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月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尽管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赋予高校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母题和永恒追问。当前,我校正向着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这一目标奋力迈进,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发挥,尤其是教师作用的发挥。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功过系于师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要以德树人。无论是立身立学,还是科研执教,都要以德为本,以德为基。“师者,人之模范也。”只有道德上的合格者,才有可能真正成为 “四有”好教师,才有可能担当为社会主义建设“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光荣使命。
教师要以爱育人。作家冰心曾说过:“爱是教师的基础,爱是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古往今来,无数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证明,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唯有以真诚之心对待教学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唯有以大爱之心对待学生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以信任和友谊为基石的桥梁。老师有大爱,方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承其业、尽其才,方能让真理与真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教师要以学领人。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风云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高校的组织形态、资源系统以及生存逻辑、发展方向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认清形势,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自觉担当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真才实学带领学生投入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今年,是改革开放周年,是东莞理工学院建校周年。年来,我校广大教师始终秉承“学而知不足”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身高等教育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他们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自觉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年来,我校广大教师始终以学生为重,因材施教,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创造充分发展的自主学习空间;指导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以致用;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饮食生活、情感困惑。年来,我校广大教师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躬耕三尺讲台,奋战教学一线;勇于攻坚克难,奋战科研一线。本书中介绍的位教师,正是我校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他们有的心系学生,明达致教,以学生的成功为自己最大的成就;有的立功立言,科研创新,担当学校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有的优质服务,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创造生命的精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编写本书,就是要发现典型、树立身边榜样,用感人的事迹教育和激励教师队伍,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用自身的无私奉献,把爱与希望带给更多的青年学子。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也为广大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学校将坚持以人为本、引育并重,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事业要求出发,把“人才强校”作为关键性战略,把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着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过程培养培训体系、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人性化服务保障建设“四位一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全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让我们同心共勉,高举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朝着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步履坚定,勇往直前。
是为序。
后记
值此全国第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东莞理工学院优秀教师风采录》正式付印了。
本书辑录了东莞理工学院位优秀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和心路历程。其中大部分事迹材料,曾在近三年的校内外媒体上做过宣传报道,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在本书成书过程中,各位老师对原稿做了编订补充,汰换旧内容、书写新业绩,为全书增色不少。感谢他们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感谢报道稿件的各位采写者。黄玉凤、黄潼、郭禩耀、周健文、黄黎辉、郑钰文、陈淑贞、温江海、黎玮宗、古诗琪、叶帝艳、蔡伟涛、占悠雅、刘贵盛、肖旭潘、李杰珂、林佳泳、叶杏文、陈金莹、陈榆洁、潘舒琪、涂斯岚、何淑贞、刘秋言、叶张敏、黄燕玲、黄敏茹、陈彦儿、陈金莹、卢晓君、何志婷、曾康秀、符文婷、香巧敏、邱铭健、张晓柱、范楚云、何秀芬、李冠民、朱蕴琪、梁嘉宝、李广杰、刘雁、钟锦才、张丹妮、罗红、李基烨、叶妙娴、蔡耀蔚、张友炳等师生,收集了素材,写成了原稿。
本书组稿编辑工作由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统筹,何献青、叶妙娴、王凌卿、张友炳等几位同志具体负责。
目录
序 言
炼玉十五年 收成达“三高”001
做一名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的先锋007
再续东莞缘 谱写新传奇012
“反潮流”老师的二三事017
甘当人梯 美人之美022
学生比我厉害就是最大的欣慰027
肩负压力与责任而一往无前031
莞工缘分造就了我036
我很喜欢当老师的感觉040
守三尺讲台,成“三心”老师044
醉心教学工作 服务学生成长048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054
带领学生遨游理性之海057
师·友·父062
陈盛贵的X、Y、Z轴平衡术066
让概念活起来 让探究动起来070
寓教于乐 亦师亦友074
师生感情虽然很平淡但却是最真挚的077
以优质服务为工作准则 以坚强乐观面对生活困境079
坚持,让工作焕发光彩;爱心,让生活彰显不凡082
为机器人的创造者指路引途086
学生眼中的谭妈妈090
与学生同行的引路人096
选择叶的事业 培养花的未来099
用心耕耘结硕果 科研育人创佳绩104
做学生的朋友 与学生共成长107
谆谆教诲春风化雨 授业解惑传艺育德111
海归博士首当班主任115
执着的化学追梦人120
勇攀科研 心系学生124
用心教学的“四把”钥匙129
“三从”教师的三尺讲台134
台湾老师的趣味学堂140
唯有倾心 才有“三能”144
揣初心育人 撒希望之光147
田径场上和课堂上的领跑者152
不在乎言语的数量 只在乎手上的力量158
从心开始 巧于助人163
勤恳耕耘彰明志 淡泊宁静以致远167
经世致用助推城市文化升级170
用大数据构筑科技服务供需的对接大平台176
校卫队里的“微笑哥”182
真诚微笑每一刻 热心服务每一秒186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