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续杰
苏、辛各有诗云:“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也倒是桑田沧海,仅留下这鲁中大地巍巍七十二崮,任后人凭叹。
崮者,方山也,也就是平顶的山,我们当地人也叫“石帽子”。据地质学家考证,也就是当年麻姑所见沧海化为桑田之时,在岁月的冲刷下,仅剩下岩石中最坚硬的部分兀然而起, 立于地面,犹如盘龙卧虎,彰显着铮铮铁骨。一如沂蒙山区人的性格:刚毅而坚强。沂蒙崮乡民风淳朴,在无言中孕育了一份大地般的厚实。不论是经济重心南移亦或是近代的闯关东, 留下的蒙阴人也都眷恋故土,不肯离乡。一如那高高耸立的七十二崮:任凭风雨冲刷,世殊时异,总是屹立在故土,岿然不动。
所以说,沂蒙崮乡的人有着崮一样的性格, 方山一般的骨!
沂蒙崮乡地处古齐国、古鲁国之间。深受齐国尚武文化与鲁国诗礼文化的混合影响,钟灵毓秀,英杰辈出:古有给蒙阴带来“珠算之乡”美誉的,著有极大进步的《乾象历》的刘洪, 今有中共山东省委早期重要领导人,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后宁死不屈的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二人。更有那古来蒙恬,北击匈奴,保家卫国, 却匈奴七百余里,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的诸葛武侯,本欲坐待天下变,却因刘备的三顾而“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那“为官清正,不阿权贵”的“铁板李御史”李萘;“五世进士,父子翰林”里敢于直抗魏忠贤的公鼐。更值得一提的是是沂蒙人民的性格——不可谓不可圈可点。旧社会的蒙阴人民,深受着封建主义的桎梏,频仍的战乱、兵燹、匪祸,给劳动者带来了不仅仅是灾难。“穷山恶水,凌薄地瘠”“鹑衣百结,蓬头垢面”确实是旧蒙阴人的写照,但正是这样一群人,在南北岱崮保卫战中一战成名。从此,革命的旗帜就插在了一座座崮顶,红色的火焰传过了每一寸热土, 沂蒙人民用自己的血,自己的汗,自己一针针纳出的鞋底,自己一寸寸推出的小推车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山的孕育,河的洗礼;斗转星移, 沧桑巨变,蒙阴人靠着崮一般的脊梁撑起了新的明天!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沂蒙崮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崮乡的每一寸土地,又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看,那崮上的桃花开了,笑靥映遍了山寨上斑驳的石墙;听,崮上起风了,抚遍了岁月的沧桑。钟灵毓秀的沂蒙崮乡,造化钟神的七十二崮,还有着别样的风景。
春,满山遍野的星星之红,犹如少女的笑靥,在柔和的春风中翩翩起舞,在熹微的晨光中同着鸟儿一同歌唱春天。桃树那娉婷的叶子, 带来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古歌;恍若神妃仙子的桃花映亮了七十二崮的龙虎风貌, 游人流连忘返,不亦乐乎!
夏季,擎一把油纸伞,凭一壶香茗,共崮乡漫步雨中。郁郁青青的崮顶宛若云中草原, 如游仙境,在云端自由翱翔。站在望海楼上瞰视山下,远处的蓝天如碧海荡漾,云儿犹如一页页小舟。夏日的崮披上了葱葱林木的纱,宛若害羞的少女。
金秋时节,岱崮的封山红叶好似快活的新娘。漫山遍野的红叶彰显着蒙阴人的热情。近的像火,燃烧着美好的喜悦;远的像霞,展望着美好的明天。秋天的斜阳草树反映着鸿雁长飞的光芒,降落的秋水潜跃着鱼龙的水文。崮儿衬着高高的穹顶,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展现着崮与生俱来的风采。
银装素裹的冬天,冬雪下露出了崮的肌肤, 显出了崮的本貌,形如牛头的梭子崮、形如飞龙的龙须崮、状如爬蝎的蝎子崮,好似那天然的移不走的盆景,犹如天然的画卷引人入胜。最美崮乡,如梦崮乡!
巍巍七十二崮孕育了刚强坚毅的沂蒙人。沂蒙大地的方山上,无不镌着“钟灵毓秀方山骨, 造化钟神岱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