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中国电影市场观察
主 编:谭军波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书 号:ISBN 978-7-5194-3006-1
定 价:48.00 元
版 次:2017 年 6 月第 1 版
喜欢看电影源于小时候。
生于物质贫乏的年代,吃饱肚子为第一要著,精神文化单调乏味。看书看报看演出听广播都有的:图书多被禁,选择面窄,似乎只有浩然等零星作家的几本小说可读;报纸杂志种类少,且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套话八股满天飞;演出多为单位宣传队自编自演的自娱自乐,业余水平兼抄袭成风;广播主要用来收听批谁斗谁的重要政治信息。
与上述文化活动相比,看电影最时髦最高级最具魅力!书报刊电台属于平面的、静态的、单一的,而诞生于 1895 年的电影乃综合艺术,其通过视听艺术讲故事,集文学性、戏剧性、艺术性于一体,活灵活现,生动活泼,自然更有吸引力与诱惑力。
当年的电影内容单一,创作要符合“三突出”原则,多以阶级斗争为纲,好坏分明,英雄高大全,敌人矮小丑。制作水准低,黑白片多,彩色片少,一般小银幕,宽银幕鲜见,没有数字电影,露天电影流行。部队文化生活有保障,每周放一次电影,对于孩子们来说,看电影就像过节般快乐!之前便奔走相告,尽人皆知。催父母早点做晚饭,兴致勃勃地拔拉几口便“结束战斗”,早早拿着小板凳小椅子去灯光球场霸位子。放映前,部队会以连队为单位拉歌,歌声嘹亮,此起彼伏,热火朝天,气氛热烈。部队首长会强调一下观影纪律才开映。
从父亲所在的坦克团到师部要走六公里山路,我 5 岁上幼儿园中班就要每天来回一趟。每逢师部有新电影,必然吃完晚饭走夜路结伴前往,根本不知道辛苦与害怕,只有兴奋不已!
当时片源少,八个样板戏与《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老片子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台词几乎耳熟能详。外国片只放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少数社会主义阵营的。那时候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枪枪炮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为什么说“中国电影新闻简报”?因为放正片之前会加映一两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几分钟短片《新闻简报》,往往正片属于老电影,反而副片没看过。
单纯、单一、单调贯穿着我的精力旺盛的少儿时代,恰似当时的军装:一颗红星头上带,革命的红旗插两边。现在回头看老电影,自然回忆起那时的朴素的纯真与简单的快乐。
小时候培养的爱电影情结挥之不去,一直延续,我几乎看遍了所有公开上映的影片。后来读中山大学中文系,更将我喜欢电影的爱好放大。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写电影评论,犹记得评论对象为珠江电影制片厂孔良编剧,香港严浩导演,斯琴高娃、顾美华主演的经典电影《似水流年》。我的指导老师叫李以庄,我参加了她创办的“画外音”小组,她经 常带我们去珠影观试片和到广州市电影公司看新片,并有机会参加一些影片的首映式或者与剧组座谈。我在大学已经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为正式出版物的印刷体,总是美滋滋的。
毕业分配至报社,不管当记者或编辑或发行或经营,不管转战到哪个城市哪家报社,我坚持看电影买影碟写影评。我曾在《南方都市报》《重庆商报》开过“波记话碟”专栏。
那时候属于“淘碟”时代,影院公映的影片有限,大家主要通过录像带与影碟观片。专栏所评影片多为未在国内上映的,起着选碟指南之作用。
2008 年创办《东莞时报》,翌年在娱乐版继续开“波记话碟”,坚持至今已经八年。后来电影市场繁荣,我开始主要评论公映的影片,专栏亦更名“波记观影”,并开了微信公众号。2015 年电影的春天来了,每周都有多部新片上画,于是从当年 7 月始,我每周写影市观察,通过票房收入变化对重要的新电影及流行现象进行分析评点,年底还进行总结 梳理。
“每周影市观察”一直写到今年初。我觉得有了一整年的积累可以出本书了,通过我的观察,能对 2016 年内地电影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 2016 年又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份。从 2015 年的市场狂欢与乐观预期,到去年的各种问题大暴露,预言大跌眼镜,许多影片扑街,影迷趋于理性……2016 年堪称拐点,值得珍记。本书的价值正好能让我们知道 2016 年电影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每周撰写影市观察牵扯了我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因为我几乎每周要看三四部有代表性的影片,风雨无阻,即使过节休假,我也不放弃。别人看电影是一种娱乐,于我则为工作。
看完电影要认真思考,翻阅资料,再撰稿成文。虽然工作很忙,仍然觉得有价值要坚持下去,才有了一年完整的收获,我终于完成了一项人生的挑战。
本书分两大部分,今年 3 月完成的《2016 年东莞影市报告》亦为其中之一。影市大盘的强势也带动二线城市的发展,东莞不仅影院多,票房高,且政府支持力度大,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三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基本上概括了市场的全貌。
自己喜欢看电影写影评的乐趣也影响了我的女儿。她很小时就带她去看电影并逼她写影评,她说翻开小时候的日记多为影评。她后来喜欢写作,文字很漂亮,16 岁出了本书,还为我的著作作序。我相信与从小写影评的历练相关。影评能锻炼一个人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而且看电影容易让孩子入戏从而愿意动笔。现在我的女儿也喜欢写影视评论了,她的文章阅读率往往比我高,许多朋友说她写得比我好。我非常自豪地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爱电影,写影评能在下一代延续,实乃人生一大乐趣!
是为序!
感 恩
一本书诞生牵涉许多环节,感谢的人很多:
感谢女儿为我写序,此为我们合作的第三本书,她 16 岁出了人生第一本书《我是交流生》,谈她在美国交流一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帮其策划,我为她写序。
4 年后,我出版《东莞需要温暖》,她帮我作序。朋友们夸她文章写得好,为我的书增色不少。今年再出《2016 年中国电影市场观察》,我马上想到让她继续为我写序。
主要因为在我的熏陶下,她也喜欢看电影写影评,由她作序相得益彰。同时也为本书增添了情趣。令我欣慰的是,她的文字越发成熟,之前我还改一改她的文章,现在基本上原稿不动。
我还要感谢一批我的同事为我的“波记观影”专栏担任编辑,如李慧玲、黄佳欢等,她们本身业务素养高,对我文中不妥与错漏之处及时更改校正,经常催稿与点赞也令我斗志昂扬,持之以恒。我的同事胡文倩帮我整理书稿,似我的小秘书,王萌帮我打理波记观影及莞谭、微信,梁璐帮我上今日头条号,陈帆帮我拍图,黄雨川为我校对,感激不尽!
潇湘文化公司的罗建云总经理的团队承担了本书的制作,为此付出大量的工作,真的心存感恩。
还要重点感谢同事沈汉炎,与我一起完成了《2016 年东莞影视市场调研报告》,成为本书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要感谢东莞影视艺术协会对本次调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