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林
在时光的悠悠长河中,有些身影即使远去,也会刻入骨血、存于心底,成为我们生命里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母亲刘枝兰便是如暖阳般照亮我的人生旅程,如今却只能在回忆里找寻的至爱亲人。
母亲生于1939年1月,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生活极度困苦的年代,小时候靠着外婆给地主家打长工换取些杂粮和剩饭剩菜,在艰难困苦中努力长大。17岁时,她与父亲张云生走在了一起,两人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养育四儿三女,构建了“相亲相爱张家坝”这个大家庭,可谓子孙满堂、福满后辈。母亲与父亲张云生感情深厚,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四十八个春秋,父亲走后,母亲又忠贞地守护了二十年,这份深情和坚毅是我们后辈难以望及的楷模。
举目往昔,张家坝老宅前方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承载了母亲几十年的足迹,每一寸仿佛还留存着母亲的气息。曾经无数次凝望那条小路,总能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或扛着农具去田间劳作,或挎着篮子赶集归来,那一幅幅生活的画卷,平凡又温馨。而今,小路依旧在,却再也寻不见母亲的身影,每次回望,心头便涌起无尽的落寞与哀伤,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念,痛彻心扉却又甘之如饴,只因那是与母亲有关的回忆。
走进母亲曾经待了几十年、只能透过房顶瓦片照射几缕阳光的昏暗厨房,那熟悉的场景,瞬间将我拉回到小时候。那些被岁月摩挲得有些斑驳的厨具静静地摆放着,仿佛有生命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记忆里,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地坐在灶台前,灶膛里的火苗映照着她浸满汗水却又坚毅的脸庞。她一边熟练地切猪草,一边烧火煮红薯,煮熟后部分供家人饱腹,剩余部分用作猪食。母亲有时会细心地抓上一两小把米放在碗里,加入适量的井水架在红薯上蒸熟,不多的米饭在当时是那样的珍贵。当米饭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母亲和父亲只是默默地咽哽着红薯,把那少得可怜的米饭分给我们兄弟姊妹几人吃。而每每此时,父母眼中满是慈祥与宠爱,仿佛只要看着我们吃得香甜,自己咽下的苦涩也都化作了甜。
犹记得,那土罐里炖着的几坨肥猪肉,承载了母亲对我们这个贫苦家庭的伟大奉献和深深爱意,也是母亲生下七个子女后,为数不多算得上最好的营养补给。每每想起,眼前便浮现出母亲守在土罐旁,小心翼翼地看着火候,盼着那猪肉能炖得更软烂些,好让虚弱的自己尽快恢复体力,继续操持这个家,继续照顾我们这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母亲看着盐罐里所剩无几的盐巴,望着油碗里那薄薄的一层油,又会愁容满面,满心忧虑着明天该拿什么去换点钱,好买些油盐回来,还要盘算着给我们买点零食,让我们也能尝尝那难得的甜蜜滋味。
母亲啊,您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寒冬腊月里,冰冷刺骨的水冻得人双手通红麻木,可您却毫无怨言,为我们起早贪黑做饭洗衣裳。那些被我们弄脏弄破的衣物,在您的手中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变得干净整洁,破洞处也被您用细密的针线缝补得妥妥当当。母亲总是把屋里屋外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穿着永远干净整洁,平日担心子孙过得不好,出钱出力,走后还从牙缝里节省下四万多元生活费。母亲用自己的大爱与辛劳,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虽不富裕却无比温暖的家。
每次从五通桥离开时,母亲总是站在窗前,目光紧紧地跟随着我们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不舍与牵挂。那时我们竟没能察觉到母亲心里的痛与担忧,没能意识到母亲是害怕有一天会突然离我们而去,粗心的我们忽略了母亲的感受。如今想来满心愧疚,恨自己当时为何没能多陪陪母亲,多抱抱母亲,多听听母亲那些充满关爱的唠叨。
村口那条被母亲称为“黄沙路”的小径,曾经是她最爱的散步去处,孝顺的女儿女婿常常陪着她在那里漫步,母亲的笑声、歌声仿佛还在那路上回荡。可如今,那里只剩下寂寞的风吹过空荡荡的路面,再也见不到母亲熟悉的身影。您走了,走得那样干脆、那样安详,仿佛知道已完成此生的使命,不会再给我们增添一丝负担。
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可一生却充满了智慧和大爱,生前秉持的勤俭持家、为爱忠贞、为人正派、处事明理、待人真诚、自觉自律的高尚品质,无不都是我们后辈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在母亲优秀品德的感染下,子孙个个都很孝顺,尤其是几位女儿和女婿,不辞辛苦、不求回报,长期伺候在母亲身边,照顾起居,替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尽了孝道,给予陪伴与关怀,让母亲的晚年多了些温暖与慰藉。母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和家风,为后辈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那个天地悲泣的清晨,至今想来,依旧如刀割般刺痛着我的心。母亲在给女儿打的求救电话中说“老五快来,我头好痛”,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利刃,狠狠地割剜着我们做儿女的心。那是亲人们最焦急痛苦的一天啊,千里之外的亲人心急如焚、以泪洗面,拼命往回赶,恨不能立刻飞到母亲的身边,可最终还是无奈错过最后一面,成了漂泊在外的每个后辈的终身遗憾,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每次触碰,便是钻心的痛。面对那些说法不一、前后矛盾的医生和看护人员,我们满心的无助与迷茫,不知是该怪他们的无能,还是怨我们做儿女的无力。呼吸机发出的是声音是那么的刺耳,我们只能抚摸着母亲粗糙、弯曲变形却依旧温暖的手,守在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她,看着我们那可怜的母亲,就这样慢慢地离我们远去。那种无力回天的绝望,如同黑暗的深渊,将我们一个个吞噬,往后余生,愧疚和遗憾将深深地笼罩在我们心中。
母亲走后,我们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只剩下愧疚和遗憾交织的复杂情感。想念母亲时,便会来到她临终的床前,静静地放上一曲《二泉映月》,悲伤的曲子如泣如诉,仿佛能将我们心中的思念传递给母亲。我们默默地待在那里,捧着碗,望着对面您长眠的山野,轻声地呼唤:“老妈,吃饭了!”半夜醒来,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站到窗前,望着那片朦胧起伏的山脉,心里想着:“妈妈,您在那儿冷吗?”虽然知道这些只是自我慰藉的方式,可我们多么希望,母亲在另一个世界能感受到我们的牵挂。
明天就是“五七”了,闭上眼睛,母亲慈祥的笑容依旧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从未离开。敬爱的母亲用一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纯粹、无私,用自己的一切守护着这个家。我们定会好好地生活下去,秉承母亲高尚的品质和大爱无私的家风,带着母亲的期望和祝福继续前行,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母亲,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无病无灾,我们永远爱您,这份爱将跨越时空,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