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建云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
文/易域勤
近日在文友处看到罗建云的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被其散文集的行文、语言、风格所深深地吸引。《阳光灿烂的日子》(新华出版社出版)分为回望故乡、求学札记、南方寻梦、点滴亲情、游山玩水、人物素描、好书品读等七篇,读后让人顿感清风徐来,阳光普照,百骸尽松;顿感罗建云的经历、文风、手法,非同凡响;细细品读其散文集,如喝甘醇。在品读中,阳光溢满每个心角,让人心旷神怡,顿觉其散文集韵味绵长。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优美轻松的文学体裁,它自由奔放,把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即形散而中心集中,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抒情性强,语言清新隽永。罗建云的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其人性美和文学功底。其散文具有如下的艺术特色:
其一,语言简洁,在娓娓的叙述中突出其真情实感。散文是一种最灵活多变的文学体裁,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作者的心路历程,突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情结。在《回望故乡》中,作者以游子的情愫,表达了对故乡的人、景、事的深深眷恋。回望是游子的一种心境,任何一个身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地位高低、事业是否成功,但对故乡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故乡是母亲,是生养游子的根,回望故乡让人产生一种共鸣。每逢佳节倍思亲,回望是心中的不舍,但又不得不无可奈何地远离故乡,为自己的人生拼搏。这也是作者从湖南老家走向东莞创业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的综合体现。在《春风不改旧时波》一文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书写了对故乡、人生经历的深深回忆。其中,“梅子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外婆的家。”自己的故乡值得怀念,外婆的家,同样令人神往。“可外婆在梅子口这个被戏称‘鸟不拉粪的地方’,竟然让四个儿子体面娶亲,四个女儿体面出嫁,着实很不容易。”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外婆的深深敬佩,以及外婆的聪明、能干。“可能是命运之神戏弄我,那年,我因微弱分数之差没能考上中专。读高中,对我家来说,负担太沉重了。”既是无法把控命运的无奈,也突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更突出了人生经历的曲折。“我打1998年南下,离开家乡二十三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去梅子口的次数亦是屈指可数。”简单的话语中,既突出了作者创业的艰辛,又突出了游子身在异地他乡的无奈,人生确实这样,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简洁的语言就把作者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自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读来让人潸然泪下。“我定居东莞,记忆深处依旧浮现外婆门前水库的波光粼粼,感觉几十年春风依旧不改,仍是那么迷人。”游子在外,故乡情依旧,春风不改,思乡是永恒的主题。在《故乡的秋》一文中,“每到秋天,我便胡思乱想,而思绪总是将我带到遥远的故乡,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儿时故乡的秋天。”一句简洁的语言,就把游子的思乡的情绪引向了故乡,引向了对故乡深深的回忆,在结构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故乡的秋是美丽的,故乡的秋是收获的,故乡的秋是悲伤的,故乡的秋也是痛苦的。”是游子人生一种心路历程的刻画。对大雁群的刻画,表面上说大雁南飞,实际上是诉说了游子的无奈,无法归故里的情绪得到宣泄。秋天是美的,因为母亲在,家在。母亲的去世,更让秋天充满痛苦、悲伤,实际上是所有人失去母亲后的悲伤,对母亲的爱、思念得到了升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作者创业的成功,不正是春华秋实的真实写照吗?语言文字如同一个个璀璨的珍珠、小精灵,运用得好,在简洁的叙述中,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其二,其散文集行文灵活多样,明暗线结合,让人对散文的品读一目了然。文学是一种人学,文学创作的方式,体现作者的人文思想,更体现作者的思想性格和综合素养、学识的高低。散文更体现出一个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散文有叙事性散文、哲理性散文和写景散文,看起来都是形散而中心集中,没有高超的文字功底、思路、把控能力是很难写出好散文的。作者行文的灵活性和明暗线相结合的写法,足见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程度和文字的运用能力达到了一定高度。在《想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安个家》一文中,作者表面上是按游踪写所见所闻所感,实际上是“在上千个日日夜夜里,除了怀念美不胜收的沿途风景及感慨令人窒息的藏族文化,我一直惦记一个人,一个居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藏民,我曾到她家做客”的心灵诉说。安家是情感所致,是灵魂安放,是爱的延伸。在文中,作者采用明暗线交错的方式展开、推进,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从东莞出发到西藏到林芝,最后到达雅鲁藏布大峡谷,感情的火花随景随情越来越炽热。“纵使我是第二次来林芝,对林芝的山山水水仍是充满好奇、充满喜爱。”那水汹涌澎湃,那雅鲁藏布圣洁,那雪水是生命之源。那江“水急、弯多、坡陡、谷深”,让人顿感刺激,心情荡漾。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可见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见到景区有一中年女子面色红润,楚楚动人,是地地道道的藏民。”“如果我们不嫌弃,晚上还可以住在她家,看星星与月亮,雪域高原的夜晚,天空很美。”在这里,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是作者想安家的真正原因——藏女的美天然,自然的美神奇。“她的脸红扑扑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眨呀眨,让人感觉她是雪域高原的仙女,是上苍撒落民间的珍珠。”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爱恋之情。这条暗线是作者情感变化和想在这安家的真正原因。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引力是动心,是情感的相吸。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抒情是为了使所写的景、人的内涵得到升华。“卓玛端着碗,一边吃饭,一边大笑,笑得像个孩子,说我如果过来,就送给我免费居住。”这正是作者日思夜梦的原因。在文中,明暗线交错运用表达感情变化的手法,正是行文方式的高明之处。而那“我依旧在想,我要不要再去雅鲁藏布大峡谷,兑现自己的诺言,在那儿盖个小屋,老了看星星,看月亮,最后长眠在雪上山之上……”在这里,文章戛然而止,提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隐居大都市?还是回归自然?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思想,令人深思。在《天使吻过的嗓音》一文中,作者用明暗线展开的形式刻画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谢仁昌的形象,表面上以时间为序叙写谢仁昌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大多数成功人士心路历程的写照。“这个视频很特别……旋律优美,唱腔飘逸,急缓相间,激越与深沉兼备,让游人留步,令小鸟和声,让古树伴舞,令大山倾倒,确实令人拍案叫绝。”连续的排比更体现嗓音的不同凡响和艺术家的多才多艺。“因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同时交叉进行培训,生、旦、净、末、丑一人肩挑。”可见谢仁昌的多才多艺,也暗示了人生只有克服重重困难,调整好心态,绝不轻言放弃,迎难而上,方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这正是作者写散文的高明之处,由个人的成长升华到大众化的成长,双线并举,让人一目了然,回味无穷。
其三,以小见大,书写大情怀,突出主题。散文的特点是直抒胸臆,它能让作者由个人情怀升华到大众情怀,书写大爱,以小见大突出中心,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记忆中的年》一文中,“年与我们很远又很近,而在我的记忆中,仍是小时候过年最有滋有味。”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从个人的回忆升华到大众化的回忆:童年是美好的,母亲在,家在。童年的点点滴滴:拜年、吃糖果、接客人、接爆竹、穿新衣服等等,都让人感到温暖幸福。“我们这些小兄弟小姐妹就去找草垛,找脸盆,找牛粪,找雪堆,找泥巴,然后将爆竹插入草垛、脸盆、牛粪、雪堆、泥巴中,点燃引线,使劲跑……把泥巴炸得满天飞。”就把农村过年的热闹景象刻画得惟妙惟俏,而这些只有乡村的孩子才有机会享受,体现了少年时代过年的乐趣。而“吃饭喝酒超级慢……酒冷了再煮,菜没了再做。”更体现了农村年味之浓,喝酒话家常的热烈。《记忆中的年》,表面上是写少年时代过年的情景,实际上是刻画了老家乡村过年的时代烙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通过视觉效果,采用白描的写法,以小见大地突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对过年的留恋。在《孤独也是一种美》一文中,一个“孤独”就把人性的无奈展现出来,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在孤独中学习、创业、创作、工作、前进,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厚积薄发。孤独是一种美,是一个人修炼的最高境界。“我追求文学几十年了,一直有种苦行僧的味道,感觉很孤独,而诗词更加孤独。当我把这篇序写完的时候,我很想知道,张京泉先生如何面对诗词带来的孤独?是因为孤独也是一种美吗?”既是个人孤独的无奈,又把大众化的孤独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孤独是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你身在何处,孤独始终伴随在你的左右,耐得住孤独、寂寞,才能潜心学习、创业、创作,人生的思想、品位才能得到升华,才能硕果累累,这正是孤独创造美,孤独成就未来,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其四,以影像的视角写景写人,如诗如画。散文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行踪、景物描写,融入事件去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而景物描写所选取的景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每一处景物的融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所在。在《问道函谷关》一文中,“只要立秋一到,骄阳似火的太阳就开始变得老实本分。”既交代了特定的季节,又暗示所写的景有其特别之处。“太阳还是很温柔地给了我足够的面子……”拟人化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为写景埋下伏笔。写函谷关巨大的老子雕像,就是最典型的景物,作者把镜头拉到了:“……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变成一个书童,翻越千重山,跨过万条河,来到函谷关,找老子来解疑释惑了。”进行了史诗般的回忆,老字讲解《道德经》的动作、语言、神态,历历在目。写三门峡大坝的景,就想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气概,就把黄河水的气势刻画出来。站在函谷关的城楼上,就联想到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景象。老子从函谷关离去,得道升天,突出了道德修炼的重要性。由古井联想到水的至善。“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突出了万物与水的关系,既相融又相通。“我站立在函谷关的藏经楼前,闭目凝神,想从此地再度寻找老子,当面问他,在写《道德经》时是如何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我想推开藏经楼的大门,但又不敢推开,怕万一在藏经楼里再次遇到老子,他要跟我讲《道德经》,不让我回去,那我以后就麻烦了。”连续用特写镜头,以游踪为线索,把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视觉中,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穿梭在函谷关的古道中,漫步在函谷关的城楼上,看白云朵朵,听蝉鸣鸟叫,享受大西北吹来的阵阵秋风。突发奇想,要是我到函谷关买处宅子,建所私塾,请全国各地道教名家来此说蝉论道,是否可以把《道德经》探明白、说清楚呢?”就把问道函谷关的思想理念提升到了一定高度。这种类似于摄影讲解的散文写法,新颖,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让人耳目一新。
读罗建云的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晴空万里,如同阳光普照,阳光溢满心田。如暖风徐来,让人春心荡漾,在掩卷遐思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升华。当然金无足迹,人无完人,在语言的锤炼中,减少语言的口语化和方言化,创作将越来越达到一定的高度,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