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改荣
2017年岁末的一天,我收到了两本来自南国的杂志——《潇湘文化》,同时收到的还有一笔稿酬。拿到杂志的那一瞬间,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只顾把两只手搓来搓去。此刻如果能站在高山顶上那该多好,我就可以尽情地、长长地呼喊一声,让所有的西北风都来领略我的欣喜,然后把它传到遥远的南方去。
我爱好文字,也时常会信手涂鸦,却鲜有勇气把自己的文字发出去。在我心目中,自己指尖流出的文字变成某本书中的一页或几页,那简直是一种太过奢侈的妄想。文字是神圣的,在纸张上优雅行走的文字更是神圣而不可企及的。这一刻,我的文字静静地安放在第58期《潇湘文化》的第45页里,像一盏恬淡的茶水,等待着被谁轻轻捧起。
2016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陕北老家,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里。眼前的黄土高坡仿佛陌生了许多,却又分明是烙在骨子里的熟悉和亲切。院里院外那蓬勃的蔬菜和庄稼,大山顶上飘来又去的云彩,太阳下农人忙碌的身影,还有豆秸燃烧后那种独特的香味……当时寻常,此刻难忘,千言万语要同时涌出心口,却一次次地欲言又止。十几天后,我们再次离开家乡,村里的一情一景一事一物却深刻于脑海中,于是《山村人家》挥笔而就。随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把它投给了《潇湘文化》。
轻轻打开《潇湘文化》,啊,内容真丰富:卷首语,文艺资讯,特别策划,人物春秋,小说天地,散文大观,星空诗话,好书品弹……令人惊奇的是,《潇湘文化》竟是东莞市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独家创办的纯公益免费刊物。在纸刊难办、稿费更难落实的当今,坚持千字百元的标准支付稿酬,这是何等的勇气和魄力啊!
阅读“文艺资讯”,我很快便找到了答案。《罗建云创业事迹入选大学教材》一文中提及,“东莞市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莞市比比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建云等19位企业家事迹”入选《大学生创业指南》一书,并于当年秋季在部分高校投入使用。带着浓厚的兴趣,我又读了罗建云总经理的《我在欧洲“丢书”》一文。
罗总很有意思,随着旅游足迹,将公司的《潇湘文化》和自己的《人生四十年》一路“丢”过去:香港机场、卡塔尔航班上、华沙、柏林、斯洛伐克……“老实讲,我是不大相信现在的权威机构报告的。所以,为获取第一手数据,我计划在赴欧旅程中,看看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看不看我‘丢’的书,是否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罗总说他“丢”完欧洲之后,计划再“丢”美洲。一路上,罗总也不断因“丢书”而体会着他乡遇故知的美妙感觉。“我要用实际行动让世界知道,在有华人的地方,一定会有潇湘文化。”细细一想,这是一种自信,是对自己创办的《潇湘文化》的自信,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啊。
之后,我陆续还投稿给《潇湘文化》几次,却再没有入选其中,很有些遗憾。但我有幸和罗建云先生成了微信好友,因此常常能够通过朋友圈了解到《潇湘文化》及罗先生的一些细碎信息。有关公司的喜讯频频传出:潇湘文化、比比印刷成为中国南方电网供应商;潇湘文化成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供应商;潇湘文化、比比印刷成为中国南方航空供应商……连续几年里,我还看到了罗总在岁末年初举办年会感谢公司同事的图文。看到网上拖欠员工工资的信息,罗总有感而发:“我经商十六年了,特别讨厌拖欠员工工资的人。我总觉得,如果自己没能力就不要创业,如果创业就必须及时支付员工工资。”这些认识,这些行动,均源于罗建云先生不光是个商人,还是个文人,同时更是个一步一个脚印的登攀者。别的不说,光是始终如一对待遇员工的良心认知,便令人钦然佩服。
回过头来,再说说我的《山村人家》吧。2017年这篇小文在《潇湘文化》刊出之后,适逢我区作协评选“创新”作品,作为评选材料,我便把其中一本样刊报了上去,竟然再获惊喜,成功入选。一篇文章,两份样刊,一本获奖证书,让我的2017过得格外不同。直至今天,那种被认可的美好感觉仍会让我笑意涟涟。之后几年的现实忙碌里,我仍坚持着阅读和写作,我心里,《潇湘文化》和《山村人家》就是远方那一抹透着光亮的诗意。
一缕书香压百香,带着诗意闪着光亮。我相信,《潇湘文化》会带给更多的人在现实里憧憬远方的信心。在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十六周年、《潇湘文化》创办十五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公司越办越好,祝愿《潇湘文化》给更多热爱文字的人提供逐梦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品味到文字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