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新帮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谈到了一种“黑质而白章”的毒蛇。它“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可见这种毒蛇非常厉害。然而一户姓蒋的人家却几代人冒死捕这种毒蛇。
捕蛇者蒋氏曰:“我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上,我本人也多次差一点为此送命。”然而,他还是坚持捕蛇。他说:“如果我不干这种差事,早就困苦不堪了。”为了说明他干这种差事的“好处”,他列举了祖父辈、父亲辈同村人的不幸,以及自己捕蛇的“熙熙而乐”。他说,“即使我死于捕蛇,但比起我的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算是‘长寿’之人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捕蛇者蒋氏之所以不惧毒蛇对生命的威胁,并感到这种冒险生活的“快乐”,其实他是找到了慰藉心灵的“坐标”(比起同村那些已经死去的人,自己算是幸运者)。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境如何,与他的生存环境并无太大的关系,关键在于他怎么想、和谁比……
也许你正处于失意之时,也许你正在困苦之中,无论你的心灵在遭受怎样的伤痛,请不要忘记寻求慰藉心灵的“坐标”。
当你处于心灵的苦痛之时,千万不要一味地伤感自我,哀叹命运。事实上,比你更甚的不幸者不乏其人。请仔细看看周围,也听听身边的“悲情”故事;请认真想想,自己真的到了痛苦得无以复加的地步,真的面临着最不忍赌的“糟糕”局面吗?或许并不是那样。倘若你在悲痛之时,能够理性地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能够意识到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喜怒哀乐的交织、一个“岂择盛衰端”的悲欢离合过程,能够明白心境的改变全靠自己这一道理,恐怕你已经寻到了慰藉心灵的“坐标”,内心的感受也不再是深陷泥潭的感觉。
寻求慰藉心灵的“坐标”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人能否面对现实、直面人生的重要砝码。有了这个砝码,你便会面对挫折、挺起胸膛,心中流淌滋润的涓涓细流;有了这个砝码,无论面对何种不如意或灾难,你都会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在人生不如意之时把密布心头的愁云看淡看开。
我很欣赏《淮南子》一书中的《塞翁失马》一文,它教我们认识到了人生的哲理。当边塞老汉丢马时,别人惋惜,而老汉却豁达。结果呢?他所丢失的那匹马不仅失而复得,还带来了其它的马匹,给老汉平添了一笔意外的财富。后来,当老汉的儿子“堕而折其髀”,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时,别人感到痛惜,而老汉仍然豁达面对。结果呢?他的儿子则因腿瘸的缘故而免于服役征战。在许多人生离死别之际,这对父子却幸免于难,过着相对平静的日子。
生活中有许多事就是这样,乍一看来是坏事,甚至是坏极了的事情,但后来却演变成了“喜剧”;而有的事儿,看起来是好,甚至是绝好的事情,但后来却演变成了“悲剧”。这是什么?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辩证法的道理。正如20世纪伟人毛泽东所说,“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如此看来,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痛苦也好,灾难也罢,都充满了变数,都有着“物极必反”的内涵。
因此,在伤感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寻求慰藉心灵的“坐标”。当你被不幸裹挟时,请庄重地抚摸自己那跳动的心房,那是最大最实在的慰藉——毕竟“青山”还在!在“人有旦夕祸福”的人生路上,谁能说清在“河东”还是在“河西”的时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什么事都正如我们的先贤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你的心情如此,你的处境也同是这样。
人的一生艰难而漫长,不顺心的事儿或许会不断袭来。只要不忘寻求慰藉心灵的“坐标”,你的人生便会减少许多的痛苦,增加许多释怀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