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凤兰
傅晓芸是广东东莞人,是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孙康泰主任医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教师、东莞市人民医院原中医科学科带头人,曾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中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东莞市中医学会针灸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位,连续多年担任东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担任医师资格考试广东省考区办公室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考官。《傅晓芸中医临床经验录》一书出版,让我们了解傅晓芸老师背后的故事。
先看她的教育背景。傅晓芸,广东省东莞市人,1980年毕业于东莞中学,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她出身于书香世家,五代中医世家。父母双方的家族都与医学有缘,父亲的祖父、曾祖父都是东莞樟木头、桥头、大朗、东坑一带颇有名气的老中医,祖父是香港屯门一带有名的老中医,叔父、姑姐分别在美国,中国台湾、香港从医,外祖父是东莞莞城知名的老中医和诗人。母亲刘扶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曾任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血液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是东莞人熟悉的西医。而父亲傅泽铭曾任东莞中学副校长、东莞二中校长、清溪中学校长、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东莞党校校长、东莞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兄弟俩都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她在这书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成长,看到当医生的母亲经常帮助别人,很受患者及家属的尊重,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崇高,既能够帮助别人,又能够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加上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使她对这个行业有了好感。她在中考时就考上了惠阳卫校护理专业,因不满意而放弃,高考时,选择了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大学5年,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熟读中医经典书籍,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再看她的成才经历。1981年,傅晓芸考入了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1986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从此走上了从医之路。工作后一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担任中医内科住院部、门诊,以及全院中医会诊工作,并逐渐担任起中医临床骨干的作用。1991年3月,在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心脑血管专业1年;1997年被推荐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孙康泰主任医师临证学习3年,并于2000年顺利通过考核出师;次年起,担任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2004年起任中医康复科主任,主持中医康复科管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12年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2015年任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教师;2016年起任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任东莞市首批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教师;2018年任东莞市公立医院医学学科带头人;2022年任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指导教师。
然后看她的学术传承。傅晓芸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8年,研习中医经典,系统掌握中医的理、法、方、药,善于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善于汲取民间的单方、验方的精华,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医证型的临床分型,在伤寒、温病、杂病、妇儿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脑血管意外、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面瘫、神经官能症等,以及小儿肺炎、月经病、乳腺增生症、妇科肿瘤等妇儿科疾病的治疗,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诊疗技术。曾在《新中医》等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医学译文近20篇,2020年著书并出版了《孙康泰中医临床经验录》。曾获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并参与多项临床科研课题的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
傅晓芸深感中医知识的广博、自己临床经验的不足,刻苦勤奋,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中医学习班,于1997年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孙康泰主任医师临证学习。
孙康泰老中医是广东省名老中医,20世纪60年代,孙老成为德高望重的医界泰斗、名老中医李翼农的徒弟,通过师承面授,逐渐掌握了李老一脉相承的治疗温病的真功夫,随后又拜何炎燊为师,一起主攻肾炎和尿毒症,运用积雪草灌肠的方法治疗尿毒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世纪80年代起,孙老攻关重点转向中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研究。孙康泰老师的学术思想: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于古;博览群书,撷采众家之长;伤寒温病统一,贵乎辨证;治病求本,处方用药慎微;贯通中西,推崇中西互补。这些观念对傅晓芸日后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5年,傅晓芸被选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教师,我非常幸运地成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有机会跟傅老师学习三年。傅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她不但要求我们熟读经典,掌握好临证时的一些用药的技巧和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傅老师提出,我们不光要有好的医术,更要有好的医德。正如《大医精诚》中孙思邈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傅老师循循善诱,使我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19年、2020年分别成立了“傅晓芸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傅晓芸东莞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我同时担任2个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