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文丛 织城追梦
主 编:叶淑帆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书 号:ISBN 978-7-5112-9233-9
定 价:149.00 元(全 5 册)
版 次:2015 年 10 月第 1 版
◎ 胡浩举
我从 2012 年 2 月起主政大朗,随着对这片土地的了解越深入,我就越痴迷于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三年多来的每一天,我时刻被大朗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感动着。
这是一片深邃的土地,这里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早在 1600 多年前的东晋,大朗就是东官郡安怀县治。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大朗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或建功立业彪炳史册,或坚忍不拔成就辉煌,或热血洒疆场,或悬壶济百姓。这片土地上,涌现了抗元英雄叶永青、张元吉,集文人与勇将于一身的罗大炳,悬壶济世的名医叶藩宣,跟随孙中山革命的同盟会员、大元帅府金库长叶汝寿等。革命战争年代,大朗为国捐躯的烈士达 40 多名,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大朗仍有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犀牛陂 革命烈士纪念碑、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大井头革命烈士纪念碑、石厦革命烈士纪念碑。浩气长存天地,英灵含笑九泉,舍生取义、舍己为国是过去年代里大朗人民英勇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继往开来、敢为人先则是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里大朗人民对大朗精神的最好传承。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让大朗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中国荔枝之乡、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一块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见证着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时代魅力与责任担当。
这是一片火热的土地,这里海纳百川、成就梦想。1979 年 3 月,在大朗大井头的一片荔枝林里,不产一根羊毛的大朗,开起了第一家毛织厂。
如果说,“大朗毛织一厂”是大朗人在那个年代里躁动不安的一次集体背叛,那么,接下来的第二家、第三家毛织企业,则是新的灵魂皈依。从此,这个小镇,以荔枝的甜蜜、毛织的温暖、篮球的力度、科技的魔力,一路义无反顾,一路摇曳生姿。20 世纪 80 年代,毛织企业在大朗已遍地开花,90 年代,户户织机响,家家毛线绕。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大朗毛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已达到 4900 多家,过去的手摇织机,已被超过 4 万台的数控织机所代替,并荣获国家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同时,大朗建城面积超过 4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 40 万人,大朗已成为创业者的家园、创新者的乐园;洗脚上田的农民、南下寻梦的青年、踌躇满怀的学子,都在这里一展身手,激情圆梦。回望过去,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一枝独放到春意盎然,大朗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汇小川 而成其大,闯百滩而成其勇,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过去的岭南小镇,华丽嬗变为经济发达、商贸繁荣的中等城市。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里的大朗人采得百花成蜜,以文化反哺大朗。大朗素有“粤剧之乡”的美誉,早在抗战时期,大井头“九重天粤剧团”就经常外出巡回演出。清朝光绪年间,大朗成立了第一个木偶剧班,“巷头木偶戏”更是远近闻名。龙舞、木偶戏、哭嫁歌、焙荔枝干等,成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大朗人对文化事业情有独钟。
近年来,在众声喧哗中,大朗人反而有着更清醒的文化担当,扎扎实实地在文化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以经济推动文化进步,以文化反哺经济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编织艺术传承基地”,“我是民星”、“朗读”、“朗艺讲堂”等文化品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精彩和谐、幸福美丽的大朗。
《大朗文丛》的出版,是大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品读《大朗文丛》,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这里既有大朗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也有家族传承的温情回忆;既有白手起家创业打拼的酸甜苦辣,也有初生牛犊勇闯商海的激情追梦;既有大朗文学爱好者的浅吟低唱,也有大朗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真情叙述。更让我们欣喜的是,一批年轻的诗人,把他们这些年来在大朗的所见所感,用浪漫的诗笔、用率真的性情,给我们描绘出一个诗意的、温馨的、宜居的、发展的大朗。诗言志,歌咏情,毋庸置疑,这种尝试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了解大朗的窗口,找到了一个新的解读大朗的途径,满满的正能量,细细读之,不禁为身为大朗人而自豪。
如果说,“一个小镇温暖了全世界”是对大朗过去 30 多年发展的最高奖赏,那么,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大朗更像一个赶考的学子。大朗的每一天,既自信满满又忐忑不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朗不仅需要总结过去,更需要继续发扬那种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精神。我们希望这套丛书在继承大朗文化、开拓读者视野、助力大朗发展的同时,更为大朗打造文化强镇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以文化的高水平崛起助力大朗经济率先实现高水平崛起。因此,我们期望,本辑《大朗文丛》的出版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未来,我们要团结更多的作者, 调动更多的资源,一起来做好这件事。我们也期望,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多关注大朗、支持大朗、爱护大朗,让我们一起为大朗而自豪!
(作者系中共大朗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
◎ 叶淑帆
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早已不再是那个握着长长的风筝线奔跑的追梦少年。
在这五光十色的人生路上,有人甘于安逸和尚撞钟,有人追名逐利营营役役,有人心生向往却踯躅不前,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愿意并敢于为自己的梦想迈出坚定的第一步。
我想起这本书里那位人到中年的保安王国平。面对亲友的质疑和不解,只读到高二的他,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写作,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一部 60 万字的长篇小说。
我想起那个剪掉长发下海经商的本土女孩黎雪仪,为了梦想跑遍大街小巷,用创意为剑,辟出一条以纪念册见证美好的创业之路。
邓建军,优秀青年莞商。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靠勤奋努力,白手起家,一步步打造出如今在东莞建筑设计界享有盛誉的企业。
刘新法,国家高级品茶师。他在微信中说:“或者你看到我中午才起床,却不知道我天亮才睡下;或者你嘲笑我痴人说梦,却看不到我背后的决心。”
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追梦者,然而,在阅读这些朴实的文字和平常的故事时,我的心总是有一丝丝震颤,准确地说,是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感动。
这么多年来,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经历越多越无奈地发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静枯燥的生活里,我们没有了憧憬,消磨了激情,学会了放弃,习惯了平庸,而最要命的是,很多很多这样的“我们”,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以为,这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什么时候开始,梦想不再像阳光一样照进我们的生活?
想起那个逐日的夸父,那个移山的愚公,那只填海的精卫,日出日落,斗转星移,他们匆匆的身影,总会在夜深人静时,让无数追梦者辗转难眠;
而历经磨难之后,最初的梦想,是否已随风消逝?
所喜的是,《大朗周刊》一直在关注这样一批追梦者。他们当中,有意气风发的青春少艾,有洗脚上田的朴实老农,有笔耕不辍的草根作家,有华丽蜕变的打工一族。也许,他们的努力未必都能成就伟业宏图,但他们的果敢与坚持已如暮鼓晨钟,唤醒我们心底深处那匹叫“梦想”的骏马,叩问我们忘却的初衷;而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又如飘扬的旗帜,在这一方适合追梦的热土上猎猎作响。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正是这样有一批又一批平凡的追梦者,大朗才能从不产一根羊毛的岭南小镇成为享誉天下的中国羊毛衫名镇。
有多少一直在路上的憧憬,有多少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多少冥思苦想的计划,有多少毕其一生的追求。梦想成真往往不在万事俱备之时,而只在风吹草动一念间。“当你怀抱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宇宙也会协同起来,为你让路。”
愿你黎明作衣,以梦为马,披荆斩棘迈向春暖花开的明天。