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徐
比起赛场上的飒爽、干练,生活中的刘春花要温和、从容得多。联系采访事宜时,她的回复大方、得体、柔和、诚恳,给人一种被藏起来的温柔感,几乎很难与“标枪”联系起来,但当聊起体育、训练、赛场、2009年那场令其名声大噪的比赛时,“中国女子标枪王”的称号在她身上找到源头并得以印证。
刘春花系中国田径标枪运动员,于2003年开始投身标枪,此后便如法国画家莫奈终其一生都在画荷塘一样,她的人生与标枪、与体育缔结了难以分割的紧密关系。2009年10月23日,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标枪决赛中,刘春花以60.65米的成绩勇夺桂冠,除此之外,还获得2009年广州亚锦赛标枪冠军、2009年东亚运动会标枪冠军、2011年神户亚锦赛标枪冠军、2012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天津站冠军(达奥运A标)等耀眼的成绩。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每个人都有攀登上成功之顶峰的可能,但胜利却永远只向强者招手。被比赛捶打过,被训练折磨过,被洪流冲刷过,如今的刘春花坚定如初、自信依旧,这一切或许源自不断修炼后的强大内心,或许源自对当下的知足和好奇,更或许源自她骨子里永远保持热情与挑战自我的本能。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此刻,让我们从现在穿越到过去和将来,打开时光胶囊,用心去倾听和认识不一样的刘春花,去看看那些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发着光的时刻,去探寻运动赛场上夺冠的精彩和背后的细水流长,以及体育之外的故事。
“是体育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前不久,刘春花应邀担任东莞市湖南商会文化体育顾问,助力商会文化建设,有人说似乎有种“跨界”的神奇,令人颇感诧异。“我是体育人,始终从事着与体育相关的工作,此次也算‘专业对口’吧。从来没有想过会来到美丽的东莞,并在这里定居生活,作为湖南的一份子,在异乡听到湖南商会感觉特别亲切,像找到了组织一样,能成为湖南商会文化体育顾问是我的荣幸,或许这些都是缘分使然吧。”刘春花如是回答。
刘春花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父母朴实、善良,常年务农,大半辈子都在为生计而忙碌,对体育了解得并不多。刘春花从小便在奶奶的陪伴下长大,爷爷在她三岁时过世,对于爷爷并没有太多的记忆,一直是奶奶默默宠着她、爱着她、守护着她。幼时不懂事,年少时忙着训练和比赛,加上假期也不多,跟奶奶相伴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奶奶就愈发老了,身体大不如前。从前答应带她坐飞机,带她外出旅游,这些事都没有完成,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了。”每每谈到奶奶的突然离世,刘春花还是忍不住声音哽咽,眼里噙着泪水,她总觉得没能好好孝敬奶奶,没能如奶奶守护她一般去守护奶奶。
刚接触体育那会,父母认为能让刘春花有书读就是好事,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是否有这个天分,但只要有机会便很愿意让她去试试,无条件地支持她,尽他们所能来满足刘春花的训练和营养上的需求。“父母没有太多的言语,从来都是用实际行动给予我所有的爱。”对此,刘春花无比感激,亦无比心疼。
不管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他们日复一日地早出晚归,很少坐下来歇一歇。“我很喜欢吃饭时一家子围桌而坐,说说笑笑,聊聊家常,可是这样的时光好短暂,小时候是他们忙,读书后是我忙,特别是在选择体育之后,为了训练、为了比赛,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现在想来也挺遗憾的。”
刘春花的童年是在小山村度过的。那是个没有网络、与世无争的世界,仿若世外桃源,爬树摘果子、下田抓泥鳅、下雪天在雪地里追兔子、喂猪放牛等,这些刘春花都做过。她说自己小时候是个超级爱动的调皮孩子,性格像男生,大大咧咧的,好像从来没有穿过裙子,“可能冥冥之中与体育结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我的性格。”
记得那时,县城举办中学生运动会,每个学校都会组队参加,刘春花就读的隆回县雨山小学也不例外。老师为参赛队伍选人,就让她去试试,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其实那时候我懵懵懂懂的,哪里能知道自己会遇见体育,并爱上体育,是体育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种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的感觉。”
选择梦想好像是选择了一种困窘,要为实现它而付出数不清的汗水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刘春花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小学五年级,比赛项目就一个:百米跑。她记得特别清楚,赛场是村里一段比较直的马路,还不到100米,要跑100米的话得来回跑,那次她得了小学组第一名。回到家后,她兴奋地跟奶奶说:“奶奶,奶奶,我今天跑到最后跟飞一样。”奶奶听了很高兴,直夸她厉害、有天赋。很久之后她才明白,当时那种“飞”的感觉应该是跑到了自己的极限,脚逐渐失去知觉。
刘春花坦言,梦想,有时候真的觉得“只是梦里面所想”,“实现”一词既沉重又残酷,实现梦想真的不容易。她坚信付出会有回报,至于回报多少,其中掺杂的因素太多,往往由不得人,因此她不太在乎,反而更在意自己付出的这一过程是否完美,是否全力以赴过。
其实标枪在体育项目类偏小众,不像体操、乒乓球、游泳那般尽人皆知。虽然刘春花的整个青春年华都是在标枪的陪伴下度过的,但选择标枪这件事的始末挺有意思的,透着思想的趣味性和孩子的天真感。“其实每个孩子或多或少有一颗偷懒的心。当时我在隆回一中读初一,时不时地就跟师姐们打听什么项目最轻松,大家一致选择标枪,理由很直接,练标枪的体育特长生只是拿着一根杆子在操场上投来投去,好玩且轻松,不像跑步,每天要围着操场跑啊跑,因此我就稀里糊涂地选了标枪。”
加入专业队后,刘春花才知晓一点不轻松,日常的基础训练很辛苦、很枯燥,跑、跳、投都得具备,标枪几乎是最考验人的项目。“当然会有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所以要不断地寻找克服挫折的动力,”话虽如此,可她一练就练了20多年。
回顾前面的体育生涯,2009年可以说是刘春花最幸运的一年,也是最难忘的一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换作运动员便可说——不想得第一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最高领奖台、份量十足的奖杯、观众席上的欢呼喝彩声,这些是她梦寐以求的。
2005年的南京全运会,刘春花只取得第六名,四年之后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她终于站上领奖台,望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内心的激动与澎湃,以及瞬间的热泪盈眶,几乎无法用语言表述,那是极其骄傲、光荣、自豪的时刻。回想起那年那刻,刘春花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种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的感觉。毕竟运动员的黄金时期是有限的,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事,作为专业运动员的我们又有几个四年去拼搏呢。”
“我从未告别赛场,只是告别了上赛场的机会。”
运动员是耀眼的,在夺冠那一刻;运动员也是危险的,训练过程难免受伤。人们大多认为运动员的身体都很好、很健康,其实不然,由于常年累月的过度训练和挑战极限,身体已是疲惫多年,伤病在所难免。
所谓的问鼎桂冠,是体育天赋被发现后,靠着比平常人多流汗的刻苦训练,拿“绝不放弃”打败“灰心丧气”,一次又一次地将天赋千锤百炼成取得胜利的技能。被问及运动员有无特殊的抗压训练时,刘春花摇摇头说:“运动员也是平常人,不存在天生的抗压能力,失败了就总结经验,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硬要说方法的话,就是不要给自己压力,而是给自己动力,不要太在乎结果的好与坏,多去享受过程,学会用平常心去看待,淡然面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力所能及的事。”
朝来暮去,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当年人们口中的“中国女子标枪王”逐渐退居幕后,淡出公众视野。之前谈论的话题勾起了她的回忆,过往的种种翻滚着、汹涌着朝她奔腾而来,“我从未告别赛场,只是告别了上赛场的机会。比赛场是我最熟悉、也最难忘的地方,我怎么舍得告别呢。”
这些年,坚固的更加坚固,消失的已经逐渐消失,她的工作仍与体育息息相关,生活也离不开体育锻炼,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有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她自己上赛场去战斗,现在是带领学生在赛场上拼搏,帮助学生完成梦想。
这些年,她还是她,对于体育,她爱、她狂、她乐,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这样的爱、狂、乐愈加浓烈。经过年深岁久的浸润与历练,她对体育的认识更全面、也更深刻,唯一不变的是体育给予的快乐,仍能帮助她消除日常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不好情绪。
这些年,走过人生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她所认为的体育精神依然是奥运精神、永驻我心,顽强拼搏、超越极限,挑战自我、勇夺第一,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体育精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现在全民运动盛行,很多人都在通过运动使身体更健康、精神更饱满,在挥洒汗水中迸发出巨大激情和魅力,让生活更加精彩与完美。”值得一提的是在访谈中,刘春花多次提到“生命在于运动”,并表示追求更快、更高、更远、更强绝非运动员的“专利”,普通大众也有挑战极限的需求。
这些年,褪去运动员时期的压力与紧绷,她越来越喜欢生活里的细小和真实。比如在聊完运动员的常规训练后,她担忧有人效仿,于是立马补充道:“不要盲目地去学或是照搬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毕竟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是为比赛而专门设计的,运动健身要因人而异,懂得适可而止很重要,根据自身条件去做自己适合的运动就好。”她话音刚落,这些句子荡漾着飘进耳朵,感觉却像在心里点亮了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