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子健
我喜欢听戏,尤其爱听京剧,一些经典唱段可以随口哼唱。
我从很小就开始接触戏曲。那时候,村里有一个戏台,一到过年,就会邀请戏班子唱戏。每逢这样的日子,我都会跟着父母去凑热闹。大人们坐在前面看戏聊天,我们小孩子就在后面打打闹闹。慢慢地,我也开始对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服饰和五颜六色的脸谱感兴趣。有时候,也会和几个小伙伴偷偷钻入后台,拿着人家的道具玩耍一下,然后在呵斥声中落荒而逃。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跟着父母看整本儿戏了。我们当地人不怎么听京剧,甚至不听本省的河北梆子,更喜欢听河南豫剧。那时候,我看的最多的就是豫剧《穆桂英挂帅》了,甚至可以有模有样地学唱:“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我的京剧启蒙则来自于父亲的样板戏。每到夏日晚上乘凉的时候,父亲就会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哼唱《沙家浜》《红灯记》《林海雪原》里的唱段。我就坐在旁边,看着天上的星星,跟着他一句一句地学。后来,家里装上了有线电视,我通过央视戏曲频道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传统京剧。感觉自己一下子被带入到一个新的世界,无论是生旦净丑的扮相,还是唱念做打的基本功,都让我体会到国粹的巨大魅力。
后来,我了解了更多的京剧知识。我知道了京剧的起源是徽剧与汉调的融合,并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多种戏曲的元素。我知道了四大名旦和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还能听出他们每个流派的唱腔特点,也常常被那些优美动人的唱词和抑扬顿挫的曲调所折服。这个时候,我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戏迷”。
曾有一段时间,很想找朋友分享一下听戏的乐趣,却发现周围的同龄人都无此爱好。很多人还很诧异:“你怎么喜欢这么老土的东西?”那戏谑的表情,让我很不舒服。直到有一次,国家京剧院的于魁智老师到山东大学参加一个校园活动时,我才发现京剧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出我的想象。没有搞到票的我,最后只能厚着脸皮跟着组织活动的学长混进了礼堂,现场欣赏了国家顶级京剧大师的演出。
如今,无论是王佩瑜、傅希如这样的京剧名角儿,还是郭德纲、张云雷这样的相声大咖,都在大力宣传和推广京剧。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京剧感兴趣,学京剧,唱京剧。记得有次,在武汉剧院观看天津京剧院张克老师主演的《珠帘寨》时,我甚至看到许多年轻人像追星一样为主演鼓掌叫好。可能他们还不是很懂京剧,还算不上上“戏迷”,但他们的身上有着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入门的钥匙,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这些爱听京剧的年轻人在,京剧就永远不会落伍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