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阳梅先
我还在五六岁时,爷爷奶奶便经常向我说起“梅六爷”,说他如何勤奋读书,如何有出息、有名誉地位。听得多了,“梅六爷”几乎成了我心中偶像。到1948年春,我十二岁半时,那天天气晴和,在我读书的合育小学操场边,看到一位长者正与我父亲讲话。长者并不魁伟而近似五短身材,面目和善,身穿蓝布长衫,脚着青布单鞋,却精神抖擞、挺直站立,时而挥动手臂,侃侃而谈。他们交谈结束时,父亲告诉我,这就是“梅六爷”,叫我敬个鞠躬礼。当他得知我叫梅先,是父亲大儿子,便打趣地说:“那就叫梅大爷了。”我有些腼腆,大家都笑了。仅此一次碰面,令我难忘。随着年龄大了,不断从乡亲、师长的言谈口语中,从族谱和有关史料记述里,我才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精彩的人生
欧阳缨,字梅林,在兄弟、堂兄弟中排行第六,故在当地昵称“梅六爷”。他1891年10月生于我的邻村一个叫泌水的地方,属今隆回县六都寨镇明德村。他少时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就读于本地伏龙山高等小学堂。其时恰逢清末举人卿丙离(1857—1940,擅长经史)、秀才欧阳松溪(1879—1950,擅长诗联)等名师在此任教,为他“精通史地、善于写作”打下了基础。1910年欧阳缨毕业,由于成绩优异,又留校任教—年。
1913年春,欧阳缨考入武昌两湖书院,居住亚新地学社,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后因军阀混战殃及武汉,而回原籍。又在卿丙离门下攻读《史记》《资治通鉴》《水经注通典》《舆地广记》《方舆纪要》《禹贡锥指》及《寰宇记》等名著,潜心钻研,并坚持自学英语、俄语。
1917年就职于武昌亚新地学社,由于见广识多,绘图优异,深得老社长邹焕庭青睐、器重,招为女婿,一年后让他主持该社编辑工作,担任主编。
1922年至1924年,欧阳缨兼任旅鄂湖南中学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史地教员。参加湖北省教员统考时,名列第二。从而名声渐大,诸多高等学府争相聘他任教,只因亚新地学社挽留而一一谢绝。
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将近沦陷时,欧阳缨恰因身病辞职回家休养。及病情稍有好转,他便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中和乡中心国民学校(即朝阳学校)、九莲堂学校及国立十一中学教书,深得学生推崇、爱戴。特别是他目睹家乡欧阳氏小学甚多、办学力量和资产分散,不利于育好学子,便主持将思永、农馀、爱敬、敦叙四校合并办成一所完全小学——合育小学,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而且倡导并着手筹备创办一所“六一中学”,只因临近解放,期盼新中国新学校而终止。之后他又返岗继续供职于亚新地学社。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武昌亚新地学社迁上海与亚光等地图出版社合并,成立上海地图出版社,欧阳缨出任副总编辑。1955年,该社又与北京国营新华地图社合营迁至首都北京,改名为北京地图出版社,他任编审。开启了他为地图编辑出版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身的新征程,一直走完精彩人生。
出色的文才
欧阳缨虽不以写作成名,亦无多文学作品传世,但其文才颇为出色。这里仅举几副对联、几篇文章为例:
早于1911年,在本乡官田高小(即伏龙山学堂,分高等、初等)任教时,恰逢辛亥革命成功,他欣喜若狂、豪情奔放,挥笔写了一副对联:
“官天下自唐,家天下自夏,私天下自秦,公天下自今;美哉天下,问几经磨折艰难方到此?
田世界可笑,钱世界可怜,权世界可恶,利世界可恼;这般世界,要如何芟夷划削始能平?”
此联嵌官田高小校名,说古道今,概括我国几千年历史变迁,抨击邪恶,充满了当时进步青年对辛亥革命后的美好憧憬和期待。
抗日战争时期题《寨上铺〈木兰从军〉戏台联》:“庆新春志士激昂,烈火猛烧洋鬼子;愿全国女儿奋起,大家都学花木兰。”此联通俗易懂,紧扣时局,激励人心,便于传颂。
在一副《贺许开新婚》联中也用嵌名形式,写道:“许尔三生完旧约;开君两眼看新人。”此联庄谐兼备,雅俗得体,耐人寻味。
有《贺洞口廖颜氏修祠堂联》: “由来陋巷宗风,千百年不改其乐;莫昧采堂旧德,亿万世合成一家。”也是活用旧典、寓意深远之作。
还有《代学生挽前人》联:“学术未成,数载从游惭后进;人师难得,一堂相向哭先生。”《挽彭豫庭》联: “谐笑自生风,不酒而文,四座交谈君独健;琴韵犹在耳,亦清且丽,五年回忆哪能忘。”这两副对联形象生动,用词贴切,语言流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此外,他围绕历史地理也写了诸多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价值的妙文。比如:《对杨图(指扬守敬历代舆地图)重编改辑设计方案的意见》《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之商榷》《甘英使秦路线考》《郑和下西洋考》《读中西交通史料札记》《中缅两国关系并附缅甸大事年表》以及《麦克马洪线的由来》《阿克赛钦归属考》等等,都是翔实有据、言辞精辟、文采飞扬之作。
卓越的贡献
欧阳缨与邹氏地舆家族有缘,是其第五代传人邹永煊(字焕庭)的女婿,即第六代传人邹兴钜(字伯庚)的妹夫,这就为他终身致力地图编辑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小爱读史书的欧阳缨,深感没有一本历史地图,学习极不方便。1918年担任亚新地学社主编后,便着手收集我国各朝代有关史料,考证各朝代地方建制区域划分、地名变更、重大战事的经过及辖区范围等等。几年工夫,于1923年出版了《中国历代疆域战争合图》。该著上起五代,下迄民国,并附以古今世界参考图,是一部全面、系统的历史地图;而且在制图上精简地名、突出重点,并将注字改为从左至右编写。为学习、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方便,受到史学界高度评价和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
当抗日战争爆发,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他根据战事需要,分别编辑出版了《中国航空图》《日本航空图》等军用图,在我国实施抗日战略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他按山川河海序列拟就我国省、县名称改革方案建议,分送毛泽东和内务部。内务部复函“存备参考”并嘱“继续研究”。他先后出版有《新中国分省地图》《新世界列国地图》《中国析类分省图》《世界析类分国图》等著作,确保了国人多种所需。
他多次参加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国政府与邻国的边界谈判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事项。1960年退休后,依然老当益壮、听从召唤。特别是在1962年中印边界争端中,欧阳缨提供了汉书《西域序传》和《于阗传》等史料作为边界划分的我方证据。印度政府矢口咬定英国人麦克马洪1913年编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不放,欧阳缨则拿出《牛津高级地图集》、1945年英国菲利浦公司出版的世界地图册、印度各年代自绘的《印度及其邻国图》《西藏及其邻国图》和《尼赫鲁自传》中的印度地图等诸多资料,作为否认“麦克马洪线”的铁证,使我国政府有据有理有力地驳斥了印度政府在这边界争端中的无理要求,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为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1984年7月8日,我知道的“梅六爷”欧阳缨,结束了他不断追求、开拓奋进、精彩的一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安葬于八宝山。其事迹编入《隆回县志》《湖南省人物志》等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