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理学文化节资助出版
张京华 陈 微 ◎ 主编
引言
一、摩崖概观
永州古代摩崖石刻,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绵历千年。
唐宋以降,全国所存摩崖石刻以湖南为最多,湖南所存石刻以永州为最多。永州石刻以唐宋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尤以宋刻最为丰富,不仅在湖南省内,在全国亦有独特地位。
湖广湘漓一线,自古为荆楚至岭南的水路通道,加以水石清秀,流寓者多,因此,国内现存古代摩崖石刻以湘南永州与桂北桂林最为密集。浯溪碑林现存 500 余通,号称“南国摩崖第一”。桂林摩崖石刻现存总量将近 2000 通,永州摩崖石刻现存总量不完全统计至少为 1700 通。湘漓摩崖石刻,可谓粲然萃聚,海内无两。
据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载,永州摩崖石刻景地有含晖岩、窊樽、九疑山、阳华岩、寒亭、朝阳岩、浯溪、华严岩、钴 潭、群玉山、澹岩、火星岩、九龙岩、三门洞、暖谷、石角山、幽岩、五峰岩、肖岩、狮子岩、万石山、月岩、柳岩、乌符山、驾鹤峰、自然屏。
据《永州石刻拾萃》统计,永州摩崖石刻景地又有零陵福仙岩,冷水滩黄阳司,祁阳雷泽洞、栖真岩、隐仙岩,东安沉香庵、诸葛岭,双牌渠清岩,宁远逍遥岩、象岩、无为洞、飞龙岩、紫霞岩,道县中郎岩、状元山、龙珠洞、华岩,江华秦岩、宝山岩,江永层岩、月陂、麒麟岩、同岩。
古代石刻可以分为纪事、墓志、石经、佛教造像题名、法帖、摩崖等若干大类。各类石刻的学术价值,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倾向,纪事、墓志以史学为主,石经以经学为主,佛教造像题名以宗教为主,法帖以书艺为主,摩崖石刻则以文学为主。
“摩崖”又作“磨崖”,“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起源极早,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秦始皇诸刻石,有立石,有摩崖,至今尚有存者。
摩崖石刻研究自宋代以来始终是学术前沿。摩崖石刻是一个交叉的学术领域,体现着多种学科交叉的方法与范式,其所涉及的学科有史学、文学、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艺术、民俗学等。摩崖最突出之处在于文学、诗学,可谓“石刻上的文学史”。
摩崖石刻保存了前代圣贤的手泽真迹,苍崖丹壁,点画犹然,于此便与古人亲接,衣冠音容,如在目前,光风霁月,通透和畅,千古圣法,会然于心。由义理之抽象,而手迹之具体;由亲戚之謦欬,而太极之冲淡。遂乃重构出古今尔汝体贴圆融的意境。
湖南永州的摩崖石刻呈现着清晰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即:唐代创始,宋代流衍,明代追摹,清代考据。
元结是永州摩崖石刻最重要的开辟者。元结先后两任道州刺史(道州今为永州道县),跨越十年。元结为唐代古文运动之先驱,其在永州所作诗文,有十九铭一颂,多予上石。欧阳修《集古录》云:“《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世多模以黄绢为图障。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此后名家品评不断,由是名声大著。今湖南永州境内,浯溪、阳华岩、朝阳岩,均为元结开辟,而月岩、澹岩、玉琯岩、月陂未始不受元结影响,七处摩崖石刻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为唐代创始。
“北宋迁谪名流,大半途出湖南。”(柯昌泗《语石异同评》)两宋是中国文治的顶峰,而党争亦持续不断。永州名曰楚南,实邻五岭,是贬逐官吏的重要场所。流寓的名臣,有邢恕、范纯仁、黄庭坚、邹浩、汪藻、苏轼苏辙兄弟、范祖禹范冲父子、张浚张栻父子、杨万里杨长孺父子、胡安国胡寅父子、蔡元定蔡沈父子,等等。永州又处潇湘之会, “无土山,无浊水”,清湘数丈,历历见底,江岸又多奇岩白石,最宜镌刻。“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于是,凡贬谪者往往升华出名篇佳作,“一到潇湘必有诗”矣。是为宋代流衍。
明代文官书卷气最重,府县官佐人人皆似理学家,以文载道,移易风俗。尤其明正德以后,历任永州知府曹来旬、何诏、吴永祯、黄焯、唐珤、范之箴、陈天然、钱芹、丁懋儒,大多能诗工文,所在修建书院,推崇先贤遗绪,往往刻石纪咏。曹来旬创建元刺史祠,唐珤扩建为寓贤祠,丁懋儒开辟朝阳岩零虚山。黄焯编纂《朝阳岩集》《澹岩集》《浯溪诗文集》,唐珤著《唐永州集》三卷,钱芹著《钱永州集》八卷,“其学出自湛若水,后乃改从王守仁,故于姚江一派,推挹颇深”。所谓“寓贤十贤”:元结、黄庭坚、苏轼、苏辙、邹浩、范纯仁、范祖禹、张浚、胡铨、蔡元定,均为唐宋名流,而以理学人物居多,明人皆表彰追摹之。
是为明代追摹。
清代考据学大盛,于是承两宋金石学而张大之。如王昶《金石萃编》、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宗绩辰《留云庵金石审》、叶昌炽《语石》,延及民国,柯昌泗《语石异同评》、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等,往往得力于永州摩崖。瞿中溶两游浯溪,三宿中宫寺。宗绩辰寓零最久,自署“十三年潇上寓客”。“危崖绝巘,人迹不到之区,赢粮裹毡,架梯引絙,然后得之。”(叶昌炽《语石》)是为清代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