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史、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在学习党史,研究毛泽东和隆回人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有历史记载的,就有近二十位隆回人,或有缘认识伟人毛泽东,或有幸目睹伟人毛泽东的风采,或有福得到伟人毛泽东的关注关心。
有缘认识毛泽东的隆回人,是幸运的。
1919年4月,今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前清秀才马国霖,带着儿子马非百、马子谷外出求学,在岳麓山下蔡和森的“沩痴寄庐”里借住了约两个月,有缘认识了毛泽东。马国霖耳濡目染毛泽东的非凡气质和人格魅力,于是教育儿子马非百、马子谷:“毛润之气质非凡,将来得天下、定乾坤者必此人也。汝辈当永从之!”
马非百后来在北大求学时,进一步和毛泽东相识相知,使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抉择有了明确的方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河南沦陷后,马非百利用在河南省政府秘书处工作的政治身份,先后保释和保护过邓拓、嵇文甫等多名著名人物和学者。1949年 3月,曾把他介绍进北大任职的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邀他去台湾大学担任教务长或总务长,马非百牢记父亲的教诲,坚决拒绝了傅斯年的邀请。
马子谷小毛泽东五岁,小蔡和森三岁,因为年纪相仿,又都是读书人,谈话很投机,经历了一段同坐爱晚亭,同游水陆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谈时事的激情岁月。从此,马子谷更加发愤读书,十分关心时事,成为进步民主人士。1948年 7月,程潜出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马子谷以湖南省特种矿务局管理处专门委员身份,不遗余力参与争取和平解放湖南的革命工作。通过他和程潜族弟程星龄的友情,畅通了和程潜对话的渠道。政治上通过程潜撤销了几个反动专员和县长,军事上争取了姜和瀛宪兵团、刘鸣球团和老上级李觉将军及其部属,为 1949年 8月 4日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1938年 3月,国民党将军魏巍夜访延安时,毛泽东接见了他,两人相处到深夜。魏巍从毛泽东深入浅出的谈话中悟出了深刻道理,心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使他真正体会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深刻内涵,从此弃暗投明,正确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改名白天,1957年 3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有幸目睹毛泽东风采的隆回人,是幸福的。
永远让全世界人民手捧洁白菊花、满怀敬仰之情排着长龙瞻仰遗容的伟人毛泽东,在他执掌乾坤、叱咤风云、威震世界的峥嵘岁月,有谁不想目睹他的伟人风采?
民兵代表卿上华、范凤梅(女)和李叙志是幸福的,和毛泽东合影留下了历史的瞬间。石匠阳正甫、赤脚医生廖世清、中学生红卫兵代表阮开贤是幸福的,他们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当着日夜思念的伟人毛泽东的面,高呼“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们喊出了自己对祖国、对党和对毛主席无限深情的心声。廖世清总是激动而又幸福地回忆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一刻,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来,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念着“毛主席,我终于见到了您!”石匠阳正甫在高呼“毛主席万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他自豪地将那一刻的情景对儿孙们讲了一辈子。
有福得到毛泽东关注关心的隆回人,是自豪的。
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有一道耀眼的历史风景——在袁吉六墓前,矗立着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毛泽东亲书的“袁吉六先生之墓”七个大字。袁大胡子如若有知,当捋须含笑九泉——共和国主席给自己的老师亲书碑文,这在毛泽东的二十四位老师中,也仅有他袁仲谦一人!
1945年 8月,毛泽东在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期间,孙俍工很想见毛泽东,就在他茶饭无心时,想不到毛泽东会带着周恩来、王若飞去看他,三人都说:“孙先生,我们来重庆好几天了,今天才抽身前来拜望,抱歉之至!”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孙俍工一直与毛泽东有着长期的、亲密的交往。两人诗书唱和,彼此牵挂。
足矣!足矣!隆回人为袁吉六和孙俍工感到骄傲!隆回的历史因为袁吉六和孙俍工而添彩!
大革命时期,时任湖南省总工会书记的隆回县高平镇棋坪村人彭慕陶,与毛泽东、董必武、郭亮、夏晞、宰去病等 8人组织领导湖南农民运动。“马日事变”时,因许克祥调动武装包围总工会,彭慕陶从三层楼上掀瓦跳地负伤不幸壮烈牺牲。1945年,其儿子彭黔生随王震部队南下,在夜间急行军时不幸坠岩牺牲,一门双烈。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为彭慕陶颁发了烈士证书。彭慕陶若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无比自豪!
廖初江,隆回县原丁山乡朝阳铺(今六都寨镇朝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因在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而一举成名。1959年,他被沈阳军区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和“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关心。1966年,廖初江从沈阳军区办公室调到《解放军报》任副总编职务(缺总编),兼任报社党委书记。1967年,廖初江担任了《解放军报》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69年,廖初江当选为“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兼任共青团中央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如此美丽人生,谁不倍感自豪?
研究这二十来位隆回人的骄人经历,又一次验证了一些朴素而又深刻的人生道理。
人,只有为梦想而奋斗,才会得到机遇的青睐。
1911年,胸怀底层百姓疾苦的司门前镇兴隆村人欧阳秋曝决定游学长沙,并有幸结识了毛泽东。由于两人都有济天下苍生的共同抱负,不久,两人便成为好友,常常在一起谈身世,谈学问,谈时局。欧阳秋曝从省立一中毕业后,回乡担任中心学校教员。先后创办秋曝学校和平民夜校,白天教学生,晚间教平民。1924年秋,欧阳秋曝应宝庆县劝学所长贺民范先生之邀,出任县督学。1925年冬天,欧阳秋曝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建立了全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1926年 10月,中共宝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欧阳秋曝任农运委员。1928年 2月,在欧阳秋曝等的精心组织下,司门前区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随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彭钟泽,字觉如,1896年 4月出生于今隆回县羊古坳乡中团匡家铺。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彭钟泽毅然决定赴省城长沙求学。因当时南北战争不息,父亲不让他远去,说:“你知道,‘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吗?”彭钟泽说:“知道。而且,我还听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志在四方’。”父亲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去长沙。1917年初秋,彭钟泽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编在第十六班。与毛泽东为校友。彭钟泽一心想结识毛泽东,通过乡友引荐,彭钟泽终于见到了这位心中仰慕已久的学兄。听说彭钟泽是同学兼好友欧阳秋曝介绍来长沙求学的,毛泽东很高兴,不但向彭钟泽介绍了省立一师的情况,还把自己的笔记《讲堂录》借给他看。
罗卓云,又名罗英,1892年 11月出生于今隆回县金石桥镇白马庙村。他为了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革命知识,在寒暑假期间,到长沙自修大学附设的补习学校学习,常到毛泽东、易礼容创办的文化书社去阅读。他就是在文化书社被毛泽东称为同学的,并被毛泽东引为知己至交。1922年冬,在毛泽东、易礼容等介绍下,罗卓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宝庆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书写隆回党史,隆回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无疑是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1925年冬,罗卓云在司门前镇永明村建立了隆回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司门前党小组。
翻开隆回党史,这三位革命先驱虽然都壮烈牺牲,但流芳千古!
人,只有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才会拥有出彩人生。
阳正甫,因为石匠手艺出类拔萃;廖世清,因为在众多的赤脚医生中出类拔萃。他们因为出类拔萃,所以才能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见到心中敬爱的领袖毛泽东。
人,只有学识渊博,才会魅力无穷。
大浪淘沙,流走的是物质财富,留下的是文化瑰宝和精神文明。人的一生,能否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能否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袁吉六和孙俍工作了最好的回答。
有道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天资聪敏,博闻强记,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在他十四岁那年,辰沅道台巡视葫芦寨屯务,住宿刘家客寓,耳闻隔壁琅琅读书声,通宵达旦,心甚异。次日天明,命弁兵把夜读者袁吉六传来,见他身穿破旧长衫,五官却很端庄,欲试其才,出联曰:“小学生蓝衫扫地”,袁吉六随口对答:“老大人红顶冲天”。袁吉六在教学之余,竭力著书立说,著作等身。撰有《文字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撰写在袁吉六墓碑上,再恰当不过。
孙俍工在第一师范任教时,讲课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前来旁听的日见其多,走廊上都坐满了人。毛泽东听了他的课,对他说:“您的课讲得真好,相识恨晚呀!从今天起,您讲课我都要来听的,不知可肯收下我这个学生?”孙俍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诗人,同时亦是书法大家。毛泽东的书法胸纳万有,浑然天成,独成一家,极为世人景仰。但人们却不知道,毛泽东能写出一手好字,曾得益于孙俍工的指点。孙俍工还被人誉为“毛泽东的书法老师”。
“世上有民皆受泽,人间无水不朝东。”1956年至 1958年,毛泽东几度畅游长江。当时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的贺学海,和许多文人骚客一样,想以诗词感怀。他漫步长江大桥之上,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信口吟出了这副著名的毛泽东嵌名联。
古人云:“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来源于才学的积累,灵感来源于情感的迸发。贺学海生于今隆回县金石桥镇罗公湾村,6岁识字,29岁中湖南乡试 40名举人中的第 13名。光绪三十年,公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任浙江省警务处行政科长等职。浙江每遇官吏考试及法政学堂、高等警校毕业生会考,都派他主持。当时的浙江官员,出自他门下的达 4000余人。
几十年过去了,贺学海的毛泽东嵌名联仍然受到广泛赞誉。在历史长河中,一个前清举人,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因为写出了毛泽东这颗永恒历史巨星的嵌名联,贺学海,也会永远闪烁在历史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