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甦
女,博士研究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 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中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理睡眠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师从于赖海标教授;全国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2022年中山市优秀人才;主持省局市级课题多项,近五年发表SCI文章9篇。
曾建峰
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市中医院首届青年名医,第六届南粤青年好医生,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师从赖海标教授,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疾病,推崇男科疾病中医综合治疗,是中山地区显微男科先行者,也是中山市中医院男科手术体系构建者,主持省、市级课题数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赖海标教授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感染与炎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岭南名医,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山市防治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成员;曾荣获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优秀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优秀专家及拔尖人才等称号;多年来专注于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研究,于2017年9月6日创建“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中医学术文章660篇,出版学术专著5本。
序 言
清代陆九芝先生曾说:“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孟繁甦、曾建峰两位中医博士研究生,勤学聪敏,数年前跟我一起学习中医,从经方入手,兼顾时方,不但中医水平突飞猛进,成为所在科室的中医骨干,还培养了对中医的兴趣,增强了对中医的信心。
在此我也谈谈自己三十年来学中医、用中医的一些粗浅体会。
元代王好古写《此事难知》,尽谈学中医之难;清代陈修园撰《医学实在易》,谈中医如何容易学。人们不禁要问,中医究竟好不好学。
其实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入门容易、精通很难。我认为学中医时培养兴趣很重要,“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有了学中医的兴趣,就不怕中医“天书”难啃了。心中执着一份信念,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重视中医临床思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边学边用,假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即使不成名医,也可略有小成。
1.多学习,多借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大儒朱熹一生酷爱学习,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捉紧用力、居敬持志,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几千年的中医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前人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伤寒论》230条道出的小柴胡汤功效:“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而解。”小柴胡汤的作用由此可归结为三个:一是“上焦得通”,重用柴胡疏表开腠,使邪有出路;二是“津液得下”,黄芩苦降,使三焦通利;三是“胃气因和”,半夏辛开和胃,人参、甘草、大枣生津益胃。因此,小柴胡汤可和解表里、枢转少阳、通利三焦。
学中医需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需要反复学习,长年学习。那些怕辛苦、不学习,或背几条“秘方偏方”就希望能精通中医、行走江湖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学中医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取象比类、类比推理、司外揣内等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有重要影响。
“北宋五子”之一张载,人称“横渠先生”,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一部分看得见,一部分看不见。“气”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凝聚,一种是消散。消散不是完全消失,只不过是人们的肉眼看不见而已。这与中医学的“气散为阳,气聚为阴”“阳化气,阴成形”是一脉相承的。
中医中药对非典型肺炎及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有疗效,究竟是什么起作用?是中药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吗?诚然,经科研实验,某些中药里是可以找到某种有效成分的,如青蒿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可治疗疟疾。但临床上绝大多数行之有效的中药或方剂,目前还难于用还原法去找出其有效成分。中药特别是复方制剂究竟靠什么起作用?笔者认为不是靠某些“有效成分”,而是靠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煎服法等起作用,通过中药内服外用扶助正气,使邪有出路,气机升降有序,从而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多思考,多感悟
多读书、多学习,更要多思考、多感悟。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言,《管子·心术下》也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积小悟为大悟,积小成为大成,由繁至简,由博返约,融会贯通,心如明镜,大道至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读一本《伤寒论》,一千八百年来产生了众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流派,每一个人都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习、质疑、思辨、升华,从而促进中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欲得南风,先开北窗”,朱丹溪由此创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因表气怫郁导致的小便不畅及大便困难。后人反其道而行之,从“提壶揭盖”法悟出“塞盖止流”法,用补肺固摄的方法,治疗表气失固所致的自汗、泄泻、遗精、遗尿、带下等病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彭坚教授在其《铁杆中医汤方实战录》一书提道:“你知道当医生最难的在哪里吗?在于换方!因为任何疾病,都有常、有变。常是一般规律,变是特殊规律。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医生往往按照常规方法遣方用药,即所谓投石问路;如果不效,则要考虑转换思路,换方。换方最重要的是治其反面。从反面治疗有一定风险,作出这个决定之前,不仅需要反思自己所开出的方剂为什么没有效果,也要细心分析前医生所用过的治疗方法,这样才不至于重走老路,或入歧途,发生严重错误。”按常规思路治疗无效,不妨从其反面辨证治疗,或可打开一条血路,因为中医非阴即阳、非阳即阴。
3.多实践,多临证
《汉书·董仲舒传》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多临床、早临床是很多名医成功成才的宝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临床实践去验证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和名医经验,即使从未见过的少见病或罕见病,也可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去指导辨证用药。笔者数年前曾诊治一例早餐腹痛20年病例,用经方治疗获愈:患者女,55岁,精神好,平素体健。患者有一罕见的症状,诉20年来每天早餐时必有腹痛,无论几点早餐,也无论食物种类,只要进餐几分钟后即出现全腹疼痛,停止进餐或趴在餐桌上休息一会,腹痛会自然停止,恢复正常,然后继续进餐则无腹痛,中餐及晚餐无腹痛。另外,偶有晨起口苦,两上臂有时畏寒,余无不适。曾到医院行胃镜检查及治疗,未找到病因,中西医治疗均无效,每天早餐前必做好腹痛的心理准备,因早餐腹痛可自行停止,也不是剧烈疼痛,觉得并无大碍,因此拖到现在。辨为少阳枢机不利,木郁横逆犯土,予小柴胡汤加白芍治愈。
用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可从寒热两条线入手:寒邪入侵,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麻黄汤证,阳受阴抑,阳气尚盛;第二阶段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阴邪入里,阳气渐衰;第三阶段是四逆汤证,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热邪入侵,也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白虎汤证,阳热亢盛,阴津初伤;第二阶段是承气汤证,阳热燥结,阴津大伤;第三阶段是黄连阿胶汤证,热邪入血,阴血大伤。诸如此类,需多实践、多临证,方才有比较、有心得,将学到的中医知识串联起来,做到理论相通、心中有数。
4.多跟师,多抄方
中医界盛传一句话:“叶天士师承十七人,徐灵胎读书破万卷。”叶天士为学好中医,一生共拜了十七个老师,甚至在名满天下之后,仍为学习一门中医技术,不惜隐姓埋名、拜师学艺,将各门各派的中医技术融为一身,最后成了一代医学宗师,传为佳话。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理论常让人感觉云山雾罩,理论虚玄,摸不着头绪。中医学子千千万万,个个都想学好中医,不少学子花了数年甚至数十年工夫,因学不得法,未能真正步入中医殿堂,令人唏嘘。因此师承很重要,“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少中医知识只可意会、难于言传,而这些“意会知识”却是中医思维的精髓。中医师承具有鲜活性、实用性,良师启蒙,可免入歧途,不走或少走弯路。细心体会,潜心钻研,学用结合,有付出、善付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将会有回报。
5.多记录,多写作
最淡的墨水,也好过Z强的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录、多写作是学中医的好方法,将学习心得和临床实践记录下来,如整理医案、撰写心得等。中医医案是临床实践的忠实记录,是医生中医思维过程的真实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呈现。
医生也是药物。医生为病人开药,医生自己也是一味“药”。西医是治疗人生的病,中医是治疗生病的人。医疗是科学加人文。认真负责,体贴关怀,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说医生不是药,胜似药。
病人也是医生。如某个反复口腔溃疡多年的病例,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养阴、引火归原等治疗,均无显效。有一次患者说,每次我舌头变淡变胖有齿印,我就知道口腔溃疡要发了。一言惊醒梦中人!考虑是阳虚水湿、水气上冲所致,于是改用苓桂术甘汤加附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口腔溃疡果然告愈。俗话说“久病成医”,患者在一次次求医中试错,探求医路,相信医生,相信终有一天会遇良医、服良方,重获健康。
学生也是老师。教学相长,在教与学、问与答、隐与显、传与扬的过程中,一代代的中医学子最后都成为中医老师,中医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读者也是作者。中医经典在学与用的轮回中,不断解读,不断传播,不断演绎,不断拓展,不断完善。如果医圣张仲景再生,看到后人如此解读和演绎他的《伤寒杂病论》,必会大吃一惊:“我当时从没这样想过!”后世的伤寒派、温病派、经方派、火神派等,不过是从不同侧面探究中医本质而已,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赖海标
2022年6月于中山
目 录
医案部分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饮内停咳嗽案02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案04
针药并治吃咸鱼引发的咳喘案06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久咳案08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西为中用,速疗慢性咳嗽09
旋覆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肝脾不和案11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疗脾虚气滞型腹胀案13
附子汤治疗失眠案15
“天人合一”治疗惊蛰耳鸣案19
防己地黄汤加减治疗血虚发热案24
大青龙汤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热案25
补中益气汤加荆芥、防风治疗外感发热案27
柴胡桂枝汤治疗术后发热案29
麻黄加术汤加减治疗尿潴留并高热浮肿案31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温证案33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反复高热案35
防己地黄汤合温胆汤治疗焦虑状态案37
经方治疗不寐二案38
新加升降散治疗睡眠障碍案40
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睡眠障碍案42
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恶寒案44
高枕无忧散加减治疗睡眠障碍案46
绝经前后综合征之睡眠障碍案48
二陈汤合平胃散治疗睡眠障碍案50
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睡眠障碍案52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上肢疼痛案54
半夏泻心汤合潜阳封髓丹化裁治疗反复口腔溃疡案56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冰冷感症58
平胃散加减治疗多年口臭案60
中医治疗海鲈鱼刺伤案62
自拟消腺汤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案64
吴茱萸汤合泻心汤加减治疗久寒案6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自汗案68
针药联合治疗28年只喝冰水案70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多年头汗案72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前列腺炎案74
金锁固精丸合理中丸加减治疗梦遗案76
新加升降散加减治疗血精案78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阳痿案79
理中汤加减治疗早泄案80
五苓散合四逆散治疗反复泌尿系感染案82
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散治疗无力射精案84
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痔疮反复发作案86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前列腺炎案88
柴苓汤加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案90
柴苓汤加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案92
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遗尿案94
真武汤加减治疗反复泌尿系感染案9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前列腺炎案97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筋瘤案99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精浊案101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案103
五苓散合倒换散治疗前列腺炎案105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前列腺炎案107
五苓散加减治疗小便不利案108
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小腹冷痛案110
“提壶揭盖”治疗小便不利案112
温胆汤加减治疗阴囊潮湿案114
引火归元法治疗不育案115
五苓散合桑螵蛸散加减治疗儿童遗尿案117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遗精案119
桂枝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复杂性排尿不适案120
小蓟饮子加减治疗外伤肾破裂出血案121
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急性腮腺炎案123
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淋症案125
香砂六君子汤合干姜人参半夏丸加减治疗妊娠恶阻案127
胶艾汤加减治疗产后下血不止案129
桂枝汤加减治疗产后自汗案131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汤治疗痛经案132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月经量过少案133
增液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汗出案135
当归芍药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月经量少案137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案139
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妇人脏躁案141
干咳呕吐大量痰液怪案142
清营汤加减治疗痤疮案144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瘾疹反复发作案145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荨麻疹案147
四逆汤加减治疗肠道“爬虫”案149
麻黄汤治疗耳聋案151
肾气丸治疗反复耳鸣案153
新加升降散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154
医话部分
《伤寒论》中的常用药对——龙骨、牡蛎158
半夏杂谈160
从当归四逆汤病案浅议病、证、症163
从一个不完美的理中汤病案所思所想166
基于肝肾同源探讨柴子衍宗丸在无症状性少弱精子症中应用168
基于《内经》探讨五苓散加减的运用171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炎174
姜佐景的担心176
解构五苓散的用药178
经方芍药性非“酸”180
赖海标教授“先通后补”法治疗阳痿182
没有桃花的桃花汤184
《黄帝内经》中有关阳痿的论述185
浅议《伤寒论》表里同病治疗方法187
石淋不等于尿石症190
试论膀胱的中医生理功能192
“四逆”之同与不同195
五苓散的那些类方197
细节影响疗效——且谈茯苓煎煮之法199
小方大效201
小议《伤寒论》寒热错杂方203
阳痿之名与阳痿之治206
阳郁是阳痿的基础病机208
异病同治之当归四逆汤210
有意思的升降散213
遇见薛已216
虫类药物治疗阳痿218
中医诊治阳痿的现状与思考220
主诉不一定是主证222
《伤寒论》胃肠症状方证223
防己汤诸方226
小议“奔豚”228
黄连阿胶汤与栀子豉汤之比较229
湿热诸方鉴别比较231
二加龙骨汤浅析233
防己地黄汤小议235
附姜类方鉴别237
瓜蒌瞿麦丸方证体会239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治疗腹痛三方鉴别241
桂枝汤类方比较243
黄连汤浅析245
小议“火郁发之”247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和麻黄附子汤三方比较249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应用体会251
麻黄升麻汤浅析253
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三方比较255
李东垣之阴火257
附子汤与真武汤之比较259
浅谈术后尿失禁261
浅谈石淋与热淋263
小柴胡汤为何善治小儿发热?265
石膏需要先煎吗?268
小儿发热辨证论治270
射干麻黄汤治疗婴幼儿咳喘应用体会273
“运气学说”简述及壬寅(2022)年运气特点浅析274
2021年“三伏”考277
附录一: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升降散在中山地区新冠肺炎中的应用279
附录二:赖海标教授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思考与探索283
附录三:赖海标教授“肺脾同治”治疗中山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总结287
后记291
好评率
0%
(0)人参与评价
我要评价 购买过此商品的用户才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