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全,男,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后受聘于企业担任高管。在多年的工作中,一直致力于“好家风”文化传播,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功融入经营管理之中。2019年在东莞广播电视台担任《家风故事》讲述者;荣获东莞市2020年十大杰出经理人称号、东莞市“品牌力量”杰出人物称号。业余爱好写作,在《东莞日报》《东莞时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时有作品发表。
序一:
文/孙周秦(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巡视员)
“家”是人生幸福的心灵港湾。自古以来,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优良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关于齐家治国的名言警句,流传至今。
晚清名臣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另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家训在一个人成长甚至一个社会与国家的兴衰荣辱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淳厚尤为重要。“家风”好不好,对外决定一个家庭树立的社会形象,能否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赢得社会的尊重,对家族未来的兴衰至关重要。只有家风优良,才能塑造美好、和谐的家庭。同时,良好的家风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很小的时候,老师教过一首诗,农民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不浪费任何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这句名言,小的时候不太明白,但是长大后我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就是追求诚,“思诚者,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俭”“诚”这些字都是家风精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天的物质文明更是高度发达,如何让人们将中国传统家风铭记,世代传承,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一定不要遗忘“仁、义、礼、智、信、忠、义、孝、爱、和”这些汉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让这些传统文化精髓能真正践行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家风。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家风传承如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优良的家风教育,是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之一。所以要求每个家长要树立良好的家风,注重自身修养,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相对稳定的家庭风气。
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是衔接传统文化血脉的重要方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俭、孝、善、让”经过新时代的积淀、传承和弘扬,已成为每个家庭价值观的共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我们传承良好家风就是要善于从优秀的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营养,从而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论生活的格局如何变化,家国情怀早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在新时代文化发展潮流中,我们更要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建立新时代社会文明新风尚。
远全先生《百字传家风》诗集的面世,意义极其深远。这是一本传承家风文化的通俗易懂的优秀作品。他提炼出代表家风家训、处世哲学的单个字,再用新体七言诗的形式对这些单个字进行解读,说明它的意义、对它的理解,让人们对这个字的含义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四句诗通俗易懂,有韵律,便于人们传唱,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传播家风文化,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是大人和孩子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通俗读本。
祝福远全先生,希望《百字传家风》诗集能传播得更远更久。
序二:
文/许亦南(广东比伦生活用纸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传》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与积不善的Z大区别,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连接个体和社会的重要纽带,良好的家庭风气既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所以,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已上升到新的高度。在平时生活中,人们也学习到不少优秀家风家训,如“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此句出自安徽绩溪《章氏家训》。又如墨翟的“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如何让这些优秀家风格言世代传承下去,是新时代的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远全先生是我的同事,在企业负责运营工作多年,对公司企业文化传播做了大量工作,对“家风”文化的发展和推广、品牌价值的提升做出很大的业绩。此次他创作的《百字传家风》诗集的初稿摆在我面前,确实让我感到吃惊,因为一直从事企业运营管理工作,偶尔听说他要写一本关于家风传播的书籍,以为是玩笑话,没放在心上。他的诗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得以结集出版,应该有以下原因吧:
一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载体。只有热爱传统文化,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适宜人们传唱的诗歌。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一直感染着人们,这种优秀的文化传播形式,让人们钟爱有加。
二是他对“好家风”内涵的认同和理解、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诗人灵感迸发的土壤。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对艺术的热爱,进而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这是作者成长的必由之路。相信每位读者一定能从每一字的诗歌中有所感触,深刻理解诗歌的含意,找到自己应该弘扬或者要修正的家风,从火热的生活中,体验到诗歌形式对家风文化传播的艺术之美,体会到诗歌是学习、传播并树立好家风的优秀文学形式。
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才能感知生活,体会到文化传播的力量,从内心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要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朗读诗歌是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让人们在诗歌的学习中吸收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建立好的家风文化。
三是关心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社会正能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关注、对大众的热爱,激发其更大的创作热情。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崇尚礼仪,重视道德,注重修养。“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以含蓄或直白的语言在生命中传递美、哲理和力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长情,还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大道向往,抑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岁月流逝,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就是我们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是我们继承或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用诗歌传承家风文化,永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家风家训”是治家、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新时代传承,好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传承没有断流的民族,在传统文化的观念上,一直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人们眼里的“家”,并不是单纯地认为是个场所,更多的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见证。一个家族的延承、发展,可以通过自己家族的“德行”“家风”“家训”的传承来体现优秀家族文化,从而形成社会公德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弘扬中华文化,既可以领略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引导人们珍惜这份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中国家风家训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时至今日,我们为人处世的种种准则大都源于中国家风家训。为人师长、父母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远全先生创作《百字传风家》诗集,开创了家风文化传播的独特途径,对家喻户晓的“仁”“义”“礼”“智”“信”“和”“诚”等一百个关于家风家训或为人处世准则的单字做了深入透彻的解读,阐述其对家庭的好处、对个人修身处世的意义。每个字的含义用新体七言诗的形式去传唱,押韵、简单、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种传播家风的形式新颖、独特。每个字的解读分成了咬文嚼字、诗歌传情、作品注释、诗词大意四个板块,融知识性和赏读性于一体,是弘扬传统文化、亲子共读的良好读本。
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很多前辈跟我说,坚持把“好家风”传承下去,是件功德无量的事。远全先生出书,也是异曲同工,与你共勉!
目录:
002 仁
004 义
006 礼
008 智
010 信
012 温
014 良
016 恭
018 俭
020 让
022 忠
024 勇
026 廉
028 耻
030 谦
032 诚
034 德
036 孝
038 睦
040 爱
042 谐
044 勤
046 容
048 悦
050 贤
052 同
054 清
056 恩
058 善
060 安
062 思
064 朴
066 和
068 严
070 明
072 厚
074 慎
076 友
078 念
080 情
082 家
084 序
086 慈
088 美
090 尚
092 强
094 理
096 顺
098 喜
100 康
102 新
104 荣
106 富
108 简
110 盛
112 优
114 学
116 乐
118 吉
120 快
122 利
124 暖
126 直
128 甜
130 旺
132 圆
134 恒
136 精
138 洁
140 瑞
142 稳
144 红
146 胜
148 公
150 趣
152 伴
154 财
156 毅
158 淳
160 寿
162 磊
164 赞
166 凡
168 雅
170 福
172 丰
174 度
176 正
178 敏
180 卓
182 名
184 辉
186 笑
188 劲
190 杰
192 高
194 合
196 成
198 润
200 丽
202 后记 新的起点
后记:
新的起点
岁月匆匆,人生过半,至今还在奔跑的路上。
日常工作之余,我常常思考,现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总感觉不少人生活在焦虑中,每天疲于奔命,对于人们这种生活状态,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之中,已近五旬,百思不得其解。
工作之外,周日有时间的话我就会去参加朋友主办的论坛、沙龙之类的活动,以此来梳理自己的思路,寻找灵感。一日,去外地参加活动,到一朋友办公室喝茶,这位朋友着装与普通人不同,穿着黑色唐装,手拿佛珠,谈吐有古风遗韵之风范。他说要写一本关于解读汉字的书籍,房间内也有几位客人一起参与聊天。我本对文学有兴趣,对汉字有一定了解,就针对一两个字讲了自己的见解。朋友感觉有道理,说不如参与其中,一起撰稿出版,我说我没有闲暇时间去研究创作,笑笑了之。
古代流传下来的家风故事、箴言都很好,但很难找到一个系统方法去传承、传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新时代的创新创作手法去理解、表现、传播传统文化?想起解读字义之事,心中茅塞顿开,我也可以独立创作此类诗词,于是开始构思创作主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艺术更是魅力无穷。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上升到新的高度,家风文化是连接传统文化的纽带。于是我就从儒家文化及汉字演变发展的角度,找出100个字,这些字代表个人家庭追求的“家风”或者个人修身处世哲学,通过对这100个汉字的解读、阐释,可以建立并传承良好的家风规范,找到各自做人的准则,因此书成取名《百字传家风》。同时,我也在思考,千百年来很多名家也留下很多关于传承家风家训的警句名言,但是感觉很少以系统性、通俗易记的形式来传播家风家训,于是就决定采用新体七言诗来解读这100个字,这种形式短小精悍,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唱,适合不同群体阅读。
当然,在创作过程当中,对自己采用这种形式传播家风文化能否得到大众认可,我也做了前期调研。拿出几首初创的诗找不同工作岗位的朋友交流,大都觉得这种形式不错,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当中,长篇理论的讲述、解读,人们难以静心研读,采用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传播文化,人们是容易接受的,所以就毅然决定按此创作形式定稿。
本书即将和全国读者见面,有诚惶诚恐之感,同时也有兴奋激动之情。在此感谢东莞市文化馆龚冠夫老师、卓芳咨询董事长巩军芳、中国网刘献兵先生、书法名师何锐先生,也感谢一直关注与支持我的社会各界朋友,你们的好建议、好主意,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激情,激发起我无限灵感。
本人在文学创作方面还在持续学习,在诗的咬文嚼字方面仍需加强,诗中有少许语句借鉴了前人句法,但本书一定是本人用心创作,初心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读者若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指正,本人一定虚心接受,及时更正。
是为跋。
刘远全
2021年6月6日于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