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代序)
[ 英 ] 弗朗西斯·培根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微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
技巧的人轻视学问,浅薄的人惊服学问,聪明的人却能利用学问。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曾把它的用途教给人,至于如何去应用它,那是在学问之外、超越学问之上、由观察而获得的一种聪明呢!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寻找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漫漫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渊博,论辩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他就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辩论,就需要有机智;如果他很少读书,就需要很狡猾,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假装知道。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
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不仅如此,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的某些疾病一般。例如,滚球有益于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散步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脑等等。因此,假若一个人心神散乱,最好让他学习数学,因为在演算数学题目的时候,一定得全神贯注,如果注意力稍一分散,就必须得再从头做起。假若一个人拙于辨别差异,就让他去请教那些演绎派的大师们,因为他们正是剖析毫发的人。假若一个人心灵迟滞,不能举一反三,最好让他去研究律师的案件。所以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
廖运范 译
后记
说实话,在阅读碎片化时代,努力编辑一部中国语言文学类导读书目真有些吃力不讨好。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因为我们认为,正是碎片化阅读泛滥,学生才无所适从。因而,为了促使学生读书,编辑这样一本导读书目也就自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希望以此书目让学生阅读少走弯路,能起一个方向的作用,就达到目的了。至于学生读还是不读,主要还是靠学生的自觉和老师的引导。另外,我院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均设置了“专业能力训练与测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经典背诵关、经典阅读鉴赏关、演讲与口才关、创意写作(含新媒体)、教学技能(师范类,非师范则为“信息调研、收集与处理”)关、策划与社会适应关等各方面的专业能力关,规定最低能力限度值,在不同学期开展过关测评。可以说这也是一本辅助性的实践教材。
我们设想的编辑体例是,一是介绍导读书目出版信息:书名、出版社、版本、作者,其次作者简介,再次是书目的内容摘要,最后在导读方面做一简单的评价及阅读引导。寄希望达成我们的目的。
全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各经典图书的作者介绍和内容提要,以及该书的序和后记,间亦有编者自己的看法。因为是导读性质的编写,所以没能也无法一一注明出处,非敢掠美,这是要特别说明的。
全书由潘雁飞提出编辑设想并统稿。其他编写者如下:“古代文学”编写者为周玉华,“古代文学作品选”及“古典文献”编写者为肖献军,“现代文学”编写者为肖智成,“文艺学”编写者为赵洪涛,“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编写者为贡贵训,“写作学”“秘书学”编写者为莫顺斌(谷显明、周繁花、江建高参与部分编写),“民间文学”编写者为沈德康,“外国文学”编写者为张能泉,“语文教学论”编写者为代军磊。“国学”“美学”“科学与人文综合”编写者为潘雁飞。我院朱梦婷同学协助做了一些文字整理和编排工作,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