报改刊最主要的原因是扩大内容承载量,让更多优秀作品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3月25日中午,收到石世桢发来的聊天记录:“石老师,明天上午我到邵阳,如果有空,一起见面聊聊。另帮忙叫上刘运喜教授。”我当即回复很期待这次见面,但不知时间是否来得及,因为26日上午要参加市青摄协组织的外拍活动。下午,当我独自一人沿资江南路散步至双清公园时,我就接到了罗建云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他明天将来邵阳,说我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一起见面聚聚。
中午,我在参加完市青摄协的外拍活动后,立即赶往石世桢安排的聚会地址——茶伽。还好,我在12点过几分就到了,算比较早的一个,当时还只有石世桢和他的助手周迪生。随后张雪珊赶到,又等了一会,罗建云和陈扬桂才从绥宁一路风尘仆仆赶到。
今天的见面会由石世桢安排,出席见面会的除罗建云、石世桢和我外,还有市老干局局长陈扬桂、双清区委宣传部部长张雪珊、邵阳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湖南汽车技师学院民盟支部主委曾振华,以及茶伽店老板彭巧巧等人。石世桢将我们一一向罗建云作了介绍。然后大家一起边吃饭边聊天,交流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从家事到国事,从成长到发展,从打工到创业,无所不谈。既畅叙友情,又交流思想,彼此谈笑风生,气氛热烈,令人难以忘怀。
罗建云是今天见面会的核心人物,自然也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罗建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明干练、平易近人、气场十足、亲和力强,没有老板的架子。他身材中等、体型偏瘦、眉清目秀,一看就是个文人。他对自己的事业期望很大,很有信心,希望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潇湘文化奖”,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因湖南与广东气候、温差不一样,近些日子湖南春雨绵绵,颇有些春寒料峭,罗建云大概有些感冒,嗓子有些嘶哑,说话有些费力。罗建云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刚刚吃完午饭,就急着赶往岳阳。他说,人生就是忙碌的里程,好好走稳每一步。
罗建云来去匆匆,相处一室聊天的时光很短暂,或许是此次见面给我留下的唯一遗憾。
(作者系湖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邵阳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邵阳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