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建云,男,1975年10月生于湖南隆回,系东莞首届优秀新莞人称号获得者、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共青团邵阳市委驻东莞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个人事迹亦受到广东卫视、东莞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东莞日报》、《东莞时报》、《邵阳日报》、《邵阳晚报》、《南方》、《创业者》等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并载入地方史册——《隆回年鉴(2006)》。参与主编全国大学教材《现代应用文写作》,策划全国大学教材《潇湘文化概论》《大学生创业指南》《早期教育概论》等书,出版个人专著《人生四十年》一书。
[名家序言]
潇潇洒洒四十年
文/刘迪生(作者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信息时报》专栏作家)
多年前,广州增城文联主席巫国明先生在电话里对我说,罗建云是一个颇有文化追求的小伙子,是商人,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商人,拿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叫“儒商”吧,让我抽空见见。
果然。不久后的一天下午,建云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从化,他与我见了面,并没有多少拘谨,却反倒象认识已久的老朋友一样,我们相谈甚欢,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谈文学,品诗歌,论风花雪月,唯独没有聊生意。这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后来接触多了,才慢慢发现建云确实有与众不同的智慧。比如他交朋友,从不聊业务,他说人与人之间交往有比生意更重要的友谊与真情。所以这些年,不见圈子里哪位朋友讨厌他,往往一提,常常竖起大拇指夸奖。诸如他办报纸,《潇湘文化》是份内刊,但他办得比国内不少正规出版物还有可读性。版式新颖,主题突出、印刷精美,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是难得的精神食粮。
建云出身贫寒,但不卑微。勤奋、乐观、向上、向善、聪慧,感觉他总想折腾出点大事。前不久,他把自己的作品集《人生四十年》发给我,执意要我写序。老实讲,在他的朋友圈,名人名家层出不穷,按说写序这种高雅之事还轮不到我,但他那么执着地找我,让我不忍拒绝,他是把我当做了兄弟,我是恭敬不如从命。
建云是一个写实的人,读其作品,须有平静的心,搬一张竹椅,泡一壶好茶,坐在屋檐下,看远处炊烟袅袅,便能读出满满的人间烟火味。他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南,浓浓的乡音为其打下深深的地域标志。他在街头流浪过,也在生产线上挣扎过,最终因为文学,成就了他的梦想。建云的散文,文字质朴,真实自然。他有许多描写自己与亲人之间情感的篇章,从父亲、母亲、妻子、女儿……一字一句无不透出对浓浓亲情的眷恋,这种眷恋更多是一种感恩与珍惜,这种懂得感恩的情愫,伴随他一路成长。
那篇《父亲,你那如山的爱》中,他描述了艰难的童年父亲深沉的爱,最后他写道:我一直在思考,父亲为什么入不了我的文学作品,也不见其他文人墨客有几多歌颂?回想屋后的山,感觉父亲就像那大山,总是那么憨厚,总是那么质朴,用无言的行动深爱着我们这些儿女,却不期望回报,也不渴望惦记,任凭岁月洗礼,慢慢变老,随风飘逝。他的父亲很普通,普通得像海滩边的一粒细沙。但他通过白描的手法,用真实感人的小故事,让父亲变得伟岸高大。
“狗妹”是他的堂姐,因为脑膜炎留下永久的遗憾。他在作品中写到小时候如何欺侮弱智的姐姐,长大了,特别是再也见不到姐姐时,自己却变得无限痛楚。还有那老屋,在中国农村,多得无法计数。但他把老屋发生的故事一一罗列,从记忆开始到去年拆除重建,如一部山村变化的史诗,让人历历在目。
建云既是文人,也是商人,在《人生四十年》这本书里,他写了自己的创业路。诸如《博客搏出精彩人生》,写的是他创业前期的状况,严格意义上说是创业的铺垫。在博客刚刚盛行时,他把握时机,较好的文笔使他在中国人力资源网、阿里巴巴等众多国内大型网站抢尽风头。而《文学闯东莞》更详细叙述了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如何中途停止写作、如何重新捡拾起文学、如何让文学变成财富等。在文学不能当面包的时代,他能让文学变成自己事业的催化剂,真有着不同寻常的毅力与智慧。
他对于底层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在文章《拼搏》这一篇章中,他间接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他没有浮光掠影地描述,而是深入自己的内心,以一个过来人的感受,去探寻一位不甘平庸者的心路历程。而当他用笔去写其他人物时,他更是把自己对成功的理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在《他乡亦圆富豪梦》中这样写主人公:周星轲踏上东莞这片土地时,并不知道零售行业是咋回事,也不明白便利店指什么。当第一次见到小巷的士多店时,他还以为南方人文化层次不高,乱取店名。可当他跳槽到东莞糖酒集团旗下的美佳超市任职时,彻底改变“商店乃小本生意”的看法,南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密集的消费群体,让他感觉到,“远亲不如近邻”的便利店,小本经营,细水长流,却能成就远大梦想。他虽入职美佳超市,但与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大型国内外零售业管理者相比,自己对零售连锁行业的知识欠缺实在太多,而要做老板,单以满怀激情,岂能成功?深谋远虑的周星轲想到学习,他深信,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种探寻、这种剖析,让人感到一个人的成功总有必然的原因。我们也完全有可能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或者也可以说这便是我们当下追求的文化人的正能量。
从我认识建云以来,感觉他是一个极其爱家且有责任感的人。他在《黄旗山,爱情的天堂》写到自己第一次与妻子在那约会,并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在《家有贤妻是个宝》中写到为买房子,妻子是如何节约。在《爸爸,我想给月亮洗澡》中写到女儿的天真、可爱。在《书呆子也有春天》中写到如何认识妻子、如何拥有幸福人生。总之,在《人生四十年》这本书里,他有很多篇幅描述自己平淡无奇的亲情、友情、爱情,却又让人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甚至泪如雨下。
建云的文章中,不仅仅表现对家人的情,而且有不少表现出了一种大爱。如《金落河,那个名叫傻子的老人》。他的目光关注故乡,那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积淀让他心神往之,挤出时间阅读史料,挤出时间走遍这块神奇土地的山山水水。他用质朴的文笔,完美地展示了故土风貌、建筑人文、山水情怀……而《飘满歌声的峡谷》、《万富亭,那个近似神话的地方》,把湘西、湘西南的人情风貌、历史地理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如在画中,美在心中。有时我在想,他这小子怎么有此闲情,既经商,也旅游,还写文章,时常见他在报刊发表文章,他的文字写得如此自然流畅,淋漓尽致,如诗似歌,如诗似画,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夫呢。
《人生四十年》中的文章,大多像书名一样是阳光的脚步,生命的积淀,人生四十,是生命中的金秋,它温暖、厚重、平实,又不乏机智。一种平实的幸福、悲悯的情怀、一种对生命穷究与思索,让我们领略到了建云的成熟。
建云的文字是徐缓的,不动声色的,他把目光伸向他所熟悉的底层民众灵魂的深处,于是他的文字便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快乐也有辛酸,有优雅也有丑陋,有平静也有幽默,有愚钝也有聪慧……文字传递出积极的道德秩序和优雅的文化价值,让人读得心生欢悦,让人长存敬意。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熟悉的写作地域,建云也不例外。他的文章大多写发生在东莞和老家的人与事,阅读这些作品,如同欣赏一组内容沉稳、规模浩大、色彩丰富的人物风情画卷。最普通最底层人群的生活情状、徘徊在都市里打工人群的挣扎、小人物内心渴望和独白……栩栩如生,呈现眼前。
人生是一个人的历史,毋庸质疑,《人生四十年》即是建云出生四十年来浓缩的人生史诗,或悲或喜,或歌或泣,或抑或扬,潇潇洒洒,点点滴滴记录生命之大美,他的文字充溢阳光,承载着对自然与生命朴素、浓烈的感恩和热爱……
祝福建云,祝福建云的文字能走得更久也走得更远。是为序。
[精彩后记]
出书是我的梦想
——《人生四十年》后记
文/罗建云
老实讲,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特别是前些年很多网友说我写的时评不算文学作品,我就与他们争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虽然我对文学概念的判定可能与众不同,但并不影响我出书的热情。
最早想出书是读高中,发现书架上一排排散着墨香的好书,自己就胡乱设想,何时可以出一本?但那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自己穷得丁当响,何来资本出书?不得以,白日梦只好终止。
到我走上社会,特别是近些年经济条件好转,加上我对文学的热情有增无减,出书这一念头又不时在我的脑际萦绕。
可在早些年,我写的大多是时政类的评论,激浊扬清,革故鼎新,很有鲁迅遗风。虽常在报刊发表,但真不敢结集出版。一是今天看来有些观点太偏激,二是觉得有些结论太草率,三是社会向前发展,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前后折腾两年,编辑校对若干回,最终忍痛割爱,把《博客看世界》付之一炬。
直到前年,我经营的东莞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转型做出版印刷,而且业务量越来越庞大,很多客人时常问我:“小罗,你何时出书?”我老是笑着回答:“快了。”并通过微博告诉大家:“等我四十岁,一定出本书,送给大家糊墙。”很多人知道我爱开玩笑,所以他们看到此则微博,并不恶心,相反像跟屁虫,老问我什么时间出书,套用小品语言调侃我——“村头厕所没纸啦”。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今年,我真的四十岁了。虽然不期望变老,但岁月不饶人,不老不行啊。春节后,忙着策划出版潇湘文丛(第一辑),所以我也毫不犹豫地将本书的出版提上日程。
开始为书名犯愁,我写的大多是生活随笔,有感而发,没有核心的内容与主线,该用什么做书名呢?我在网络上征集,也有无数的网友给我出谋划策,但都不是我想要的。直到有一天,网友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才猛然想到何不用《人生四十年》做书名?既交代这本书所写文章是记录我前四十年的点点滴滴,也用时间把这些杂乱的文字串成璀璨的项链,何不美哉?
妻子见我如获至宝,而且深知我为出书筹划多年,所以顺水推舟地说:“把书出了吧,免得憋着难受。”有了妻子的支持,我开始整理文章,把这些年写的散文、随笔、人物及几篇不关乎政治的评论收录在一起,依照《乡愁》《亲情》《人物》《拼搏》《旅游》《传奇》《杂谈》等篇章分类。我的文章篇幅大都很短,很难超过2000字。我始终觉得,文章贵在短小而精悍,而非啰嗦而冗长。既然留传于世者没有几篇“万言书”,我何必重踏覆辙?
我不敢确定这些文章有多少价值,但深信不是一堆文字垃圾。开卷未必有益,但打开本书绝对“无害”。同时我也承诺,本书收录的任何一篇文章不抄袭他人一个字;本书收录的任何一个故事都真实可靠。抄袭令人可耻,虚构让人恐惧,为保一世英名,我就避而远之吧?
本书即将与全国读者见面,我很激动,也很兴奋,在此感谢参与编辑校对的出版社老师及公司同仁,也感谢一直关注与支持我的社会各界朋友,更感谢无数“凡夫俗子”,是你们的智慧、力量、故事、传奇,成为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或一言,或一语,或一事,或一议,均激发我无限灵感。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我想指的应是这个理。
文章虽为我所写,但不排除在编辑、校对过程仍有错误,也有可能是我才疏学浅犯下不可预知的过错,如有发现,期望来信来电指点,我必一一更正,待出版下一本《我这一辈子》时,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是为跋!
2015年5月18日东莞
好评率
100%
(1)人参与评价
我要评价 购买过此商品的用户才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