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仙正
春光静美,感染村落。
三三两两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如雪,银光闪闪,明媚地张扬在山村的院落内外。房前屋后,溪边田园,惟有惊喜和震撼,默默无语。将江南风情的古村,装点得春意盎然,景色优美,风光旖旎,如诗如画。也让青山绿水中的古民居、古驿道、古石桥、古寺庙等,容颜焕发,芳华绽放。
入选“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名录的半山村,摆着古朴、古香、古色的姿势,令人流连忘返。该村地处6000万年前花岗斑岩山体崩塌形成的现代冰缘地貌、山崩地裂地质遗迹的大裂谷景区出口,因藏匿于富山的半山腰,故曰“半山”。这是一个生态完整的古村落,文化礼堂的那副对联,早已无声地告诉了游客,进行更贴切形象的展示:“半山半水半人家,古道古树古村落。”
据考证,半山村始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当年,开基鼻祖金氏家族迁入此村,之后其他姓氏先祖择居而来。村落中,一条弯弯绵长的山涧小溪,贯穿村庄,常年流淌,几乎将建筑布局、区域地块劈成两半。那种山水相映,依溪就势,依山而建,逐水而居,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孕育着小溪两岸的半山人家,滋养着古村厚重的包浆,承托了岁月的痕迹。
沿溪行走,一路亲水,溪声相伴。源源不断的流水溪声,是大自然对生命的呼唤,醉人的琼浆玉液透着迷人的润泽,仿佛“众人皆醉我独醒”,掩盖了纷繁芜杂的喧嚣,凸显出流淌不尽的灵动元素,演奏着最完美的亲水性、纯天然的交响乐。那是山水的歌唱、音乐的旋律、琴声的芬芳,让人忍不住分享,令人不禁沉醉其中。哦,亲近大自然,放宽胸怀,包容世界,拥抱快乐。
溪水因流动而鲜活,溪声因响声而悦耳。如果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对治疗失眠症具有奇特功效;那么,半山美妙的溪声同样亦然。
在溪流中嬉水的鸭子,把裸露的溪石当作“安全岛”,站在上面啄理羽毛,累了困了,一只脚“金鸡独立”,另一条腿缩到肚子下面,颈弯曲成“Z”形状,并将长长的嘴巴嵌进翅膀下面,一副欲睡安稳的姿态,令人羡慕。在半边小溪边的半边小路旁,游人进出频繁热闹的农家乐门前,大黄狗躺在地上、歪着脑袋、压着前肢呼呼大睡,将前肢完全藏了起来,“哗哗”流水的天然音乐,成了特殊的催眠曲。诠释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当场验证了奥妙溪声的生命活力和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哈哈,看来那只贪睡的大黄狗,似乎默默地向游人告白,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们走你们的,要看也看你们的,我睡我的,谁也奈何不了。
半山古村,天然氧吧,撩拨心弦,不仅凝聚了昨日文明的光辉,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古木横斜,石桥通幽,颇有“苔藓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意之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而且有一种静美的传感,沁人心脾,温暖心灵。只要来到此村,随便走走看看,无论在庭院还是古宅,歇脚古树旁还是古桥边,访古还是问今,潺潺流水、涓涓细流的轻柔的涟漪声,宛如音乐,走到哪里就会跟到哪里,缠绕着漫游的步伐,深吸一口甜甜润润的清新空气,整个人都醉了。这还不够让人忘掉疲惫、丢弃烦恼、放松身心吗?
当拾级而上时,溪流产生较大落差,激流哗哗作响,高亢激昂;当漫步在平地时,溪流相对平静,水势平缓,似淙淙流淌,又似低声吟唱;当过桥转弯时,溪水清澈见底,形成蓄水的小池窟,偶尔出现回流的微波,静静过渡,但溪声犹存,依然发出微弱的声音;当皓月相衬时,意境深远,不同凡响,把人引向唐代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清冷意境。
随着乡村包浆被一块块无情地剥落遗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气派炫目的高楼,使许多珍贵的历史印记随之消失,割断了无数游子深藏心间的乡愁。虽然,半山的梨花仍旧“藏在深闺无人识”,在春风中微微摇曳,在层峦叠嶂间点缀,袅袅漫漫,却浩瀚似海,惊艳人们的眼球。但半山淀积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江南忆、最忆是古村的“活体”,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
那里有,延续古老的世道,清代古宅7幢、民国或建国初期建筑27幢,小院落仍保留着原貌风格,山石垒墙,甚至竹编敷墙挡风雨;那里有,古代台州与温州之间的商旅要道的黄(岩)永(嘉)古驿道,据《黄岩志》记载名为“黄永捷径”,总长49公里,石级古道,势若游龙,穿境而过;那里有,存活千年的红豆杉、500年的梨树王和数百年的枫树、杜英树等;那里有,五座完好唯美的古桥,最为古老的铜桥头,始建于1794年……
村庄的半山岭,有一个连接古道两端的路廊,那是供路人歇脚休憩的所在。中间铺路的石头,被人踩踏得光滑发亮,那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打磨、时光的雕琢,让人触摸到肩打马驮年代的久远。循着古道,听着流水声,沿着溪岸曲径,古道上的石头表面,尤其石阶上,留有道道横横竖竖的划痕,长长短短,深深浅浅,遒劲斑驳,仿佛诉说着世事沧桑。是谁在提醒?那是村人肩扛毛竹时留下的。原来,长长的毛竹,一头被人扛在肩上,另一头沿石阶拖磨。
徜徉半山,溪声永驻,优美动听,滋润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