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千陈氏源自颍川,“英雄故里”大朗叶氏源自南海、大朗黄氏源于河南潢川、大朗蔡边钟氏源于河南颍川……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奔波采访、撰稿及反复修改,《大朗姓氏探秘》终于面世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陪伴我们一生的姓氏,是岁月留下的年轮,它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一代一个印记。《大朗姓氏探秘》一书,记载着 22 个大朗姓氏的故事。抗元名将、大井头叶氏先祖叶刚在民族危难时抵御外族入侵,唱响了大朗叶氏的英雄战歌;“钟师世家、以官为氏”的蔡边钟氏文脉深厚,人才辈出;凤鸣竹山 人杰地灵,大朗谢氏子孙宝树流芳;大朗周氏皆为周敦颐后人,依然秉承先祖爱莲的高洁家风,以莲为训;“颍川派远、义井源长”八个字是大朗陈氏的宗族密码,追寻了我们大朗陈氏的宗族源头……这些姓氏故事事关大朗的历史印记、名人名事、商业流韵、民俗风情,它们都是大朗斑驳记忆的闪光点。
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传承纽带,更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从远古开始,大朗人的祖先从各个地方迁徙而来,最终在大朗这一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奋斗,谱写了大朗丰富多彩的文化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每一族人都以姓氏为标志,历经了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延续与繁衍,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大朗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每一族层出不穷的姓氏名人,更是大朗文明进程的璀璨星辰,在他们的各自领域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5 年起,大朗镇宣传文体局就开始策划出版《大朗姓氏探秘》一书,旨在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让更多大朗人了解与自己姓氏相关的家谱史料,从先辈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解码文化基因,延续精神魅力。《东莞日报 • 大朗周刊》采编团队冒酷暑、入街巷、查史志、访专家,竭尽所能还原一个个姓氏的历史故事。每一期《姓氏探秘》报道分别在《东莞日报·大朗周刊》、荔香大朗等媒体上刊登后,引发广泛评论。最让我们感动也最让我们痛惜的是,我们的采编人员在采访黎贝岭村黎姓的过程中,村中唯一一个熟知黎姓的老人,在得知我们的采访目的后,不顾身体有病,几次和我们长谈。痛惜的是,采访之后不久,我们还来不及把稿件送去给老人审稿,就传来老人因病去世的消息。这让我们更加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只是对姓氏的一次探秘,更是对大朗传统文化一次挖掘,一次抢救。
我们的采编团队在现有史料史实基础上,加上村中记事老人的深度访谈,多方考证,一丝不苟,力求挖掘姓氏背后所承载的含义,掀开历史的谜团,追寻先人的足迹与脉络,为后人敦睦宗族,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提供认同基石。
《大朗姓氏探秘》也寄托着我们美好的愿望:以传统文化的号召凝聚更大的社会共识,形成更大的社会合力,繁荣发展大朗文化。在此,我们感谢大朗 28 个(村)社区的宣传干部,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帮我们找到了一批能够讲述姓氏来源的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感谢一直热衷于大朗姓氏文化的吴沃根先生,他给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姓氏资料。我们更要对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老先生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杨老先生不顾高龄,对本书成稿逐篇细读,并执笔写下 1 万多字的修改意见,拳拳之心令人感动,其严谨的治学精神更是令人景仰。
姓氏文化异彩纷呈、品类繁多、内涵丰富,囿于人力智力所限,本书仅摘选了大朗 22 家有代表性的姓氏,篇幅所限,所呈现的仅是大朗姓氏文化的冰山一角。世远不可考,不少姓氏内容因年代久远,记忆模糊而存有争议,我们在采编过程中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尽可能还原历史脉络,但所存不同说法,还待行家加以指正与建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