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建云
也许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感觉拿部手机,就可获得想要拥有的知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读书,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看书,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买书。总感觉知识是贬值的,不如吃个冰淇淋轻松自在。
前些日子,有位大学生来公司应聘,是学新闻采编专业的,我真寄予厚望,甚至想直接录用。好在同事提个醒:“万一遇到混文凭的呢?”于是,我找来试题进行入职考试。试题不是太难,只要正儿八经读过高中,打六十分肯定没问题;而正儿八经读过大学,考八十分肯定没问题。但这位大学生,不到五分钟便交卷了。她说她不会,很多字词忘了。我问她,刚走出大学的门,怎么那么快就忘了呢?如果说“高屋建岭”“烂竽充数”找错别字太难,“十分抱欠”“似事而非”哪个字错了应该知道吧?遗憾的是,她均不知道。她说:“我写文章只用自己会写的字,不会写的,从不用……”理由似乎很充分,但作为一个新闻采编专业的大学本科生讲出来,我却感觉有些丢人了。我很想问大学是如何混日子的,文凭是如何抄来的,但为顾及脸面,最终没有讲。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人呀,还是得读点书。如果读书时不珍惜机会,不好好读,不认真读,走上社会,恐怖就没有机会读书了……”结果不用多言,我公司自然没有录用。因为我们招聘的是专业人才,不是一个培训生,更不是一个白字先生。
经商转眼进入第十四个年头,感觉早期招聘,只要是大学毕业的,哪怕专科生,都很优秀。特别编辑这个岗位,非常好招人才。随便发份招聘广告,有几十上百人应聘。而今,明显感觉参加应聘的人越来越少。纵使有人应聘,一到入职考试,能打六七十分已是高材生。我很纳闷,现在年轻人不读书了吗?现在年轻人不喜欢文字工作了吗?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变得越来越笨了吗?如此等等,我常会仰天长叹。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其实正常。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学校甚至政府机关感慨招人难,招优秀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就不是一个小问题了。待遇不好乎?非也。福利不高乎?亦非也。是期望的人才大幅缩水,导致用人单位宁肯长期空缺,也不找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了。而我,作为一家文化企业的领航人,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平台、渠道呐喊,期望年轻人读点书,读点好书,读点有用的人,学点真本领,以后走上社会,才能如鱼得水,事业步步高升。
时常见很多年轻人在网络发帖,抱怨社会缺少伯乐,但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是千里马,何愁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呢?我公司一直敞开大门,期望爱好书刊的有志青年加入,为梦想的舞台奉献聪明才智。我虽不是伯乐,但拥有伯乐的眼界与胸怀,期待千里马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