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知行合一,让初中文言文更加精彩
一
欧阳伟老师在大作即将出版之际嘱我作序,我深感荣幸。
初识欧阳,缘于十年之前。那时,欧阳用一篇文言写成的参赛作品,折服了在场评委。我见评委们交口称赞,暗自诧异。拜读之后,我也深深为文章那酣畅的文笔、凝练的文辞、磅礴的文气叹服:教坛焉得更有此人!约来一晤,相谈甚欢,互诉师承,满心欢喜,结为至交,已逾十载!
这十年来,我有幸见证了欧阳的奔跑。他崛起于墩里,成就于松湖。他做人朴实,对家人、对朋友、对生活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一位纯粹的谦谦君子;他学问扎实,在多个领域笔耕不辍、斩获颇丰。即便如此,他还是始终如一地沉醉甚至痴迷于文言文,是一位能静得下来做学问的纯粹的人。
二
文言文,是初中学子面前的一座大山。欧阳咬定青山不放松,带领团队始终朝抵抗力ZD的路径走。其志坚,立志为孩子们找寻攀登文言大山之路;其行健,着眼课堂以外的文言学习、践行于文言群文阅读的别样世界。
这本书既是文言文的学习专题,更是少年精神世界的独特空间。全书的结构别有韵致。第一辑:文言·文面;第二辑:文言·文境;第三辑:文言·文辞,总共三十章。
学习文言的过程正如每一辑的题面小诗中所言,从“最爱文言面,执卷掩窗眠”,到“最喜文言境,烟笼山逾青”,再到“最念文言辞,吟哦自成诗”,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系统的习得从来都是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的过程。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这本书或是对课内文言学习的延伸,或是对文言知识的补充拓展。但这种拓展它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拓展,而是孩子们在共同议题下的集体建构。除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欧阳在文言材料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精耕细作,以点带面,把“言文章道”融合在故事之中。当然,孩子们在整体精神上的成长也暗含其中。
三
对于语文、对于文言文,我与欧阳都有着诸多不谋而合的观点,尤其是在当下,在各种语文标签盛行的时代,我提倡的“知行语文”,也得到欧阳诸君的坚持与践行。
我想探索的“知行语文”,是基于真实或虚拟的生活情境,尝试建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体系,尝试构建一种本真的、别样的、认知与实践合一的语文学习世界: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故事中渗透语文,在情境中熏陶语文,在知与行的别样世界中畅游语文。让语文学习无处不在,让学习语文无时不可。
因而,如果从“知行语文”的整体角度,欧阳这本书的特色依然是故事。既有学习的故事,也有成长的故事;既有校内的故事,也有校园外的故事。情节上、情境上的安排,是为了增添语文学习兴趣而创设。
在这本文言文的别样世界里,它以“专题”为经线,串起字词句章,穿插各种文言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持续学习文言的兴趣,呵护理性思考;以“素养”为纬线,紧扣“必备人文品格和关键语文能力”,创设每一章的情境,不仅想引导孩子们如何学习和鉴赏文言,更想引领孩子们学会做人和立身处世:具备温暖的心和发现的眼睛。
这本书的主角也是孩子。书里的孩子都是虚构的,笔下的他们:积极、正直、善良,有悲悯之心……是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书里的孩子又是真实的,他们与所有初中生一样,与教师、与家长自生长、共生长。做到言传身教,知行合一。
这本书的宗旨一样是尊重童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书中孩子的学校一样为“知行中学”,学校的理念为“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孩子们所学的追求知与行、生活与实践合一的语文叫“知行语文”。
在知行语文探索的路上,我很欣慰,我们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希望初中生朋友们喜欢!一起读起来吧!
2020年11月于东莞
目 录
第一辑 文言·文面 最爱文言面 执卷掩窗眠
第1章 聪明的小孩002
第2章 恭候光临011
第3章 《论语》之“仁”018
第4章 中华好家风026
第5章 小句读,大学问033
第6章 学点天文历法041
第7章 《木兰诗》的文化密码050
第8章 花之君子057
第9章 政区及地理沿革064
第10章 汉字的表情074
第二辑 文言·文境 最喜文言境 烟笼山逾青
第11章 动人的风景,美丽的骈句079
第12章 你的“信达雅”087
第13章 瞭望苏轼095
第14章 史家之绝唱103
第15章 可爱的孟子111
第16章 寻觅《诗经》之美119
第17章 庄子的浪漫130
第18章 古人的工匠精神137
第19章 古代职官知多少145
第20章 文体的演变153
第三辑 文言·文辞 最念文言辞 吟哦自成诗
第21章 文言字词的魅力163
第22章 山水的世界174
第23章 虚词课堂里的小欢喜182
第24章 庙堂与江湖191
第25章 金声玉振 音谐韵致199
第26章 特殊句式遇到了思维导图207
第27章 谋臣策士215
第28章 诸葛亮的眼泪225
第29章 三问四答233
第30章 存在的家园240
索 引244
后 记246
后记:
给自己一个梦想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沉浸在文言的世界里,自有一番别样的喜乐。
两年前我从刘巍老师那里受到启发,开始构思这本书,想从语文学习的视角,用故事的方式讲述文言,把教材里相对孤立的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立体的知识,把字词的点和句子的线汇成平面的单篇文言,再通过群文的方式把它构建成立体的文言体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文言魅力,在故事中渗透文言知识,在情境中熏陶古典文化,在知与行的世界里领略文言之美。
在这个别样的世界里,我希望孩子们愿意去读文言,然后懂文言,会文言,甚至是爱上文言,与古代作家对话,与古代圣贤对话,在古人的智慧里找寻人生的方向,汲取生命的力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望自己的古典文学之路,从最初单纯的喜爱,写诗词,写文言,写骈赋,原本不过是想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种些文花字草,到后来在刘巍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做文言文的专题研究,从文言文与信息化的融合再到文言文的群文阅读,再从群文到整本书的阅读。我带孩子们读《笑林广记》,读《世说新语》,读《古文观止》,读阮籍,读嵇康,读苏轼,读纳兰性德,……在这个过程里,古籍的搜集与整理,版本的选择与确定,都困难重重,但我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孩子们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找寻快乐与幸福。
幸运的是生逢其时。近些年来,东莞市教研员刘巍老师大力倡导知行语文,我亦身体力行并受益其中,学习方式的改变让教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自己的细嚼慢咽式的传统文言课堂走向学生集体建构的文言课堂,老师支配得越少,学生的趣味越多,自然收益也越多。
松山湖北区学校的冯正华校长常跟我们说:“如果你有一个未来,那一定是和其他人一起的未来。”在文言文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团队一起成长,三年的时间我们始终如一,围绕文言从言文章道到群文阅读策略,我们一直在突破。在《初中文言文的别样世界》即将付梓之际,感恩和我一路前行的人。首先感谢刘巍老师和邹峰老师的倾情指导与鼓励,让这本书从一个构想到行文成篇;感谢工作室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蔡小莲、张肖霞、李粤红、关淑怡、彭莉、庞艳、刘华、黎燕云、徐晓璐、黎敏施、杨日启、王家莉、李慧健老师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也一并感谢金华杰、卓意玲、欧阳菊子、任慧敏、夏婉琦、刘昭琪、刘日林老师在百忙之中帮忙校对文稿;另外还要感谢老同学区玉玲老师的鼓励与帮助。
也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一位将满七十还在返聘教书的老教师,他骨子里的文人气息让我精神世界变得纯粹而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