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伟大的中国G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G新丰县黄磜镇委员会、黄磜镇人民政府组织编纂了记录黄磜地区人民1949年前在中国G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支持武装斗争、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荣史书《黄磜红色之光》,经过几年的努力,正式付梓,这也是中G黄磜镇委员会、黄磜镇人民政府和全镇人民,为中国G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献礼,可喜可贺!
黄磜镇位于新丰县北部,东与马头镇和连平县隆街镇相邻,西北与翁源县龙仙、周陂两镇交界,南与丰城街道和梅坑镇接壤,现辖13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黄磜镇人民政府驻地黄磜圩,距离新丰县城23公里。据《新丰县志》记载,1567年,即明朝隆庆元年设立长宁县时,黄磜现在大部分区域划入长宁;1643年,即崇祯十六年,设立黄茶埔约、礤头约,民国时期设立黄茶乡和梁坝乡。中华人民G和国成立后,设立黄茶乡和梁坝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称为营盘公社,后改称黄磜公社,1983年改设为黄磜区公所,1986年撤区建镇,设立黄磜镇。
黄磜镇属高寒山区镇,地势从东北向西延伸,介于青云山脉和九连山脉之间,千米以上高山有十多座。黄磜镇山高林密,集天地灵气精华,物产丰富,自古盛产茶叶和油茶,在华南茶区颇负盛名,也是著名的反季节蔬菜基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佛手瓜等地理标志产品大量销往广州、深圳等地。因地理位置特殊,古时候有“官道”从该镇通过,主要是从江西龙南进入广东,经翁源、长宁、从化、广州等地,是“南方丝绸之路”,把沿途的特产,如茶叶、桐油、瓷器、猪鬃等运往广州,连接“海上丝绸之路”。
黄磜是革命老区,全镇有12个行政村的42个自然村为革命老区村庄,其中黄沙坑、梁坝、三坑和高群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G产党的抗日主张就在黄磜地区落地生根开花。1939年春,进步青年梁泗源就在梁坝犁头围办起抗战学校,利用纸马舞开展抗日宣传,唤醒山区民众支援抗日,参与抗战。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G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都曾在这里广泛开展活动,东江纵队挺进粤北和北撤都曾经过黄磜。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以及北江支队领导邬强、何俊才、邓楚白、龙景山等老革命老战士,都曾经在黄磜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活动。黄磜曾经发生诸多战斗,东江纵队北江支队、新翁英边区县委、新丰县委多次在黄磜各地召开重要会议,黄磜成为中GD组织和革命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成为新丰西北区革命根据地,黄磜人民为新丰解放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G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G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在我们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之际,黄磜镇组织力量,编纂出版《黄磜红色之光》。这是一本以镇为单位进行系统编研的公开出版发行的党史书籍,是对黄磜人民在中国G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和革命斗争历史的回顾和学习,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无比崇敬和无限缅怀,也是对新丰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的一次梳理和学习。借此机会,向全体参与编纂工作的同志和给予大力支持的有关部门,特别是给予指导支持的新丰县史志办公室,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希望全镇广大G产党员、G青团员、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爱国爱党和热爱家乡的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坚持加强党史学习,G同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光荣历史中汲取新的营养、新的力量,为加快新丰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黄磜而不懈奋斗。
谢罗生
2021年11月
(作者系中共新丰县黄磜镇委员会原书记,
现任新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目录
第一篇 革命武装斗争史概述001
第二篇 党组织及政权建设024
第三篇 革命武装斗争故事选介033
第四篇 革命武装斗争历史人物选介049
第五篇 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大事记070
第六篇 常驻黄磜活动的革命武装队伍序列079
第七篇 革命遗址名录087
第八篇 革命老区名录095
第九篇 革命烈士及受难群众名单097
第十篇 文献摘要101
后 记189
参考资料191
抗日救亡运动开展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抗日救亡洪流汹涌澎湃,冲击神州大地,荡涤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为呼唤全民族起来抗日,全国各地抗日救亡宣传运动遍地开花,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大幅度的抗日救亡宣传,进步书刊似雨后春笋出现,书店纷纷出售进步书籍报刊。报纸面目为之一新,报道了一些真实的日寇侵略消息,推动人们投身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月,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成立,以公开合法的地位,开展抗日统战工作,团结各党派及各阶层人士、抗日将领、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号召和组织捐献物资、经费,介绍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等,对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作用。5月2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到达广州,在中山大学作《目前抗战中的几个问题》报告,阐述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极大地促进了广州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宣传队、战地服务团等许多抗日救亡的群众组织相继出现。
其间,在广州工作的新丰县北区进步青年梁泗源,受叶剑英报告的影响以及进步书刊的启发,对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深刻的认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失去伙伴去不成延安、敌机轰炸、学校停课、书也教不成的情况下,梁泗源毅然返回新丰老家黄磜梁坝,联合家乡的进步力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梁坝位于新丰县城北部,是新丰、翁源两县交界的边远山区。该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日本侵略者打进中国,占领了天津、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实行烧、杀、抢的“三光”政策,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梁坝当地民众都还不太清楚。人们听说梁泗源从省城回来了,纷纷前来探望,问长问短,迫切地想了解国家大事,了解抗日救亡情况。为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到抗日救国斗争中来,1938年7月,梁泗源和进步青年梁云康在梁坝以和尚寺为立足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广泛结识进步青年,和农民谈心,宣传抗日救亡真理。
梁泗源和梁云康、张雪斋等一批青年,认为新丰当前的一些情况很不利于抗日救亡的开展。广州沦陷后,形势更加危急,而山区的抗日救亡氛围却如此淡薄,人们对抗日形势的了解却如此之少;县城里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及民众抗日自卫团、区里的民众抗日自卫大队等,在广大民众心目中只不过是个招牌、装饰品,一旦日本鬼子打进来,能否派上用场?找到唤醒群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的方法,成为这批青年的当务之急。张雪斋说:共产党有个延安,照亮了全中国各族人民前进的道路,让人民看到中国的希望,抗日一定会胜利,我们也可以学习延安,建设一个延安式的抗日阵地。于是,他们决定创办一所抗战学校。
经过紧张的短期筹备,1939年1月,梁泗源等几位进步青年在梁坝犁头围办起了一所抗战学校,首期招收学生40人,分大、中、小三个班。梁泗源任校长兼教员,梁云康为董事长兼教员。抗战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抗日救亡培育人才,学员通过学习,做到能读、能写(出墙报)、能唱、能说、能下乡宣传。学校所用的教材除普教部分外,还采用部分摘录的抗战报刊资料。
梁坝抗战学校成立后,抗日救亡宣传队也随之成立了,队长为梁泗源,副队长为张雪斋、梁云康。抗战学校是为了抗日救亡而办的,抗战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这个宣传队的队员,各个学生担负着力所能及的任务。抗战学校的抗日救亡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以出墙报、发布《抗战消息》、下乡村演说、街头表演、墙报讲解等形式,到黄磜、梅坑、沙田、回龙等地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动员民众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9年2月间,高寨村农民罗求古和梁石永老人建议:抗日救亡宣传队改为纸马抗日宣传队,运用纸马舞的形式下乡进行宣传效果会更好。纸马舞是当地民间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形式,在锣鼓声中有舞有唱,为农村群众所喜闻乐见,可以通过歌词进行宣传教育,场面热闹、生动。纸马抗日宣传队还可以串村过户,逐村逐峒,利用晚上进行表演。农民吃完晚饭后,全家可以扶老携幼带小板凳到表演点坐着看,又娱乐又能接受教育。果然,纸马舞一上场,全村群众沸腾起来了。在梁坝举行的一次晚会上,德高望重的清末举人梁守诚,给宣传队题写了“抗日救国,抗战至上”八个字。梁泗源就在纸马舞演出中即席讲解,阐述“抗日就是爱国,爱国就要救国,救国就要抗日”的道理,既解释了题词,又教育了群众。纸马抗日宣传队先在磜头16个自然村演出,接着开赴黄茶各村进行表演。
黄茶山村还是宣传工作上的空白,那里地薄人穷,上层人士争相出钱买乡长做,搞得农民更加疾苦,雪峒穷人挑木炭去县城卖,翻越大小风门途中冻死的事时有耳闻。这里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抗日、为什么要抗日。因此,纸马抗日宣传队决定开赴那里,向他们宣传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形势,动员他们一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同年3月,梁泗源、梁云康、张雪斋在梁坝抗战学校组织召开了农民代表座谈会。会上,大家讨论大革命时期推行的“二五减租”,鼓励组织农民抗日救亡等课题。
4月,在梁坝抗战学校的影响下,梁坝成立了农会,会员40人,选出梁德古为会长,梁新成、梁楼均为副会长。随后,黄沙坑、高群郑屋相继成立农会。黄沙坑农会,张亚寿为会长,张海邦为副会长;高群郑屋农会,郑荣苟为会长,郑干锦为副会长。
郑选民,黄磜雪峒人,1939年5月,经赵准生介绍,在锡场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马头军屯修睦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发展了龙景山、郑大东等人入党。
党组织对西北区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十分关注,早在抗战学校成立之初,就派郑选民前去协助工作,提供《华北抗战宣传大纲》以及八路军的抗战资料,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也曾到抗战学校指导工作。1939年7月,农忙季节过后,纸马抗日宣传队开始到各村表演宣传。出发前,党组织派郑选民到梁坝向宣传队队员讲解形势,赞扬他们的抗日精神,揭露日军的暴行和汉奸的罪恶,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实行全民抗战,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郑选民在北区深孚众望,又是梁泗源的同乡同学,他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宣传队队员。
宣传队进入黄茶,又演出,又出墙报,还开座谈会,和上层人士交谈,进入每个峒都如此进行,争取上层人士团结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时值饥荒,发动农民起来抗日救亡,就得关心他们的度荒困难,队员们带上干粮和宣传资料,边上课边宣传,出墙报贴标语,召开度荒座谈会、救亡讨论会,商讨推行“二五减租”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灌输抗日救国思想。
秀溪(即今回龙)的楼下、塘村、牛牯塘、合子、余屋各村的农民看了纸马舞宣传,才知道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表示要齐心合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当地至今还流传一首顺口溜:“牛牯井塘又坳下,处处都开抗日花。儿童也知亡国苦,不爱甜糖爱战马,拿起枪刀救中华。”
宣传队进入广韶公路边的回龙来石村,演出前请村小学教师陈子奎讲话。陈子奎原是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的连长,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当他谈起“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十分激动,慷慨陈词:“那时的政府是不准谈抗日的,谈了要杀头,不准中国人爱中国,也不准中国的军队去打击侵略中国的敌人。眼见中国人在遭殃,中国山河在破碎,作为有点爱国心的中国人谁不痛心!现在形势不同了,敢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宣传抗日了,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看来,人民是压不倒的。”
宣传队离开来石村到达蒲昌村,热心抗日救亡的开明人士罗子谦先生对宣传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以他的名义召集邻近各村父老座谈。会上,罗子谦就日军侵入中国,我们如何团结起来一致抗日首先发言,提出:一要联合起来,有人出人,有刀枪的出刀枪,成立义勇队去抵抗日本侵略者;二要减租减息,让农民生活下去;三是纸马抗日宣传队辛苦了,由各公尝出资招待,并捐献宣传用品,表示对宣传队的支持。
宣传队离开蒲昌,继续到西区的下河峒、上河峒、金竹园,再到中区的诸梅乡,沿途展开抗日宣传活动。此时,侵华日军已沿广韶公路进逼,县城已空无一人。宣传队在城郊靠山的俞屋村稍作休息,乘夜走山路回到雪峒,然后分两路胜利回师梁坝。
纸马抗日宣传队下乡宣传,就地取材,演唱通俗,所到之处,农民群众都受到深刻的抗日救亡教育,提高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
随着时局的变化,纸马抗日宣传队下村宣传的工作结束后,梁泗源、张雪斋等人继续组织精干的宣传队在梁坝、黄沙坑、郑屋等村,帮助农民成立农会组织,全面实行“二五减租”,帮助农民解决生活困难,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后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挖掘当地党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黄磜镇委、镇政府作了长期谋划、组织人员、搜集史料等前期准备工作,而后在参与编纂工作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黄磜红色之光》终于完成编纂工作,正式付梓。
黄磜镇委、镇政府对于《黄磜红色之光》十分重视,从人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专门成立编纂机构,领导编纂工作,拨出专门经费给予支持,编纂工作还得到新丰县史志办公室张京泉主任等各位同仁的热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县政协副主席廖少明,原史志办主任、县老干部局局长张文聪,也对编纂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编纂主要参考了《中国共产党新丰县地方史(第一卷)》(俗称“一卷党史”)、《中共新丰党史大事记(1939—1999)》、1998年版《新丰县志》、《战斗在新丰》及其续集、《红星耀丰江》(第二辑)、《新丰红色故事》《新丰县革命遗址通览》《战斗在北江》《东江纵队史》《中共韶关党史大事记》《新丰县民政志》《新丰英烈》《遥田红色印记》等书刊,以及黄磜申报镇村革命老区有关材料和老同志老革命回忆录。
《黄磜红色之光》是新丰县第一本以镇为单位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党史书籍,较为全面、真实、准确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磜地区人民开展活动和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是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鲜活的本土教材。
由于行政区域的发展变化,当年党组织和游击队活动都是在多个县镇交界接合地方,有的史料无法完全区分是否属于现在黄磜镇所在区域,因此,在编纂过程中,难免存在表达上的偏差。不同史料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有出入,对于无法确证的,本书予以保留,以呈现可能的原貌。由于文字规范工作不断发展,本书文字均以Z新文字规范用字为准。又由于编辑水平有限,加之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年代久远,史料不全,时间跨度长,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12月1日
序 言
在伟大的中国G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G新丰县黄磜镇委员会、黄磜镇人民政府组织编纂了记录黄磜地区人民1949年前在中国G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支持武装斗争、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荣史书《黄磜红色之光》,经过几年的努力,正式付梓,这也是中共黄磜镇委员会、黄磜镇人民政府和全镇人民,为中国G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献礼,可喜可贺!
黄磜是革命老区,全镇有12个行政村的42个自然村为革命老区村庄,其中黄沙坑、梁坝、三坑和高群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G产党的抗日主张就在黄磜地区落地生根开花。1939年春,进步青年梁泗源就在梁坝犁头围办起抗战学校,利用纸马舞开展抗日宣传,唤醒山区民众支援抗日,参与抗战。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G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都曾在这里广泛开展活动,东江纵队挺进粤北和北撤都曾经过黄磜。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以及北江支队领导邬强、何俊才、邓楚白、龙景山等老革命老战士,都曾经在黄磜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活动。黄磜曾经发生诸多战斗,东江纵队北江支队、新翁英边区县委、新丰县委多次在黄磜各地召开重要会议,黄磜成为中G党组织和革命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成为新丰西北区革命根据地,黄磜人民为新丰解放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2022年6月
(作者系中G新丰县黄磜镇委员会原书记,
后 记188
参考资料190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