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言…………………………001 大朗村名歌(一)…………008 大朗村名歌(二)…………010 节气歌(一)………………012 节气歌(二)………………014 节气歌(三)………………016 节气歌(四)………………017 月令歌(一)………………018 月令歌(二)………………019 月令歌(三)………………020 月令歌(四)………………021 月令歌(五)………………022 中秋节歌(一)……………024 中秋节歌(二)……………024 中秋节歌(三)……………026 中秋节歌(四)……………026 月光光歌(一)……………028 月光光歌(二)……………030 月光光歌(三)……………030 月光光歌(四)……………032 月光光歌(五)……………032 月光光歌(六)……………033 鸡公仔歌(一)……………037 鸡公仔歌(二)……………038 鸡公仔歌(三)……………039 鸡公仔歌(四)……………039 鸡公仔歌(五)……………040 鸡公仔歌(六)……………040 鸡公仔歌(七)……………041 打髀仔歌(一)……………042 打髀仔歌(二)……………042 打髀仔歌(三)……………044 打髀仔歌(四)……………044 打掌仔歌(一)……………046 打掌仔歌(二)……………046 打屎忽歌(一)……………047 打屎忽歌(二)……………047 死妹髀歌(一)……………048 死妹髀歌(二)……………049 可惜惜歌……………………050 洒碌仔歌(一)……………052 洒碌仔歌(二)……………052 龙船歌(一)………………054 龙船歌(二)………………054 农忙歌(一)………………057 农忙歌(二)………………057 早起歌(一)………………058 早起歌(二)………………058 读书歌(一)………………062 读书歌(二)………………063 读书歌(三)………………063 娶心抱歌(一)……………064 娶心抱歌(二)……………065 新抱歌(一)………………066 新抱歌(二)………………067 新抱梳头歌…………………068 新抱出堂歌…………………069 水滴滴歌(一)……………070 水滴滴歌(二)……………071 嫁妹歌………………………073 嫁女歌………………………074 怕嫁歌………………………075 哭嫁歌(一)………………076 哭嫁歌(二)………………077 哭嫁歌(三)………………078 哭嫁歌(四)………………079 哭嫁歌(五)………………080 哭嫁歌(六)………………081 娶嫁歌………………………082 独得女儿嫁果远歌…………083 少妇怀春歌…………………084 洞房叹歌……………………085 床头床尾歌…………………086 过好姑娘无老公歌…………087 想娶老婆要钱歌… ………088 劝寡妇歌(一)……………089 劝寡妇歌(二)……………090 顶哭嫁歌(一)… ………091 顶哭嫁歌(二)… ………092 大婆哭歌……………………093 哭女歌………………………094 哭母歌………………………095 哭丧歌(一)………………096 哭丧歌(二)………………097 哭丧歌(三)………………098
哭丧歌(四)………………099 哭丧歌(五)………………100 归家有仔喊爸爸歌…………101 勉夫歌………………………102 唔使忧愁歌…………………103 使乜忧歌……………………104 无钱饿到眼睁睁歌…………105 出门食几过凄酸歌… ……106 终归有日变富翁歌…………107 穷佬亦无代代挨歌…………108
柴歌(一)………………109
柴歌(二)………………109
柴歌(三)………………111
柴歌(四)………………112 挨芋头歌(一)……………113 挨芋头歌(二)……………113 叹穷歌(一)………………114 叹穷歌(二)………………114 叹歌(拆字歌)(一)……116 叹歌(拆字歌)(二)……118 戒赌歌(一)………………121 戒赌歌(二)………………121 戒嫖歌………………………122 戒毒歌………………………123 知足歌………………………124 人心不足歌…………………125 有人富贵有人贫歌…………127 摇钱树歌(一)……………128 摇钱树歌(二)……………128 笑歌…………………………129 笑微微歌……………………130 笑哈哈歌……………………130 笑死人歌……………………132 唔好笑人歌(一)…………133 唔好笑人歌(二)…………133 牛牛牛歌……………………134 马马马歌……………………135 牛马歌………………………136 骑牛牛歌……………………137 牛仔咩歌……………………138 蒸畀狗仔食歌………………139 做仔好歌……………………140 做妹好歌……………………140 娥眉月歌……………………142 阿妹靓歌……………………142 掌牛妹歌……………………144 落大雨歌……………………145 落雨大歌(一)……………146 落雨大歌(二)……………147 落雨仔歌(一)……………148 落雨仔歌(二)……………148 细佬哥歌……………………150 细时爽歌……………………151 大头仔歌……………………152 大食懒歌……………………152 荔枝黄歌……………………154 芒果仔歌……………………156 蔗仔歌………………………156 屋仔歌………………………157 谜语歌(一)………………158 谜语歌(二)………………158 谜语歌(三)………………159 谜语歌(四)………………160 谜语歌(五)………………160 谜语歌(六)………………161 乜嘢歌………………………162 点脚班班歌…………………163 点崩脚字歌…………………163 点趾鸡脚歌…………………164 点趾普佬歌…………………165
氹氹转歌………………………166 团团转歌……………………167 腾腾转歌……………………168 晕晕转歌……………………169 迷蟾蜍歌……………………170 迷八仙歌……………………171 孔明借东风歌………………172 猜拳歌………………………173 单身汉歌……………………174 隆隆谷歌(一)……………176 隆隆谷歌(二)……………177 偷谷精歌……………………178 讨债歌………………………179 童真歌………………………180 排排坐歌(一)……………182 排排坐歌(二)……………182 捉禾虫歌……………………183 夜啼郎歌……………………184 好乖乖歌……………………184 麻笔蓬蓬歌…………………187 犁田歌(一)………………188 犁田歌(二)………………189 唔好虾我细歌………………190 心莫慌歌……………………191 催眠歌………………………192 觉觉睡歌……………………193 月月月歌……………………194 烟烟烟歌……………………196 舞龙歌………………………197 游洒碌歌(一)……………198 游洒碌歌(二)……………199 车辘头歌……………………200 女或男歌……………………201 扭纹柴歌……………………202 赚钱归歌……………………202 水大大歌……………………204 萤火虫歌……………………204 报恩歌………………………205 卖懒
序言
用民谣记住乡愁
此刻,样书已在手上,心中暖流涌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长愿大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民谣,记得住乡愁。
后 记 叶金镇 大朗,原是一个农业大镇,更是遐迩闻名的“荔枝之乡”;时至今朝,她早已一跃而成为饮誉中外的“中国羊毛衫名镇”,还荣获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甚多的美誉佳名——大朗荔乡织城名镇,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如此一方热土上,当然不乏其丰富而宝贵的地方文化…… 光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城市化与现代化气息日趋浓厚的今天,对于大朗这一历史文化古镇之地方文化,有些大朗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或知之不多,或知之甚少,或全不知晓。即便是一些年长者,亦或多或少地陌生了,甚而淡忘了……有鉴于此,编者对某些为大朗人所陌生所淡忘却又凝聚着浓厚乡音乡情之地方文化瑰宝,诸如“民谣、对联、传说、文物、谚语和口头语”等等,着手致力搜罗发掘,并加以核证整理,编著成数册。一者,让我们大朗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于学习工作之余,于茶余饭后之际,透过这些乡音乡情,透过这些地方文化,更好地认知自己的祖祖辈辈:了解祖先的抱负和追求,了解祖先的创业和拼搏;领悟祖辈的聪明才智,领悟祖辈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宗的喜怒哀乐,感受祖宗的苦辣酸甜;学习先祖贻赠给我们的丰富语言,学习先祖传授给我们的宝贵 经验;发扬先辈勤劳善良等优良传统,发扬先辈开拓进取等可贵精神。与此同时,透过这些乡音乡情,透过这些地方文化,让我们大朗人,更好地了解大朗原始古老的昨天,从而使我们益发酷爱大朗改革开放的今天,进而以浓墨重彩,悉心描绘大朗如花似锦的明天!二者,对无数有志于立足大朗就业创业的新莞人而言,他们若能尽早了解大朗的地方文化,早日熟悉大朗的风土人情,定能促其更快更好地与本地人交流沟通,这对于新莞人在大朗的发展,无疑会受益匪浅——书册倘能裨益于如此众多之“外来媳妇”与“本地郎”,使他们热爱大朗,给力大朗,装扮大朗,则编者于愿足矣! 此册书内容是“民谣”。民谣,顾名思义就是民间流传的歌谣,亦称民歌。民谣传诵历史悠远,故其作者皆无从考究,不得而知。民谣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本书编者共搜集、整理了204首民谣。民谣中之某些方言,略加注释于后,谨供读者参考。某些方言无其字,或其字生僻,则用其他通俗常见之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以大朗墟音为准)。此外,某些民谣因地而异,有多种唱法,编者一并收集。 值得提及者,乃书册之内容,似乎方言累牍,土气盈篇,“阳春白雪”者少,“下里巴人”者多,颇有不登大雅之堂、贻笑大方之嫌。编者认为: “女不嫌母丑,子不怪父贫。”正所谓“人是故乡亲,话是家乡明;唱一首民谣,寄一份乡情!”面对这些凝含着和散发着大朗浓郁故土气息的地方文化,面对这些孕育了和孕育着大朗世代能人俊士的乡音乡情,作为酷爱生我育我之父母、酷爱生我育我之故乡的我们,应倍感亲切,并视之为家珍——因为正是这些方言累牍、土气盈篇的“下里巴人”,与我们大朗人的祖祖辈辈,结下了如胶似漆的不解情缘;正是这些颇有贻笑大方之嫌、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文化,熏陶和孕育了我们大朗人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孙!诚然,我们大度爽朗的大朗儿女,正是这样,操着一口纯正的乡音,怀着一腔浓厚的乡情,伴随着寒来暑往,伴随着星移斗转,在大朗这方热土上,一代代,开枝散叶,生生不息!一辈辈,光前裕后,子杰孙贤! 此书册所搜集编著之民谣,与大朗丰富之地方文化相比,真可谓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正因为如此,故而此书命名为《大朗民谣拾絮》。然而编者仍不避拙劣,奉之于广大读者诸君,唯翘望能为传承我们故乡之地方文化,聊奏其抛砖引玉之效——引来爱乡颂村者千千万,更迎来兴村旺乡者万万千——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本书册得以面世,承蒙大朗镇党委镇政府之高度重视,承蒙大朗各村干部、父老乡亲及社会有关人士之鼎力相助,在此,谨深表敬意和谢意!在此,还要鸣谢黄伟光、何沃枝、张锦伦、叶效强、刘焕坤、叶惠强、肖康锋诸君,衷心感谢他们为此书之真诚付出! 限于编者水平,书册定然纰漏甚多,恳祈斧正,幸甚! 2019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