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贺树源,初名、笔名大华子,1963年生,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教师,湖湘文化学者,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地方史地研究者,主撰过抗日战争最后大战《雪峰山会战史》《桃洪镇志》《山界回族乡志》等十余部地方史志。思索人类教育,三十年不辍。
作 者 贺树源
责任编辑 陈佳懿
封面设计 东莞市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 中国华侨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77号楼底商5号
邮政编码 100028
电 话 (010)88893001
字 数 127千字
出版时间 2025年2月
书 号 ISBN 978-7-89533-663-6
定 价 42.8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目 录
自 序 1
第一章 从幸福角度探讨教育目的
第一节 关于幸福的定义 002
一、幸福是个神圣的词 002
二、幸福表现为一种长久的积极激情 008
三、幸福本质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011
四、消极的激情是幸福的异化 015
五、人类的幸福需要社会进步但最终依赖精神 021
第二节 夸美纽斯学校制不利于学习幸福 026
一、考试成绩低下是世界普遍现象 026
二、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030
三、教育研究的一些误区 035
四、死记硬背严重损害学生身心 039
第三节 学习最大的快乐是想象思维 043
一、寻找教育真谛 043
二、教育的真谛唯有美 049
三、抓住核心素质 052
四、重要学习规律 057
五、献身于人类的进步事业 061
第二章 学分团制将使教育更加科学
第一节 学分团制简介 071
一、学分团是最基本的教育单位 071
二、学分团运作举例 072
三、打破教材对教育的束缚 074
四、未来小学教育 077
第二节 学分团制对学校制的一些改变 081
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081
二、毕业证由国家发放 084
三、教师教学改革 086
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090
第三节 学分团制解决教育难题分析 095
一、学生公平问题 095
二、校园霸凌等道德严重缺失问题 096
三、学生沉迷手机等不良爱好问题 097
四、学生减负问题 098
五、课外培训社会问题 098
六、学区房痛苦问题 099
七、教师的教学痛苦问题 100
八、过度学习与困苦学习将极大减少 100
九、促进各专业顶尖人才茁壮成长 101
十、普高职高问题 101
十一、“因材施教”难以实现问题 101
十二、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102
十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结合 102
十四、深度学习问题 103
十五、游学问题 103
十六、快乐学习难题可以得到极大缓解 104
十七、留守儿童问题 104
十八、夫妻因教育而分居问题 104
十九、人人成才有望实现 105
二十、学校倒闭、教育设施浪费问题 105
二十一、教育管理机构的异常问题将大大减少 106
二十二、就业公正问题 106
第三章 教育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一些应该转变的教育观念 108
一、人才的培育越早越好 108
二、家庭是不可能让学生激情长久的 112
三、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 118
四、一种促进人生质变的学习习惯 122
五、创造能力的一些特质 125
第二节 教育成败思考 132
一、应试尖子不尽人意分析 132
二、应试名校教育评说 137
三、韩国教育得失分析 139
四、钱学森之问思考 141
第三节 教育科学理论分析 144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先进与现代实践的落后 144
二、王阳明的教育特色分析 147
三、夸美纽斯教育评说 150
四、盖伊•莱弗朗索瓦兹创造力研究分析 158
主要参考资料 163
后 记 165
自序
西方工业化时代开始的学校、课堂式教育曾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它使教育规模化、规范化、普及化,使每个学子有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它为工业化培训了所需的大量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不断追求,这种教育方式由于不符合个性的发展,与人的快乐学习规律相违背,阻碍人类幸福,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诟病。教育呼唤能妥协处理各种教育矛盾的妙法,本书在此展示了“学分团制”这样一种全新的方法,意在让教育走向科学。
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教育观,每个受教育者都可以有自己的教育成长途径。教育的成果也是容易产生异议的,因为人既可以成为这个模样,也可以成为那个模样,不管哪个模样,总不可能是原先的模样,而现今的模样是好还是坏,也很难评判。例如,河北衡水中学用自己的方式把很多学生送进了北大、清华等高校,创造了应试教育的奇迹,对这一现象有不同的评论。
有人说,是衡水中学给了学生崭新的人生,虽然学生被“逼”得用几乎全部精力和时间学习几年,但为了学生一辈子的幸福,这是值得的。有人说,无死角的管理,监狱般的学校,是泯灭人性的,对学生的人生是有伤害的,对教育事业具有极坏的影响,它改变的是少数人,损害的是整个教育生态。有人说,要指责衡水中学,首先应该指责的是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发展自我,有什么错呢?你又要用成绩来录取学生,又不准学生做这做那以提升成绩。有人说,衡水中学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整理,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采取日清、周结、月考的督促方式是符合记忆科学的。也有人说,对教材内容地毯式的轰炸及布置题海式的作业,是对学生时间的浪费和精神的摧残。
学生本来就像仙人掌,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你把它养护得很大时,你可以说那是你的成就;你把它栽培得很小时,你可以说那是你的成就;你把它塑造成这个模样,可以说是你的成就;塑造成那个模样,也可以说是你的成就。教育可以说是最能说出一番大道理的领域。但是,教育毕竟是一门科学,当我们最终确定人才标准的时候,就会逐渐发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歪理邪说。
人才,又是个很不好定义的热词,正如上段的仙人掌说法。笔者认为,能不断超越自我美好生活并尽力为社会智慧地做出贡献,能给人以愉悦甚至帮助,至少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人,就是贤人(好人),而其中贡献卓越者或能力卓越者就是人才,贡献者中德高望重的顶尖人物就是圣人。关于人才,我们通常想表达的应该是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人才最重要的能力应该是创造能力,只有抓住了这点,才算抓住教育的焦点。创造需要想象思维,想象思维需要能吸引人的思维素材,需要思想的空间与时间。本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探索创造思维教育之道,以期学生健康成长,以期使教育方针成为现实。此书认为,教育的真谛唯有美,美具有神奇的力量,人的良知的开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对知识的热爱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无一不是美铸成的。美的教育内容(因材施教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学分团制”)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活力,引领学生热爱学习,使学生沉醉于想象思维,从而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学分团制”下,没有高考,学生学习充满热情,接受的都是精品教育,学生人人平等,教育不公平基本消失;学生被因材施教,能够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接触广泛,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美德容易养成。教育以美来熏陶学生,学生容易沉醉于思维想象,提升创造能力。
本书分析了许多国家的教育得失,指出了美国等国家的教育先进性与落后性的表现与原因。本书从头到尾,也有很多过去没有看到过或诠释得不同的名词:幸福的定义、幸福的异化、教育真谛唯有美、教育规律描述、美德形成方法、完美相思能力、焦点素质、兴趣超越、“学分团制”……特别是“学分团制”,它重定教育方式,重组教育资源,让爱好与愉悦引导学生成长,创造性能力的培植贯穿学习始终,能够引领教育健康发展。
本书的思想成熟于21世纪开始后的十几年,一些内容曾发布于网络和一些会议中,如2014年魏源诞辰220周年学术研讨会,作者的参会论文就展示了“学分团制”。
至今能见到的关于教育的最美好理想见于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即《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讲话反映的“体制机制障碍”有:1. 素质教育处于低层次(学生苦于学习);2. 教育体制落后;3. 教育公平没有实现;4. 终身教育无法实现;5. 个人学习潜能与学习热情远未发掘,更没有体制的促成;6. 教育评价体制落后;7. 中国没有成为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8. 没能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育”。这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教育存在的弊端,但还没有能够根本消除这些落后性的教育理论,而“学分团制”能够从理论上缓解种种教育矛盾、弊端,这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探索。
但愿人类因教育而学习幸福、人生幸福、社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