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 平
花了足足一个多月时间,认真读完李洱耗时十三年的长篇巨著《应物兄》。全书以北方某省会城市济州为背景,集中刻画了时代文化大潮中涌现的一批知识分子,涉及官场、校园、机关、企业、媒体多方面,围绕政界、商界、学界的背景展开, 各路主角因文化清高自恃, 实则打文化旗号,行各自领域其事。
洋洋九十万言,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儒学专家应物兄出任太和研究院副院长,面对学业的郁结, 婚姻的迷惘,社会的复杂, 现实的无奈,一直努力寻求解脱方向,却始终没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为此, 专和一批聊得来的文朋学究,阔论儒学,大到古今中外名人的花边轶事,小到市井小民的癖好隐私, 信手拈来,无所不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抖出些新花样,以卖弄学富五车,与众不同。这些调侃,又多剑走偏锋,围绕“食色,性也”的格调来进行,如仁德凡子、杂碎汤的做法功效;如柳宗元的佛驴,甘地的禁欲癖; 又如GC 集团的安全套经济,大观园的建筑风水跟美女风月的关联等等。每日迎来送往,三教九流, 觥筹交错,貌似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华章丽句的背后,依然掩盖不了思想的空洞与精神的苍白。
一方面,强忍妻子红杏出墙,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出轨文化女性,还要踩着道义鼓点粉饰正人君子形象的应物兄,与从事蝈蝈生殖研究的华学明打得火热,他要从中找到学问的立足点,找到儒学价值的新取向。《应物兄》通篇大半篇幅与性有关, 人性、兽性、野性、习性、共性,却找不到几行赤裸裸的性描写,而是将“性文化” 的概念融进角色的潜意识, 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用各自熟悉而擅长的手法表现出来,展现出一场场文化人的心灵裸奔。
近些年知识分子唱主角的小说,如阎真的《沧浪之水》《活着之上》,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等,多关注小人物在市场大潮中的命运, 或奋起, 或觉悟, 或沉沦。《应物兄》一开局, 就给了很优渥的人物设定: 大学一毕业,国字号研究院抛橄榄枝,后留校,被导师招为乘龙快婿,自此锦衣玉食,学问为家,过上了上流人物生活,这也是当下许多高学历人才为之向往为之奋斗的缩影。
《应物兄》里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是真实的, 触及灵魂的。它寄托了顶端文人的思想蒙尘与破局的渴望,绘出了特定年代一群缤纷变幻的时代肖像。文化人读《应物兄》,东拉西扯的自视高妙在一段段冷幽默中游弋奔走,如品香茗,回味无穷又酣畅淋漓,但过分卖弄的文人情怀,结构松散的故事情节,显得曲高和寡, 乃至全书出现近百个人物, 调侃近千段典故,却没留几处吉光片羽。说它是一部小说,更像一部文化人的心灵叙事。从这一点讲,《应物兄》是孤独的,失落的,一如文化人的浅薄内心,始终徘徊在一片无边的学问荒漠。
注:《应物兄》, 李洱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年12 月,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