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善文
入冬,我在深圳宝安,借着案台上一株兰花香,在字里行间品咂着宏国的一缕乡愁。
与宏国的缘分,起于文字,陷于人品。认识久了才知道,我们竟然都在消防队伍中绽放自己的青春,只是我中途转道,而他一直奋战在消防一线。在他的文字里,铁汉柔情尽显。恩施温和漫长的冬天,会开出一串一串的迎春花儿。故乡漆园里凛冽的冬天,冰花漫山遍野地开,山川树木都成了晶莹剔透的模样,木屋也被冰花环绕,开满一扇一扇的窗子,越发地衬托出屋里的日子热热闹闹、红红火火。青少年的时候围着火炉,“胸前烤糊,背后冻木”的情景,总让我忍俊不禁,笑着笑着眼底潮湿,想起我那个千里之外的老家雷州,想起那些艰辛的日子,现在落到文字之中,竟然全是说不出的欢喜。
在宏国的散文之中,漆园里,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每次读来都心潮澎湃。我不曾去过,但是那种对家乡的思念,却是相通的。就如同雷州,是我这一生如何都绕不开的,不管是我年少求学时的离家千里,还是旅居他乡的魂牵梦萦,都会随时随地地在脑海里闪现。并且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对这名字的怀念日渐笃厚。在宏国的很多散文中,都会读到与之有关的痕迹,漆园里的老屋、山路、集市,儿时的伙伴,背过的一筐一筐的鱼腥草,踩在脚下的粗粝的山石,都会时不时地跑进梦里,如年迈的长者唤着的乳名,伴我们这些旅居他乡的游子走过漫漫长夜。
村庄里的教书匠、木匠、漆匠、石匠、劁匠、杀猪匠等,都是村庄里真实而奋进的标杆。村庄里的迎春树、梨子树、核桃树、柿子树等,都在村庄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担当了相应的角色。过往的“万元户”以及一批批外出谋生的“我”,都秉承着村庄低调、质朴、善良、上进的品质,努力在时代的河流中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村庄的一草一木都在时间里成长,都在记录着村庄的每人每事,点赞每一次抗争,拥抱每一次倦惫,静待每一次归来。
成家立业之后,一直居住在宝安,但是一旦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雷州的。”仿佛一说出这个名字,心里才是踏实安稳的。那个一年之中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却永远无法替代的名字,根植于我的血脉之中。对于我们这些拥抱着文字取暖的人来说,正是故乡的深情,滋养着笔下的诗行,也滋养着一颗游子的心。
年轻的时候,故乡之于我们,是要拼命逃离的,“背井离乡”这四个字则是带着一种偷偷摸摸的喜悦。带着家人的叮嘱,我走出了那山那水,走出了那熙攘的集市,然后,在陌生的城市,做一名短暂的羁旅客。当看遍他乡美景,心底里怀念的,却是故乡的一山一水,落笔生花,便是那亘古不变的一缕乡愁。
回忆,对于中年人来说,只有一种味道,那就是故乡的味道,是醇厚的,或者带着某种辛辣苦涩的,如同雨后被切割的青草木叶的味道,充斥在整个鼻腔里,嗅得多了,会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看着身边不谙世事的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才恍然发现,岁月催人老。也唯有在与文字里的故乡对话时,才知晓那份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已过不惑的宏国一直奋战在消防基层,工作之余,他用一行一行的文字去记录生活的瞬间,温柔内心,湮灭生活中的粗粝。多年来,宏国陆续创作了三百余篇散文与随笔,刊发在各类刊物上,撰写的纪实散文《村庄里,那些未消失的仪式》获2017年度湖北省市州报副刊作品新闻奖,《父亲的日子》获2018年度副刊作品湖北新闻三等奖。看着他从第一本书《橙影时光》的出版,再到这本《行走的村庄》组稿,我为他的勤奋而由衷地欢喜。消防员的铁汉柔情,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行走的村庄》的出版则是最恰当的诠释吧,是多年来的情愫的累积,更是宏国与漆园里的对话,深情而坦荡。
书稿分成了四部分,第一、二部分是依托漆园里这个质朴的农村为原型,书写乡村人、乡村事及身边人、身边事的散文。是的,在他的文字里,漆园里,已经不再是一个名字、一个村庄,而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过去与将来。第三部分是用平实而质朴的文笔记录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第四部分便是写给子女的随笔,看着她从怀抱之中的稚嫩孩童,成长为放手逐梦的青年,有不舍,更多的则是欣慰,父母与子女今生的缘分,就是你渐行渐远,而我放手不言,守候当年。
人过了四十岁,这日子过得就有些快得骇人,许多本以为忘却的事情却不时地在梦里跳跃,如同一首儿时吟唱过的老歌,哪怕歌词多不记得了,可是那旋律却早已镂刻于血脉之中,隐匿,在某个适合的契机,便会鲜活起来,喷薄而出,落于笔下,日久弥香。那埋藏在心底的故乡,那些行走在一年四季之中,悄悄被岁月打磨的沧桑而淳朴的村庄,才是心最后的归宿。曾经身着单衣踏着冰雪走过的求学之路,曾经在破旧的教室抱着自制的火炉温暖着每一个渴望的灵魂,还有那一个个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都已经被岁月烙印在生命之中,催促笔耕不辍,督促稳步前行。
进了腊月门,心思一活络,那属于家乡的热腾腾的年味儿就顺着坎坷的岁月,蜿蜒盘旋,最后,成了眼底的一抹潮湿,落在随手翻阅的书页上,跳动成一个鲜活又醇厚的日子,都在背后,排成长长的思念。
一滴晨露窥见了天空的样子,一块碎玻璃瞧见了光的样子,一个小村庄看见了行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