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颂翔
抽时间拜读完尹利平最近出版的著作《我的能量从何而来——从打工妹到全国劳动模范》,一首小诗像蝴蝶一样翩然飞至我的脑际,它就是清朝诗人袁枚所写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知道,尹利平就是昔日那朵不起眼的苔花,如今绽放成了牡丹。
当走出潇湘大地时,你若是好奇地问别人一句:“你觉得湖南人怎么样?”别人大抵会这样回答:“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似乎在别人的眼里,湖南人的身上个个皆有一股狠劲。别人我不知道,但尹利平肯定具有这股狠劲,这个湖湘大地孕育出来的湘妹子除了外人不知的一腔柔情外,亦非常有血性,这个吃着辣椒长大的湘妹子骨子里硬是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辣而不泼,勤劳朴实,着实对得起这九个字:“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不,书中第三章游学海之“马拉松式的三段求学经历”部分就充分凸显了她的这种性格。其中有一段文字她这样写道:从2000年9月到2003年6月,我坚持“三点一线”:办公室、饭堂、宿舍,每天5:30下了班就回宿舍看书,晚上学习到12点或者凌晨1点,第二天6点起床看书,8 点上班,周末两天去上学。一个对自己如此苛刻的人,相信老天爷也会感动的,结果在预料之中,她最终拿到了广东外贸外语大学的自考英语大专文凭、华南师范大学的自考人力资源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更让人折服的是,2012年,她报读中山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办的CHEMBA班,原本打算放弃,最终她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并获得“荣誉毕业生”称号(Honor Student)。同为湖南人,较之于她,我甚为汗颜,一则为自己身为须眉而羞愧难当,二则为自己昔日蹉跎岁月辜负光阴而懊恼不已。
我是最近才结识尹利平的,在这里,我既不叫她老师,也不叫她女士,因为我们可以视为同龄人,她甚至比我还小一岁,只是试图以一种朋友的关系免除俗世间的客套、虚伪、矫情与做作,仅此而已。我与尹利平之前没有任何交集,认识纯属缘分。记得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一段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缘分这东西形而上,充满着无尽的玄奥与微妙,真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套用佛教的那句话就是: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我们是这样相识的:一位朋友知道我喜欢写作,于是建议我往微信公众号“东莞梦”投稿,说来惭愧,我之前真不知道“东莞梦”。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投给“东莞梦”,想不到居然被推送了,而尹利平就是“东莞梦”的联合创始人之一。2020年8月29日,“海纳百川,梦想开花”研讨会暨《我的能量从何而来》新书发布会在东莞市南城区的天安数码城A2栋一楼风景会议室举行,尹利平诚挚地邀请我参加,我欣然赴约,这是我首次见到她,并礼节性地领到她的著作《我的能量从何而来》。
《我的能量从何而来》一书是尹利平的处女作,该书较厚,近300页,大抵可分为费思量、忆年少、游学海、念亲深、职场记、御风行、沁心吟、励志引等八个篇章,围绕4A成长法则即信念(Ambition)、目标(Aim)、行动(Action)、成就(Achievement)模式展开叙述,讲述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分享其一路走来的辛酸与喜悦。
不得不说,我与尹利平有着诸多类似的人生经历,故而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有些细节描写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触及我的灵魂深处。我出生于郴州市桂阳县,她出生于株洲市攸县,两地相距不是太遥远,且都是村干部的孩子。尹利平在书中写到了少年时代的“双抢”经历,那时候劳动真苦啊,她为了偷懒,以撒尿的借口磨洋工,因为在路上慢悠悠地往返田畴地垄可以消耗那漫长的白昼时光,以至于老是让父母骂道“懒人屎尿多”,而在劳动中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吃几片冰凉沁人的西瓜。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暑假期间搞“双抢”,我总觉得太阳走得好慢,要么找一个去水井喝水解渴的理由,要么找一个上厕所的借口,反正也是磨洋工,巴不得暑假快点结束,然后返回学校以逃避折磨人的苦力劳动。尹利平在书中写到了她小时候爱臭美的童年,她请求母亲用针帮她穿耳洞,小小年纪,一点也没有对疼痛的恐惧感;她用在火中炙烤过的筷子为自己烫头发,并怂恿妹妹一起烫头发,这段文字将少女那种爱美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读到这里,我会心一笑,我似乎看见了两张童真的笑脸,听到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其实,我小时候也有臭美的经历,那时候家里没条件,买不起摩丝,我就用肥皂洗头,然后用梳子蘸点猪油,梳一个中分发型,自我感觉也蛮帅气。尹利平在书中写到了她骑自行车的童年趣事,她人小鬼大,用掏裆的方式(即一只脚踩一个蹬子,另一只脚穿过三角架踩另一只蹬子)骑自行车,后座上竟然还搭载着妹妹,结果在一个转弯处摔得人仰马翻。其实,我也有掏裆骑自行车和摔得鼻青脸肿的经历,我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特别上瘾,曾经借别人的自行车从神下村骑到荷叶镇,一天往返怕是有近百公里,乐此不疲。
1996年6月,尹利平毕业于长沙国开外贸外语学院,南下东莞求职,成为南漂一族。那个时候,我还在长沙理工大学读书,但殊途同归,四年之后,我也南下广东求职,步其后尘,亦加入南漂一族,我们的人生经历再次重叠。尹利平在书中写到了母亲在她的内衣上缝制了一个口袋,那是用来秘藏救命钱的,毕竟社会有点乱,出门在外,父母总担心孩子的安全。无独有偶,当然男女有别,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当年在我的内裤上也缝制了一个口袋,同样是用来秘藏救命钱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尹利平在书中写到了在东莞曾经住过肮脏邋遢的便宜旅店,写到了八达路上的基业人才市场和莞太路上的智通人才市场,写到了曾经遇到过卖猪仔、被拉入传销组织、易拉罐中奖、公交车上分钱、遭遇小偷的个人经历,其实,我也拥有这些惨痛的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我在公路上曾经多次被卖猪仔,浪费时间不说,主要是花了好多冤枉钱;我曾经被“朋友”从东莞骗到成都,以1040阳光工程的名义被洗脑了两天,最后我趁“朋友”不注意的时候夺门而逃一路狂奔;我曾经住过十几个人一间房的便宜旅店,生怕挎包半夜被人抢走,于是干脆枕着挎包睡觉;我曾经无头苍蝇似的穿梭于基业人才市场和智通人才市场;我曾经从虎门镇徒步走回东莞市区;我的黑色挎包曾经被小偷的刀片划开一条缝,包里的钱包和手机不翼而飞,我当时跳入伶仃洋的心都有:我曾经因为易拉罐中奖而被骗了两百元钱,当然要怪自己涉世未深,但在那个特殊的艰苦岁月,气愤之下,我杀人的心都有……往事如烟,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幸好我将这些往事点点滴滴有机地嵌入我过去所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或长篇小说,或散文,或诗歌,或随笔,以追忆那段不堪回首的漂泊岁月。总而言之,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是我们那一代南漂人士共同的苦涩记忆,这份沧桑已深深融入我们的骨髓,鞭策着我们一路前行,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鉴于我是男儿身,而尹利平是女儿身,由此及彼,将心比心,我可以想象,在那段迷茫的无助的漂泊岁月里,尹利平所承受的苦难丝毫不逊于我,所以她是坚强的,她是勇敢的,她是无畏的,当然也是幸运的。行文至此,在她面前,我感到有点无地自容,一种自惭形秽的情愫悄然涌上心头。
纵览《我的能量从何而来》全书,这显然是一本励志书籍,文字朴实,感情真挚,风格写实,装帧雅致,它真实地呈现了尹利平置身于大时代下的个体命运,在东莞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里是如何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的,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让人尤其是南漂一族感同身受,唤醒我们如今沉睡的苦难记忆。该书是尹利平生活经历的心灵写照,也是个人裹挟于大时代下的成长史与心灵史,小中见大,折射了一个群体的迁徙史,值得离乡背井前往他乡追逐梦想的人士一读。
我曾经出版过一本长篇小说《徐工职场打拼记:一个印刷工科男的激荡人生》,书中的男主角徐森与尹利平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判若两人。尹利平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乐观豁达、拼搏进取,而徐森放荡不羁、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自卑沉沦。一个富有正能量,值得学习;一个携带负能量,值得批判。结局可想而知,尹利平不言放弃,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徐森却被无情的时代所淘汰,自卑成了其前进路上一块最大的绊脚石,他不得不打道回府,令人不胜唏嘘。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掩卷沉思,我也尝试叩问尹利平的小宇宙为何这般强大?她的能量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担心回答不好,姑且引用她自己所说的一句话:“我的能量从何而来?我想它来自于父母对我的爱,来自于我不屈命运的安排,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学习,来自于我的坚定信念,来自于周围亲朋好友对我的影响,来自于我庆幸遇上了一个好时代……”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边厢一抹沧桑已过往,这边厢暗香浮动正氤氲,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行稳才能致远,在此惟有祝福尹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