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余學書近三十載,前半段純屬業余愛好,時斷時續,淺嘗輒止,尚未得法,未入其堂奧。後半段,尤其是近十幾年專事書法教學,潛心翰墨,臨池不輟,系統研習書法,傳承書藝,始悟得其法,初入其門道。在書法研習和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與古為徒、師法古人』和『繼承傳統、入古出新』的理念,堅持理論密切結合實際的原則。楷書初學顏,後學歐,工力尚淺;行書法二王,由王羲之《蘭亭序》和懷仁集王《聖教序》入手,兼學米芾、王鐸、李北海及趙董諸家;草書由智永《千文》和孫過庭《書譜》入門,主攻二王諸帖,繼而涉獵張旭、懷素之狂草。可謂遍臨諸帖,習書甚雜,意在博采眾長,融匯貫通。然脈絡尚清晰,惟崇尚魏晉風雅,追求唐風晉韻。然天生愚鈍,所得甚淺,至今仍眼高手低,而遠未臻心手相忘、隨心所欲之境界。
我主張『老老實實做中國人,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不跟時風,不媚世俗,不傍時人,而當敬畏古賢,尊重傳統,學習傳統,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古人論書曰:『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翰林粹言》)『功』即傳統功力,『性』即個性風格。二者兼而有之,書法作品方具神采,方為佳構。故學書者應從這兩方面下功夫。
學書之道,重在『臨帖』二字。臨帖之道,講究『先入後出』(即先入帖後出帖)。唯有先『入帖』,方能向古人學到傳統功力;而後能『出帖』,方可擺脫古人束縛,自出機抒,寫出有個性風格的好作品。只知『入帖』而不知『出帖』,終為書奴,沒有出息。反之,尚未『入帖』,急於『出帖』,侈談個性,胡亂『創新』,實則輕視傳統,其書必入鄙俗醜怪之歪門邪道,人稱『野狐禪』,終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何足道哉!。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東坡此言道出了書法學習和創作的秘訣。這裏強調的是『字外功』的重要性。它關乎書家的學識修養,文化藝術底蘊,乃至思想品德修為。清人劉煕載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藝概》)可見,要學好書法,要創作一幅好作品,光靠筆墨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博學廣覽,內外兼修,不斷提高自身的學問修為和文化素質。唯多讀書,讀好書,庶幾可以免俗。
『路澷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句)有道是學海無涯,藝無止境。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她不僅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而且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入門不易,深造尤難。吾當繼續努力,永遠在學書的路上,不斷前行。
上述文字,講講自己的學書經歷和粗淺體會,權作本書自序。
張錫麟2017年11月18日於草堂書畫社
後記
2016年是東莞市老幹部大學建校15周年,也是我在該校從事書法教學10周年。作為校慶活動之一我們舉辦了一次『翰墨緣·師生情——張錫麟師生書法作品展』。這次展覽共展出150幅書法作品,其中本人93幅,其余為學生作品和領導嘉賓題賀作品。現將此次參展的本人作品102幅結集出版,題為《草堂墨韻》。
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我要衷心感謝多年來支持、鼓勵和幫助過我的所有親朋好友。
東莞市書畫界老前輩鄭軍華先生是我的忘年交,二十多年的交情,亦師亦友。去年,他為我的書法展撰寫《前言》。此情至深,自是銘刻於心,永不忘懷。
去年為我的書法展題寫賀詞賀品的有張群炎、岑詒立、鄭軍華、溫雄、葉渭淇、陳玉棠、謝洪濤、楊忠德、翟錫昌、何春、黃同和王梁等先生,他們均為東莞文藝界的老前輩,老領導,老書法家,或是我的老師和老朋友,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和激勵。然而限於篇幅,他們的賀詞未能全部入編此書,深表遺憾,敬請見諒。
我還要感謝我的胞弟張國麟,他慷慨解囊贊助,全力支持此書的出版。特別要感謝的是我的夫人賈文英,她多年來含辛茹苦、克勤克儉、操持家務,在生活上悉心照顧,使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我喜愛的書法研習和教學工作中去,她功不可沒。
最後要感謝友人羅建雲先生(瀟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積極支持和鼓勵以及各位編輯的辛勤勞動,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張錫麟2017年11月18日於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