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云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代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毛梦溪
前些日子,建云突然给我发微信,说:“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是否方便?”为了尽快了解是什么事,我即刻回他电话。通过电话沟通才知道,他想出第二本散文集,书名叫《阳光灿烂的日子》,希望我给他作序。我说:“我俩是老乡,有什么不方便的,寄本样书我看看。”末了,我跟建云说:“序言可不好写,如果写得不好,你可不要见怪……”建云说:“哪里,哪里,您能帮忙作序,就是我的荣幸!”
建云是一个心直口快、干净利落的人。不出三天,他制作的精美样书便快递到我的办公室。看着设计精美、印刷精美的样书,让我如遇知己,有了写作的冲动。利用业余时间,我开始认真阅读该书,琢磨如何给其作序,如何通过我的文字为其增添一点亮丽的色彩。
我与建云认识好些年了,是通过时任民进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胡献介绍认识的。胡献说,在东莞有一位很有意思的民进会员,他喜欢写作,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创办企业内部刊物,在业界有些影响力。期望我们认识,期望我们交流,期望我们成为朋友。
大概是五年前,建云利用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空闲时间,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赠送他的散文集《人生四十年》和主编的企业读物《潇湘文化》。手捧他的文学著作与企业读物,发现排版、设计、编辑、校对、印刷、装帧都很讲究,没有一丝粗制滥造的痕迹,反而像做高档藏品,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也是此次,我们促膝长谈,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待他离开,已是华灯初上,皓月当空。
随着与建云的交往增多,发现他有个特点——很勤快。他经营公司与工厂,可谓忙得不亦乐乎。可他天天写文章,经常在报刊发表,在民进系统,算一个高产的“作家”。在我的印象中,他去河南处理业务,顺道去三门峡看看,结果写了一篇长达五千字的文章,叫《问道函谷关》,先在中国作家网发表。后来,我感觉这篇文章符合《民主》杂志用稿要求,便在2022年第10期刊登了。他喜欢杨梅,在小区散步,看到杨梅成熟了,写了一篇《故乡的杨梅》,颇有王鲁彦文风,在南方工报发表了。他采写《一个退伍老兵的文学梦》,在图书馆报发表了。他写的《大山深处探访养蜂人》《春风不改旧时波》在邵阳日报、邵阳城市报发表了。他喜欢写传统文化的文章,像《种火》一文,在西非华文报发表了。建云说,他写作不是为了发表,纯粹是个人爱好。正是这种没有功利的写作习惯与创作态度,让他笔下的文章如山涧小溪,甘甜清冽;如高山流云,飘逸洒脱。可以说,建云是一个正经的商人,他的身上反而没有铜臭味。不管是我,还是圈内的朋友,都喜欢与他打交道。他常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明他在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已经活出了高度,悟出了深度,深知财富乃身外之物,爱好才是人生珍宝。
建云写作从不做作,就两个字——真实。不管是看《人生四十年》,还是读《阳光灿烂的日子》,字里行间总能感觉到真实的味道,而且是一种不用怀疑、不敢怀疑的真实。他常说:“我为什么要写假的?”像他的《秋回雪峰山》,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在隆回、洞口、武冈、绥宁访友的经历洋洋洒洒写出来,六千字,每一字、每一句,就像照相机一样定格每一个瞬间,恰到好处的美,不偏不倚的美。有时我在想,他是用什么方法巧妙处理这些细节的。要知道,白描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算是大忌,处理不好,适得其反。可他采用白描手法,犹如大师创作一幅山水画,寥寥几笔,便是神来之作。
如他的《心若菩提》,真实记录了自己创业的艰辛。可他没有抱怨,没有哭诉,只是用大度的胸怀包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与伤痛。他说:“我与曹德旺先生均是商人,但以成就与事业比,我与曹德旺先生不在一个层次上。他的心若菩提是大爱无疆,而我的心若菩提只是小恩小惠。”同时坦言:“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人总认为无商不奸,无商不坏。其实,能把事业做到一定程度的商人,一定拥有大德与大智。否则,德不配位,无法远行;财不配位,无法守住。对于商人,容易被人误解,被人谩骂,被人索取,被人欺诈,但不管如何,只要自己不倒,只要信念还在,就会勇往直前。”看完这篇文章,我都感觉建云已遁入空门了。要不,他怎么能如此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
建云爱好写作,也行商天下。照理,他忙得顾不了家。可他,把家庭同样经营得很好。建云在朋友圈经常晒自己的小家庭,诸如女儿去哪里摄影,儿子获得什么奖励,一家四口去哪里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陪父亲来北京旅游,跟父亲一起聊历史,聊孟姜女哭长城。他在文章中写道:“我突然感觉,他不像一个未读多少书的人,更不像一个农村老头,反而像个知识分子,不单喜欢历史,还关心时事,令我特别欣慰。”他跟父亲仔细解释,孟姜女哭长城最早出现在《左氏春秋》,故事源自“杞梁妻哭夫”,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并非虚构。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便成了孟姜女哭长城了,丈夫也变成了万喜良。大家想想,建云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孝心,能跟自己父亲聊这些虚无缥缈的话题?如果不是自己的父亲很信任和疼爱建云,能与儿子聊这些民间传说吗?
建云的新书同样展示超强的人脉圈。我在阅读此书时,发现《人物素描》一篇中,他写了两位海外华人和一位留学生。《我在海外教汉语》讲邱雯漂洋过海去太平洋彼岸寻梦,最后在异国他乡的国际女子中学教授汉语。二十多年耕耘,桃李满天下。不知不觉中,她由一个弱女子成为民间交流大使、汉语传播大使。《在攻克癌症的征途中跋涉》讲述陈金东博士从事肿瘤抑制基因研究的艰难历程。陈金东博士说:“从事科研必须要经得起坐冷板凳的考验,甚至可能一辈子默默无名,一事无成。”文章强调,要么不从事科学研究,要么就得面对现实。科学研究很难立竿见影,生物医药研究同样也是。这是行业的痛楚,社会发展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在《我的老师胡冬池》中写道:“小时候,几乎没有人感觉我是金子,但胡老师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在他初中毕业二十九年后,写这篇回忆文章,发表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初中生》杂志上,对一个从事教育的初中老师来说,可谓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不知胡冬池老师有无感动到落泪,读完此文,我真的感动了。感动之一是胡冬池老师伟大,在三十年前,给自己的学生垫付学费。感动之二是建云懂得感恩,几十元的学费让他记一辈子,除了写长文纪念,还经常去看望自己的恩师,没有良好的品德与顽强的信念,是很难做到的。建云做到了,令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喝彩。还有环保老兵杨亲焕、守礁战士谢景慧、体坛名师李群、汉剧艺人谢仁昌、私人藏馆叶志强……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构建出建云庞大的朋友圈、能量圈。常言道:“圈子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通过这些文章,不难发现建云老少通吃,魅力非凡。确实是奇才,是人才。
看建云的作品,就好像跟老友聊天。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不知不觉,把他近半生的故事一览无余地倾诉出来,不啰唆,不累赘,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总感觉不过瘾,还想再看,还想再听。以至于我无数次狂想,这个伙计究竟是商人还是文人?如果说是商人,感觉不到世俗的气息;如果说是文人,他天天在世界各地奔跑,为了经营,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感觉他游离在文学与商业之间,纵横捭阖,进退自如,实乃高人。
当然,建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像他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好。他给我打电话,或跟我聊天,纵使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依旧听得似懂非懂。有时我打趣他:“你这口普通话怎么与人交流?”他笑着说:“找个翻译呗……”我以为是说着玩,他却认真地说,有一次他去部委处理业务,因为害怕对方听不懂自己讲的普通话,索性从北京大学找个老乡去做翻译。没想到对方是做方言研究的博士后,把建云讲的每一个音清楚听出来,还告诉他属于古代哪一种语言。现在,建云骄傲地说:“我讲的是古楚语,是纯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们要好好听,要不,以后要收费了……”讲得有板有眼,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建云新书即将出版,诚如书名《阳光灿烂的日子》,希望建云在未来的人生岁月顺风顺水,阳光灿烂,在经商之余,继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期望获聘民进全国新闻宣传特约通讯员后,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在广阔的多党合作舞台上展示湖南人的本色:“吃得苦,霸得蛮,理想成就辉煌。”
(作者简介:毛梦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学生文学创作重要代表人物、“全国十大中学生诗人”之一,2022年“全国十佳词作家”。现为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